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性脑病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选取肝性脑病患者71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MRI、多层螺旋CT检测,对比肝性脑病不同分级患者门静脉系各血管直径,比较MR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肝性脑病结果。结果肝性脑病Ⅲ级患者肝内门静脉右支、肝内门静脉左支、脾静脉、胃左静脉直径均大于Ⅰ级、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肝性脑病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肝性脑病病情程度,可有效提高肝性脑病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可为肝性脑病临床控制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酮(progesterone,PROG)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38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和PROG+MCAO组,分别采用Longa法和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大鼠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脑组织TTC染色法、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评估神经细胞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脑脊液ATP、IL-6、TNF-α和COX-2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P2X7R和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MCAO组相比,PROG+MCAO组大鼠Longa评分(第5~7天)和Morris水迷宫试验潜伏期(第4~7天)下降(P<0.05或P<0.01),而目标交叉次数增高(P<0.05);PROG+MCAO组大鼠NAA/Cr和Cho/Cr比值较MCAO组升高,脑梗死体积和细胞凋亡率较MCAO组明显降低(P<0.05);MCAO组脑脊液ATP、COX-2、TNF-α和IL-6的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ROG+MCAO组上述指标含量明显低于MCAO组(P<0.05);MCAO组脑组织P2X7R和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而其在PROG+MCAO组表达水平又明显低于MCAO组(P<0.05)。结论 PROG通过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减轻神经元损伤及髓鞘降解而改善I/R脑损伤大鼠运动和认知功能,这一保护作用与其抑制ATP-P2X7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小瘘口的检查与定位方法及手术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经房角镜结合UBM检查以及缩瞳结合UBM检查,准确定位瘘口,根据瘘口的部位和范围选择手术方式,手术采取睫状体冷凝术与睫状体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 15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均为360.的睫状体脱离.5例缩瞳后结合UBM检查发现隐匿的较小瘘口,其余均经房角镜结合UBM发现瘘口,且瘘口均小于1个钟位,其中,4例行单纯睫状体冷凝术,使睫状体复位,其余11例中5例先行睫状体冷冻术,后行睫状体缝合术,6例直接行单纯睫状体缝合术.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6眼一过性眼压升高,1眼术后1个月时眼压超过正常水平.结论 定位和封闭瘘口是睫状体脱离手术的目的和关键,瘘口的准确定位能较大程度地缩小手术范围.同时全面的缩瞳结合UBM检查,对于可疑瘘口的发现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钳取术联合术后不同阶段的腰背肌康复训练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7-01-2012-12,收治65例采用经皮腰椎间盘钳取术治疗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研究组),于术后3d-1周、术后1周-1个月、1-3个月、3-6个月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不同的腰背肌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后的3、6、12个月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与之前未采用系统腰背肌康复训练的63例患者(对照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3、6个月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6、12个月疗效较3个月虽有逐步提高,但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腰椎间盘钳取术后辅以阶段式腰背肌功能康复训练,可提高老年患者治疗的优良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增强体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由于髂嵴位置高于L5~S1椎间隙,使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为提高其疗效,探讨介入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08/2003—09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收治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5例。通过分析及研究其髂嵴与L5~S1椎间隙的关系,对患者采取了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对穿刺针能够平行进入L5~S1间隙中部时,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PLD)方法治疗,当穿刺针无法进入L5~S1间隙或进入较浅时,应用盘外胶原酶化学溶核术,而对大多数的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穿刺针斜行进入L5~S1间隙,采用双介入疗法,即PLD 胶原酶化学溶核术。结果:PLD术25例,优19例,良5例,差1例;胶原酶溶解术8例,优4例,良2例,差2例;联合介入疗法52例,优43例,良7例,差2例。均无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4.12%(80/85),无效率5.88%(5/85)。结论:介入治疗应根据髂嵴与L5~S1椎间隙关系来选择,对于大多数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穿刺针及套管只能斜行进入L5~S1间隙,双介入疗法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腰背疼痛,恢复感觉和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6.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介入疗法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相关问题。方法:对4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病情不同实施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其中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24例,化学溶核术6例,二者结合的双介入疗法18例,前两种方法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后种方法用于腰椎间盘脱出、脱垂或双节突出的患者。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100%,经术后3个月~5年随访,显效35例(72.92%);有效11例(22.91%);无效2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所合并的一般内科疾病不影响治疗。建议除正规的保守治疗外,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首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TS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就诊患者年龄6月龄~32岁.12岁以下患者21例(75%).有癫痫发作者24例(85.7%),智力低下者22例(78.6%),有皮脂腺瘤者19例(67.9%),有家族史者9例(32.1%),同时具备癫痫、智力低下及皮脂腺瘤者5例(17.9%).脑CT检查全部病例均有脑室管膜下钙化,11例脑实质内可见钙化,其中18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发现16例室管膜下结节.脑电图异常率为75%.结论 本病以癫痫发作、智能障碍和皮脂腺瘤为主要临床特征.颅脑CT、MRI和脑电图检查对该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非动脉炎性AION中缺血部位及水肿程度对中心视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nonarteriticanteriorischemicopticneuropathy ,NAION)中视盘水肿程度、缺血部位对中心视力的影响 ,以利于疗效评定及预后判断。方法 :2 40例NAION患者 (160例接受住院治疗 )的临床资料 ,结合视野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检查进行治疗前中心视力与水肿程度、缺血部位两方面统计分析 ,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 40例NAION患者发病时中心视力的损害程度 ,依视盘缺血部位、水肿程度之不同而均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0 5 )。 160例住院患者 ,视盘水肿消退时间最长为 3 5天 ,最短 11天 ,平均时间 2 1 5天 ,FFA复查四项指标改善率 88 1% ,中心视力两行行上者 10 4例 ,占 65 %。结论 :视盘的缺血部位及水肿程度是影响NAION中心视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积极针对性的治疗对防止NAION致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12个月内曾经参加眼部健康普查人群中未诊断开角型青光眼(O AG)的临床特点,为OA G的早期诊断提供策略。设计:横断面人口调查研究。受试者:招募1992~1996年间年龄在40岁以上的长久居住人群。方法:来自城镇和乡村的4744例受试者参与此项研究,并进行分层和随机抽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群进行标准化的问诊和散瞳眼科检查。收集的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点、眼病预防知识、接受眼保健服务史、眼内压、视神经杯盘比、视野和视盘照相。由6名眼科医生组成的小组对所有可疑青光眼者进行青光眼的确诊。主要观察指标:经专业的眼科保健机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临床随访资料,评估颗粒和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穿透性中心角膜缘-角膜移植术后供体上皮细胞的情况,并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PK)患者进行比较。设计:回顾性和前瞻性混合的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受试者和对照:至1995年5月因颗粒和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行33次角膜缘-角膜移植的26例患者,与1986年11月至1995年5月接受36次PK的24例患者进行对照。方法:手术后,除2例角膜缘-角膜移植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免疫抑制剂治疗6个月外,其余患者接受1%醋酸强的松长时间局部免疫预防(2滴/d)。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从8例颗粒状营养不良患者的10只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