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L-丙酰肉碱对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及体外抗自由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L-丙酰肉碱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5min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指标;应用电子顺磁共振观察L-丙酰肉碱对Fenton体系及二甲基亚砜(DMSO)碱性有氧体系产生自由基的作用。结果:L-丙酰肉碱静脉给药明显减少再灌注时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维颤动的发生(P<0.05),促进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压、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心力环面积的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各参数均明显增高(P<0.05);静脉注射L-丙酰肉碱100mmol/L时促进Fenton体系OH的产生,而500mmol/L时产生明显抑制作用,L-丙酰肉碱明显抑制DMSO碱性有氧体系OS的产生。结论:L-丙酰肉碱明显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促进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推测它对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再灌注损伤保护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femoral head,ANFH)是一种骨科常见疾病,晚期可发生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导致关节软骨破坏、股骨头塌陷,使关节功能丧失,是一种潜在致残性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严重影响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近两年来,我院采用口服仙灵骨葆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2例38髋,病例全部来自我院2005年6月~2006年8月的门诊病人。年龄最大72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46.3岁;所有患者治疗前均作CR及MRI检查。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  相似文献   
3.
双侧无铆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在犬房间隔缺损(ASD)模型上评价双侧无铆型ASD封堵器的疗效、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自行设计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的网状结构,外形呈双盘状,其左房面平整,右房面中间凹陷,中央有与推送杆相接的连接袢,内衬有三层聚酯膜。犬ASD模型建立采用房间隔穿刺结合球囊扩张方法,模拟临床经导管封堵ASD过程,闭合人工制备的ASD。用心脏超声观察封堵器位置及封堵器对右、左房室瓣功能的影响。术后1、2、3、6个月分别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封堵器周围及表面的组织学反应。结果8条犬成功制作ASD模型并封堵,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不影响右、左房室瓣功能。各观察时间点肉眼见所有封堵器表面光滑均覆有薄层的新生内膜。3个月后封堵器表面完全内皮化,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封堵器置入部位周围组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6个月扫描电镜观察金属丝无腐蚀。HE染色显示肺、肝、脾、肾、胰等组织无血栓栓塞、炎症表现。结论双侧无铆型ASD封堵器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及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示自制的ASD封堵器将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 ,年龄为 12~ 2 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 ,缺损直径 3~ 6mm ,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2~ 6mm。ASD均为继发孔型 ,缺损直径 5~ 8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 ,确定VSD适合封堵后 ,先行VSD封堵 ,最后行ASD封堵。结果  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左心室造影显示VSD呈囊袋型 3例 ,囊袋直径分别为 4、5和 10mm ,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 4、8和 12mm。 1例缺损为管状 ,直径 3.5mm ,用 4mm的封堵器治疗成功。4例患者ASD伸展径为 6~ 10mm ,封堵器直径为 6~ 12mm。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合并ASD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测的价值,提高对子宫腺肌病术前诊断率,方法:对比分析30例子宫腺肌病和38例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发年龄及临床症状相近,但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以痛经为特点P<0.01,两组B超符合率分别为46.7%、84.2%,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CA125水平在子宫腺肌病组明显升高,其阳性率为73.33%,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两组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可依靠临床表现及B超,术前检测血清CA125对提高子宫腺肌病有一定价值,可作为常规应用,而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
应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三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99年12月起我们应用自制的封堵器成功治疗了3例先心病房间隔缺损的患者,报告如下。1 方法和结果1.1 临床资料 3例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9和13岁。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经心脏超声波检查确诊为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入院。患者日常活动均不受限。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分别为90,85和78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肋间均可闻及级收缩期杂音。腹部正常。X线胸片示心肺正常2例,右位心1例。经胸超声测得房间隔缺损直径分别为5,12和12.1mm。1例右心房增大,另2例心脏大小正常。血、尿、粪常规均正常,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 ,2 8岁 ,因颜面部水肿、颈静脉怒张 1个月 ,活动后胸闷、气促半个月入院。体检 :血压 10 5 / 90mmHg(1mmHg =0 133kPa) ,呼吸困难 ,面部水肿 ,颈静脉怒张 ,唇紫绀 ,双肺呼吸音清 ,心界扩大 ,心率 12 0次 /min ,律齐 ,心音遥远 ,各瓣膜区未闻杂音 ,肝脾肋下未触及 ,双上肢水肿 ,双下肢未见水肿。入院后 :胸片示心影增大 ;心脏彩超示右心房内肿块 ,少量心包积液 ,心包增厚 ;心包穿刺示血性心包积液。因患者症状逐日加重 ,于入院第 7天急诊手术 ,术中心内探查 :右心房被肿瘤占据 ,仅有少量间隙 ,肿瘤通过三尖瓣侵犯部分…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口结构的改变,老年人在全人群中所占比例的逐步增大,同时伴随各种环境等有害物质引起致病因素的增多,我国慢性肾病成年人的患病率已达到10%[1-2]。慢性肾病患者数量庞大,肾衰竭是其中部分患者的最终结局。为维持患者必要的生理功能,血液透析是肾衰患者替代治疗的常用方法,但其频次高、持续时间长,费用高(患者透析每年所需花费为6万元左右)[3],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极大地影响着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质量。当前国内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命质量与影响因素的探讨相对比较缺乏,且多局限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与地区,而经济欠发达研究资料相对匮乏,为弥补该部分地区血液透析患者生活和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资料,现以淮安市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治疗作为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有效方法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为了探讨老年患者SVT的类型构成及发病机理方面的特殊性,及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我们总结了189例射频消融治疗的老年SVT病例,其中男性90,妇性99例,年龄60~84岁(67.1±5.3),电生理检查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简称AVNRT)101例,占52.1%,左侧旁道参与的AVNRT64例,占33.0%,右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0例,占10.3%,房性心动过速(AT)有9例,占4.6%.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轻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所带来的创伤和风险,基于外科边对边缝合和瓣环成形的手术方式,近年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经二尖瓣边对边修补术和瓣环成形术,前者经穿房间隔途径送入钳夹装置或负压抽吸缝合装置,钳夹或缝合前后瓣边缘,形成双孔二尖瓣,后者经右颈内静脉途径把缩环装置植入冠状静脉窦内,缩短瓣环前后径,以减轻二尖瓣反流。两种方法均已从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试验,均显示了良好的治疗作用,但还需技术上的进一步改进和长期大规模的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