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指数曲线电刺激对周围神经移植的组织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指数曲线电刺激对周围神经移植修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 1 2 0只Wistar成年雄性大鼠制成坐骨神经移植模型 ,随机分为A组 (对照组 )、B组 (弥可保组 )、C组(指数曲线电刺激组 ) ,给予不同的治疗 ,在不同时段观察步态、毛发、展爪反射 ,测定SFI、神经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湿重等指标。结果 :指数曲线电刺激有助于神经传导的恢复 ,减慢小腿三头肌失神经的废用 ,加快SFI及神经远段变性的恢复。结论 :指数曲线电刺激有利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马血清、激素联合应用诱导股骨头坏死模型,观察超短波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新西兰大白兔联合应用马血清、激素造模处理,30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超短波组,各组分别检测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PGI2)和血脂(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rol,TCh)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周后模型组产生股骨头缺血性骨细胞死亡,骨髓细胞减少,出现高粘滞血症、高脂血症和TXA2-PGI2平衡失调,导致血栓形成,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超短波组进行超短波干预治疗后,血液循环加快,血脂水平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小板活性下降,TXA2-PGI2平衡得以恢复,从而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栓形成.结论上述各项指标的检测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为敏感的指标,超短波早期干预治疗可能成为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的一种新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及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2月—2009年5月在该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针对患者自身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术后康复治疗,进行随访3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果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顺利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通过术后的针对性康复治疗,有效降低了并发症,随访3年,疗效优51例,疗效良26例,疗效差5例,优良率为93.90%,差率为6.10%.结论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提高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标准的,成熟的骨科手术方式。本文旨在对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不同体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超短波治疗对COPD患者诱导痰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超短波对COPD患者气道炎症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4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分为超短波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超短波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行超短波治疗10~14天,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诱导痰液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0).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短波治疗组治疗后痰液IL-8、TNF-α均显著降低(P<0.05),FVC%pred、FEV1.0%pred明显升高(P<0.05).IL-8含量与FEV1.0呈显著负相关(r=-0.88,P<0.05),TNF-α含量与FEV1.0呈负相关(r=-0.75,P<0.05).结论:超短波辅助治疗COPD具有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及高分辨率CT评分在老年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患者肺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148例老年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患者行CT扫描,检测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高分辨率CT评分,并比较不同肺损伤程度、性别-年龄-肺功能等级、有无肺气肿患者的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高分辨率CT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高分辨率C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损伤程度、性别-年龄-肺功能等级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入组患者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高分辨率C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肺损伤程度、性别-年龄-肺功能等级及有无肺气肿患者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正常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合并脑性瘫痪(CP)患儿的磁共振(MRI)征象与智能的相关性,探讨颅脑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临床决策及早期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3-10—2019-07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PVL合并CP的患儿45例,所有患儿行颅脑MRI检查,并在检查前后1周内行Gesell智力评估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基线资料(磁共振检查时年龄、性别、胎龄、体质量)及MRI征象(脑白质损伤,白质体积减少,白质囊变,侧脑室扩张,侧脑壁不整,胼胝体变薄,灰质损伤),采用searpe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评估CP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磁共振征象与智能的相关性。结果45例CP患儿中均存在智能障碍。CP分型与智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r=0.580,P0.05);GMFCS与智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r=0.597,P0.05);磁共振征象中,侧脑室体部白质损伤(r=0.310,P0.05),半卵圆中心白质体积减少(r=0.318,P0.05),中央皮质损伤(r=0.294,P0.05)这三个部位的异常与智力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P患儿的智能障碍程度不仅与CP分型及GMFCS正相关,而且也与损伤的解剖部位正相关,损伤越重,智力障碍越严重,基于以上征象有助于早期评估预后及进行针对性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检查肺容积和肺密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COPD肺气肿患者102例进行研究,抽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3天内接受双源CT和肺通气功能检测,记录患者全肺容积(V):Vin、Vex,肺容积差(Vin-Vex),肺容积比(Vex/Vin);平均肺密度(MLD):MLDin和MLDex,平均肺密度差(VD);肺总量(TLC)、残气量(RV)、用力肺活量(FVC)、RV/TL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结果 COPD肺气肿组患者TLC、RV、RV/TLC、Vex、Vin、Vex/Vin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FVC、FEV1/FVC、MLDin、MLDex和MLDex-MLDin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Vin-Vex与RV/TLC、FVC呈显著负相关,与FEV1/FVC呈正相关;Vex/Vin与RV、RV/TLC、FVC呈显著正相关,与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MLDexMLDin与TLC、RV、RV/TLC呈显著负相关,与FVC、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源CT检测肺容积和肺密度与COPD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有较好相关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双源CT个性化螺距扫描方案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Fontaine分期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22例PAOD患者行双源CT扫描,扫描前根据Fontaine分期把患者分为第1组(Fontaine Ⅰ期,48例)、第2组(Fontaine Ⅱ期,60例)、第3组(Fontaine Ⅲ期,60例)、第4组(Fontaine Ⅳ期,54例)。每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 3个亚组,分别采用0.6、0.8及1.0 3种螺距进行扫描,比较不同亚组间下肢动脉的成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在图像质量方面:第1组中,A组成像质量较差,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膝以下动脉显示率(70.00%)明显低于B、C组(88.75%及85.62%);第2组中,3个亚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 3组在膝以下的血管显示率分别为81.50%、77.00%及66.50%;第3、4组中,C组图像质量均较差,其膝以下血管显示率仅50.05%、54.44%,A组与B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辐射剂量方面:0.6、0.8及1.0的螺距进行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4.93±0.30)、(4.02±0.21)、(3.41±0.39)mSv,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根据PAOD Fontaine分期对螺距进行个性化合理选择,有利于提高下肢动脉双源CTA的图像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椎结核的CT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2例资料完整的脊椎结核的CT表现。结果 :①下胸椎 (T9以下 )和腰椎多见 ,常多椎体受累 ;②骨质破坏及类型 ( 3 2例均有骨质破坏 )椎体后部分骨质破坏较多 ( 78% ) ,骨质破坏类型有局限性溶骨性、不规则蜂窝状、虫蚀状和碎裂型等 ,常多种并存 ;③椎旁腰大肌脓肿和 /或软组织肿块 ( 4 4% ) ;④椎间盘浸润 ( 63 % ) ;⑤附件受累 ( 3 1% )。结论 :①脊椎结核存在 2 0~ 3 5岁和 5 0~ 60岁两个年龄组②脊椎结核的CT征象具有相当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