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2.
最近10年联邦德国的肾移植数目几乎增加了一倍。有两个方面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实施安全而无危险的免疫抑制方案和将年老多病的受体列入移植计划内;二是越来越多的老年和有明显合并症的零散脑死亡病人作为器官供体。为弄清这些发展和手术方案变化在8年过程中是否影响泌尿外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我们对本院1984年~1991年间的所有肾移植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材料和方法 所有器官移植均按标准手术操作完成。1988年以前在吻合口用F8号输尿管导管经膀胱和经皮肤引出,引流尿液5~7天。1988年9月以后用双J管代替。从麻醉诱导到去除导管均使用头孢噻肟2g,每天2次,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在行经尿道电切或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定期经导尿管给予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30mg/40mL,每周1次,每次膀胱内保留30min--40min,共8次。术后3月进行1次膀胱镜检,如无复发,则进行第2个疗程的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方法同第1个疗程。如发现复发,立即安排进行手术。结果:46例共完成90个疗程的预防灌注。随访4月--27月,平均12.1月。共有5例复发。18例患者有尿频、尿急和膀胱区疼痛不适,程度较重者6例,但均可耐受继续灌注。结论: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术后复发具有较显著的疗效。吡柔比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局部反应,未发现全身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儿童尿石症     
儿童尿石症中,男孩肾结石的发生是女孩的1.43倍,但每类结石在男女性别中的分布并无差别。尿石可出现在每个年龄组中,但有两个年龄高峰:婴儿和小儿易发感染性结石,从10岁开始草酸钙结石明显增多。与成年人相反,儿童尿酸结石罕见。从8岁起尿石症总的发病率开始增加。 结石症状在幼儿不很典型,很少出现象成人那样的胁腹部绞痛,而弥漫性腹痛或恶心、呕吐却相对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脐尿管癌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5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以及随访结果,所需资料主要通过追踪病历及电话访问获得,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生存率。结果:脐尿管癌患者共有15例,其中男13例,女2例。中位年龄46岁,平均年龄44.1(25~65)岁。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肉眼血尿,其次是尿路刺激症状、腹痛。15例均为腺癌,其中中分化腺癌6例,中低分化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1例,混合型腺癌1例,未分型3例。免疫组化中CK20、CDX-2均可呈弥漫性强阳性,CK7为60%阳性率,GATA-3、PSA阴性。膀胱镜或影像学显示肿块组织均处于膀胱顶壁或前壁或沿膀胱中线分布。依据Sheldon分期,Ⅲa期11例(73.3%),Ⅲc期1例(6.7%),Ⅳb期2例(13.3%),1例(6.7%)由于外院术后转入,无具体分期资料。本中心患者大部分是采用手术治疗结合化疗或单纯手术治疗,15例患者当中多数接受扩大的膀胱部分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脐及脐尿管,还有耻骨后间隙的结缔组织,以及肿瘤表面腹膜,2例Ⅳb晚期患者均未行手术而给予姑息性化疗。随访时间1~70个月,有效随访为10例,失访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0个月,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6%、53%。结论:脐尿管癌发病隐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肉眼血尿,早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多为Ⅲ期及以上,预后较差。扩大的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生存结局相似,膀胱容量保留充分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有希望进一步改善预后。对于远处转移患者,可给予化疗或靶向治疗等全身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肾错构瘤破裂出血者33例临床资料,男15例,女18例,年龄16~62岁,平均39岁。33例多因腰腹部疼痛不适或肉眼血尿入院。疼痛多表现为胀痛。首诊中以无诱因腰腹部疼痛入院者28例,其中突发性疼痛者14例,单纯性血尿3例,疼痛伴发血尿4例,血尿伴感染2例,外伤致血尿者2例。21例采用肾脏手术治疗,12例采用保守方法治疗。结果:2l例手术者均获得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异常并发症。术后均证实为错构瘤。结论:肾错构瘤存在自发性破裂的可能,外伤亦能诱发瘤体破裂。瘤体直径〈4cm时,破裂出血几率较小;直径超过4cm时,自发性破裂的发生牢明显增加。超声和增强CT检查是诊断肾错构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成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占第二位[1]。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及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在香港、台湾及上海等地区,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已经超过膀胱癌成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等19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诊断包括肾肿瘤78例,膀胱癌2例,肾上腺肿瘤2例,肾囊肿1例,前列腺癌1例,汗腺癌淋巴结转移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盆腔转移瘤1例。其中,32例接受标准腹腔镜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LPN)27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54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RAPN)51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例,双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例,盆腔转移肿瘤切除术1例。两种术式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其中RAPN 23例,LPN 18例。男26例,女15例;中位年龄53.5(24~76)岁;中位R.E.N.A.L评分7.8(4~11)分。专业工程师根据86例术前增强CT检查图像和诊断报告重建全息影像。术前,全息影像可帮助术者对供应肿瘤或手术切除部位的动静脉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的立体空间结构及相互关系有更直观的认识,协助术前手术规划。在术中将全息影像与腹腔镜监视器中的术野图像进行实时追踪和融合,实现术中导航。结果本组8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通过人工调整全息影像,可提示重要血管如肾动脉和肾静脉在体内的投影位置,帮助术者定位血管、淋巴结和其他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便于精准分离。本研究采用标准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共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41例中位手术时间140(50~225)min,其中RAPN为140(50~215)min,LPN为160(80~225)min;中位热缺血时间23(14~60)min,其中RAPN为21(17~40)min,LPN为25(14~60)min;中位出血量80(5~1200)ml,其中RAPN为150(30~1200)ml,LPN为50(5~1200)ml。术中无周围重要脏器损伤。2例LPN患者出现ClavienⅡ级并发症,1例出血1200 ml给予输血,另一例血肿未予处理,自行吸收。此2例分别为前、后肾门肿瘤,R.E.N.A.L评分均为11分。结论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可协助术者在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对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定位、识别,在减少术中组织和器官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