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图像与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FFA、ICGA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15例,其中10例摘除眼球做了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两种造影图像及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FFA早期肿瘤处呈弱荧光,晚期呈斑驳状荧光。肿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12例、视网膜出现荧光亮点5例,仅3例(20%)可见瘤体血管。ICGA检查有9例(60%)肿瘤不显荧光或晚期呈弱荧光,8例(53%)可见瘤体血管。病理组织学改变:10例瘤细胞内外均有不等量的色素呈团块状及索条状,8例瘤体内显示大量血管,肿瘤毛细血管扩张及视网膜囊样变性区形成各6例。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主要FFA、ICGA图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改变相符。了解这些特征性改变有助于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使用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病理性近视和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等3种主要的CNV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109眼)经临床确诊的上述CNV患者进行PDT治疗,随访1~24(平均9.4)mo。采用最佳矫正视力、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功能、CNV病灶大小及渗漏情况、以及视网膜水肿变化等,评价PDT治疗CNV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包括AMD42例(54眼),病理性近视17例(18眼),特发性CNV患者37例(37眼)。AMD、病理性近视和特发性CNV的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1.2,1.5和1.2次;视力稳定和提高者各组分别为83.3%,83.3%和86.5%;CNV渗漏停止或减少者各组分别为90.7%,83.3%和89.2%:视网膜水肿减轻者各组分别为77.8%,88.9%和86.5%。除3例AMD患者出现眼部严重不良反应外,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DT可有效地改善或稳定AMD、病理性近视和特发性CNV患者的视功能,控制病变进展,近期随访结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occult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OCNV)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后确诊为单眼或双眼OCNV患者35例43眼,使用Iris810nm半导体激光进行TTT治疗,选择1.2,2.0及3.0mm直径的光斑,以光斑大小能够完全覆盖FFA及ICGA所显示的病变范围为宜,长脉冲模式,能量80~300mW,照射时间60s。结果:TTT治疗后,18/43眼(42%)视力提高,23/43眼(53%)视力无变化,2/43眼(5%)视力下降;20/43眼(47%)CNV渗漏完全停止,18/43眼(42%)渗漏明显减少,4/43眼(9%)渗漏无改变,1/43眼(2%)渗漏扩大。结论:TTT治疗OCNV效果较好,其适宜的参数及治疗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光动力诱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AION)模型,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通过光动力疗法诱导rAION。30只实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5只、激光组5只、光敏剂组5只、光动力模型组15只,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光动力模型组从大 鼠 尾静脉注入血卟啉衍生物(HPD)后避光2 h,使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机对大鼠右眼视盘中上 范围进行照射,激光波长647 nm,能量80 mW,照射时间120 s,光斑直径2/3个视盘直径(D D);激光组使用光动力模型组相同参数的激光持续照射大鼠右眼视盘120 s;光敏剂组单纯 从鼠尾静脉注入HPD;空白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通过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其形态和组织学变化。 结果 3只鼠麻醉意外死亡,共27只鼠进入结果分析。造模后光动力模型组第1~6天眼底检查发现视盘上半水肿,第16天视盘上半边界稍清晰,第23天 视盘上半灰白萎缩边界清晰直至第90天;造模后30 min时FFA检查即可见到大鼠视盘上部强荧光,第1天时FFA检查视盘上部早期弱荧光、中期强荧光;≥16 d时视盘上部始终弱荧光;闪光 VEP 检查 P100潜伏期延长、波幅值降低改变(P<0.003);第6天时OCT检查显示视盘视神经反射面高出视网膜反射面,且表面粗糙不平厚度增加,第23天时视盘视神经反射面低于视网膜反射面;组织病理学检查,第1天见视盘部分高度水肿,组织疏松,伴盘周视网膜移位; 第23天见视盘及附近神经纤维层变薄,盘周神经节细胞核数明显减少。激光组、光敏剂组和空白组在不同观 察点和时段未见眼底、FFA、OCT、VEP和组织病理学上的改变。 结论 通过光动力方法诱导建立的拟rAION模型,经眼底、FFA、OCT、视电生理和组 织病理学证实是成功的,并相似于人类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90-9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中的特征。方法:对68例(69眼)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患者的ICGA图像回顾性分析。结果:ICGA显示该69眼(100%)均有呈线状低荧光表现的漆样裂纹,提示脉络膜毛细血管与Bruch膜组成的复合体破裂。在25眼未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生成的眼内(36%),ICGA后期像显示黄斑出血区域为圆形低荧光,其间有漆样裂纹。在44眼(64%)内,ICGA显示黄斑出血与CNV有关,而CNV均与漆样裂纹相连。结论:脉络膜毛细血管与Bruch膜组成的复合体破裂或CNV可造成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ICGA是区别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原因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收治泡状视网膜脱离(Bullous retihal detachment)1例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男,3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月就诊。来院前曾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无效。1972年双眼曾患此症,经治疗后痊愈。检查:视力右0.5,左0.7。双眼底后极部视网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地区鼻出血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地区鼻出血的发生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总结我院2001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162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动脉硬化,鼻中隔偏曲、棘突及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仍是鼻出血发生的常见原因,高原干燥、缺氧的气候特点是本地区鼻出血发生又一重要原因。治疗可根据病因,采取局部及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环境特点,增加湿度、改善缺氧对治疗有一定帮助。结论:青藏高原地区因低温、低氧及低气压、低湿度因素的影响,鼻出血的发生率较低海拔地区明显增高,针对地区环境特点进行局部及全身治疗能够取得较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视力检查是筛选、诊断弱视及评价弱视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1]。由于患儿受年龄、心理状态、智力发育、环境和表达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视力检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视力检查的准确度已成为我们医护人员共同探索的问题,在检查前或检查时如何根据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因人而异采取不同措施是护理的关健。我们在患儿视力检查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9年元月— 2 0 0 2年 1 1月 ,我科实施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2 3例 (2 8眼 )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情况 患者男 8例 (1 0眼 ) ,女 1 5例 (1 8眼 )。年龄 1 6岁~ 5 8岁 ,平均 4 2岁。病程 (1~ 8)年 ,平均 3 .2年。2 手术方法 ①术前 3 0分钟用 1 %麻黄素 +1 %丁卡因棉片填塞患眼侧鼻腔 ;②距内眦韧带上及下约1 0mm ,垂直进针直刺骨膜 ,分别注射少许 1‰肾上腺素+2 %利多卡因 1 .5ml;再作眶下、滑车下及筛前神经阻滞麻醉 ;③距内眦部内侧 3mm ,内眦韧带上 3mm作一长约 1 .5cm弧形皮肤…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 0月 ,我科实行改良的方法治疗鼻中隔偏曲 2 7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1 9例 ,女 8例 ,年龄 1 6岁~ 5 0岁 ,以 2 0岁~ 3 0岁最多见 ,有 2 3例。其中软骨部弯曲1 2例 ,骨部弯曲 9例 ,联合弯曲 (软骨及骨部 ) 6例。鼻出血 (单侧 ) 1 1例 ,鼻塞 (单侧 ) 1 4例 ,其它 2例。2 手术步骤1 )于鼻中隔一侧粘膜在凸侧面前方 3mm处作弯向后的弧形切口。如中隔软骨前端明显偏曲 ,切口可前移至中隔小柱稍后方。2 )分离同侧中隔粘软骨膜和粘骨膜 ,直达中隔明显偏曲或棘、嵴突前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