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我国药物研究者把重点集中在新药开发上,较少关注药用辅料的发展.自从"齐二药"假药用辅料事件发生后,辅料备受关注.目前我国药用辅料的数量及规格非常有限,在2005年版药典二部上辅料部分仅记载有70多种辅料标准,美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药用辅料就已经达385种之多,而且在国外上市的药用辅料(不含规格、型号)已经达到1000种以上[1],国内辅料开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经典名方华盖散基准样品的干燥方法。方法 采用真空干燥、真空带式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华盖散基准样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式扫描量热分析、HPLC等方法测定基准样品的质量属性,以得粉率、玻璃化转变温度及成分含量转移率等为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喷雾干燥基准样品粒子呈类球形、粒径最小,冷冻干燥基准样品不规则、蓬松、溶化性好。指标成分盐酸麻黄总碱、苦杏仁苷、橙皮苷、甘草苷、甘草酸转移率分别为85.66%~104.78%、90.81%~104.16%、91.42%~94.86%、83.98%~94.69%、87.85%~94.45%,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 经综合评价得出冷冻干燥方法最佳,3批验证工艺重复性、可行性较好,为经典名方基准样品质量属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潘浩敏  刘微  梁钧杰  饶小勇  张尧  余德发  李哲  罗晓健 《中草药》2023,54(12):3842-3850
目的 研究半浸膏颗粒中饮片细粉含量对其物理性质和压缩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肠炎宁片为模型药物,测定含不同饮片细粉比例的肠炎宁颗粒的粉体学性质、压缩过程参数、抗张强度等指标,采用不同压缩方程对片剂抗张强度-压力、孔隙率-压力、抗张强度-孔隙率的变化规律进行拟合,阐明肠炎宁半浸膏片的成型机制,并用主成分分析对粉体学性质、压缩过程参数及拟合系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当肠炎宁颗粒中的饮片细粉含量小于6%时,随着饮片细粉含量的增加,粒子间的结合力增强,粉体的成型性增强;当含量超过6%后,饮片细粉弹性作用增强,粒子间结合力减弱,抑制成型。结论 从压缩成型角度说明了肠炎宁半浸膏片中饮片细粉含量的临界值为6%,可为半浸膏片的处方工艺优化提供较好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率高、症状复杂、易误诊、易复发,笔者通过对目前临床常用的针对该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案的探究,并结合前期杵针疗法干预颈椎病的研究,总结出大椎八阵配河车椎至段杵针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案,现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术后的不同临床表现进行分型,以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其成活状况,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9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所有临床病例资料,根据其术后皮瓣颜色、皮瓣张力、肿胀程度、水泡形成以及淤血等情况,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以皮瓣最终成活状况作为最主要的观察评价指标,进行系统总结分析。结果:共收集64例,68个动脉化静脉皮瓣,根据其术后表现情况分为正常生理皮瓣型(NPF型,25例,27个)、水泡形成型(BF型,18例,18个)和淤血肿胀型(CS型,21例,23个)。其中,NPF型皮瓣全部成活,BF型皮瓣仅1个部分坏死,CS型皮瓣虽经积极保守治疗,有1个完全坏死和2个部分坏死。结论: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术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需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加强护理观察,采取针对性术后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整体成活状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LF-NMR/MRI的维C银翘片制粒中润湿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时域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ime domain technique,LF-NMR)、低场核磁成像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F-MRI)对高剪切制粒中润湿剂(乙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维C银翘片高剪切湿法制粒为研究对象,采用LF-NMR建立润湿剂用量测定方法,结合横向弛豫时间(T2)和LFMRI测得的二位影像图对润湿剂分布与变化进行定性分析,探讨峰面积(A2)与颗粒得率的关系。结果润湿剂用量与A2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2=0.9575)。随着润湿剂用量增加,T2向右移动,A2逐渐增加,质子在增加;LF-MRI表明随着润湿剂用量增加,影像图逐渐清晰,即非结合态质子(束缚态质子及自由态质子)在颗粒中逐渐增加。当润湿剂用量增加至20%~25%时,结合态质子含量不再增加,此时颗粒得率最高。结论LF-NMR和LF-MRI能快速、准确检测制粒中润湿剂用量变化和分布状态,为阐明润湿剂对颗粒性质的影响和成型机制提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8.
脾胃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气虚,百病由生,可见脾虚证在疾病发生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利血平塑造脾虚证模型是较经典的方法之一,它属于外周交感神经阻滞药,可以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耗竭,使交感神经功能低下,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同时引起腹泻而耗气。模型出现的各种虚弱症状与临床脾虚症状十分相似,且具有条件易控制、模型较稳定之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对福氏痢疾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BSD小鼠)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Balb/c雄性小鼠50只,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组、藿香正气高剂量组(藿高组)、藿香正气低剂量组(藿低组)5组,每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给药组给予藿香正气药液5.21 g·kg-1,藿高组5.21 g·kg-1,藿低组0.52 g·kg-1,各组于造模后当天给药,每日1次,连续3 d。流式法检测外周血和肠道peyer patches(PP结)淋巴细胞亚群;放免法检测外周血清和肠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BSD小鼠腹泻明显,外周血和PP结CD4+,CD8+T淋巴细胞紊乱,外周血和肠组织TNF-α升高。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可减少BSD小鼠腹泻次数,缩短病程,调节CD4+,CD8+T淋巴细胞平衡,降低TNF-α。结论:BSD小鼠表现出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异常,而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可改善腹泻症状及其伴随的免疫异常,这可能是藿香正气双向胶囊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仙汤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芪仙汤低、中、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用兔黏膜免疫法造模,治疗组给药18d后处死动物,分离结肠对其进行肉眼组织损伤评分及光镜下病理损伤评分以判断其疗效,并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结肠黏膜的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4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结肠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形成,各治疗组溃疡减少,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伴轻度肉芽组织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肉眼及光镜下损伤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 orP<0.01),同时结肠黏膜局部CD4淋巴细胞升高,CD8淋巴细胞减少,TNF-α阳性细胞表达降低及IL-4阳性细胞表达升高(P<0.05 orP<0.01);结论:芪仙汤在一定剂量下通过调节结肠局部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