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三角皮瓣在颈段食管重建、全鼻再造术中的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kamjian(1965)首先采用胸三角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缺损,当即引起普遍的重视,并认为该皮瓣是修复颈段食管缺损的理想组织。本文结合临床经验,对胸三角皮瓣在颈段食管重建及全鼻再造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采用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对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吻合神经断端后用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分析肌电图和观察表情肌功能恢复,比较两种方法对损伤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比传统方法表情肌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一期修复比二期修复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种方法修复面神经损伤,表情肌功能恢复后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面神经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牙槽突裂与鼻畸形同期整复的新方法。方法 对 4 2例牙槽突裂患者采用自体髂骨及松质骨充填牙槽裂隙 ,髂嵴软骨片覆盖并充垫塌陷的梨状孔外缘及鼻侧区 ,同时利用鼻前庭黏膜软骨复合组织瓣V Y推进法整复鼻畸形。结果  9~ 11岁患者牙槽突高度恢复平均为86 7% ,厚度恢复平均为 89 6 % ,牙槽突外形和功能为Ⅰ、Ⅱ级 ,尖牙在骨移植区萌出 ,梨状孔外缘鼻侧区低陷处高度恢复 ,鼻翼塌陷畸形恢复 ,鼻孔形态对称 ;12岁以上患者牙槽突高度恢复平均为70 1% ,厚度恢复平均为 71 7% ,牙槽突外形和功能为Ⅱ级、Ⅲ级 ;2例 18岁患者鼻背长轴、鼻端偏斜未能改善。结论 利用自体松质骨和软骨来修复牙槽突裂并同时进行鼻畸形整复 ,既能保证牙槽突高度、牙弓连续性的恢复 ,鼻畸形的改善 ,又能防止鼻背、鼻端长期畸形发展而造成难以矫正的偏斜 ,同时也能尽早消除因畸形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障碍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整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点,为利用猪的实验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从猪的髂嵴穿刺取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后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的细胞.检测细胞周期,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 12~14d达到融合,传代后仍具有分化成骨的能力,细胞周期显示有80%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体外培养猪的MSCs具有分化成骨的潜能,生长稳定,传代后仍保持未分化状态.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为基础研究和组织工程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终末期肾衰患者脂代谢紊乱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终末期肾脏病 (ESRD)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1] 。本文通过分析肾脏替代治疗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和原因 ,探讨ESR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和相关因素。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ESRD患者共 94例 ,平均年龄 5 4 2± 11 9岁。分为三组 :非透析 (CRF)组 (n =2 3)。血清肌酐 (SCr) >4 4 5μmol/L ,稳定 6个月以上。腹膜透析 (PD)组 (n =2 6 ) ,均采用Baxter公司Dianeal PD 2腹膜透析液 ,进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血液透析 (HD)组 (n =4 5 )。以上患者均无糖尿病、高血压肾硬化、肝功能异常、家族性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8岁。入院前4 h自服二甲双胍100片,约10min后出现恶心、呕吐,并逐渐出现腹部不适、软弱无力、头晕、困倦、神志淡漠症状,遂于2005年1月10日21:00时急诊入院。体检:T 36·1℃,P 124次/min,R 30次/min,BP101/63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淡漠,四肢冰冷。呼吸急促,  相似文献   
7.
囊虫性脑内小脓肿40例诊治分析廉辰1郑万忠1陈静歧1李雪松2王玉新31.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056001)2.河北省邯郸钢铁总厂职工医院3.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我院自1992年~1995年12月收治囊虫性脑内小脓种40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取得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留置导尿管方法对男性患者导尿困难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男性导尿困难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胶浆组和石蜡油组。石蜡油组患者给予常规石蜡油留置导尿管,胶浆组患者给予盐酸丁卡因胶浆留置导尿管。随访4w,统计所有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疼痛、焦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胶浆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石蜡油组(P<0.05),VAS、SAS、SDS得分均明显低于石蜡油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石蜡油组(P<0.05)。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留置导尿管法可有效提高男性导尿困难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改善患者疼痛和负性情绪,降低患者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经pCDNA-3.0-CSMD1转染的A375细胞的活性,探讨外源性CSMD1的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株,利用前期实验获得的CSMD1基因,构建质粒、转染细胞.A375细胞分为:A组,未转染的A375细胞;B组,经pCDNA-3.0转染的A375细胞;C组,经pCDNA-3.0-CSMD1转染的A375细胞.应用MTT法、细胞周期分析法、细胞凋亡相关检测(DAPI染色、Annexin V-FITC/PI双染、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等方法,检测A375细胞的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细胞(P<0.05);C组细胞G1期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细胞(P<0.05);仅在C组细胞中发现凋亡细胞核固缩,并在48 h内出现核碎裂;C组细胞凋亡率为32.7%,明显高于A组(6.6%)和B组(8.4%)细胞(P<0.05);与A组和B组细胞相比,C组细胞极少迁移至聚碳酸酯膜下层(P<0.05).结论 外源性CSMD1可以抑制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活性,这有可能为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依照标准的CAN大鼠模型进行左肾原位移植,受者为LEW大鼠,供者为F344大鼠,另取雄性F344大鼠和LEW大鼠仅行单肾切除术,分别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4、8及12周时,收集各组大鼠的24 h尿量,并检测其尿肌酐水平,计算肌酐清除率.然后取各组大鼠血液标本,测定血清肌酐水平.采用Banff分级标准评定各组肾小球肾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及血管内膜增厚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磷酸化MLC(pMLC)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结果 移植组大鼠术后4周时肾间质可见单个核细胞浸润,12周时可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移行与增殖.移植组大鼠各时相肾组织pMLC和ILK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ewis对照组及F344对照组,且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增高趋势.大鼠移植肾组织中pMLC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Banff评分等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73(P<0.05)、0.434(P<0.01)、0.525(P<0.01)、0.676(P<0.01)、0.570(P<0.01),在移植后4周时,pMLC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ILK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8(P<0.01).结论 pMLC在慢性移植肾病早期病理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移植肾肾小管间质及肾小动脉中pMLC表达上调与ILK的作用机制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phosphate myosin light chain (pMLC) in the rat kidney of 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 (CAN) model. Methods The left donor kidneys from Fisher (F344) rats were orthotopically transplanted into Lewis recipients. Meanwhile, the F344 rats and LEW rats with resection of the right kidney served as control groups. Animals were harvested respectively at the 4th, 8th and 12th week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 was calculated by urine creatinine of 24-h urin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rats for determination of serum creatinine. The expression of pMLC was detected by using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rnistry, and that of integrin-linked kinase (ILK)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Mononuclear cells infiltration of allografts was markedly aggravated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Allografts got severe 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tubular atrophy at 12th week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expression of pMILC and ILK was up-regulated in the kidney of CAN rat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as the time went on. The expression of pMILC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24-h urine protein excretion (r= 0. 273, P<0. 05), serum creatinine levels (r = 0. 434, P<0. 01 ), the number of tubulointerstitial infiltrated mononuclear cells (r = 0. 525, P<0. 01 ), the number of smooth muscle cells (SMC) in vascular wall (r= 0. 676, P<0. 01 ) and the extent of interstitial fibrosis (r= 0. 570, P<0. 0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LK and pMLC in CAN rats at the 4th week after transplantation (r= 0. 778, P<0. 01 ). Conclusion pMLC might play an key role in CAN, and the over-expression of ILK might be involv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