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脂质参数与糖尿病肾病(DK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26例T2DM患者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以及脂质三角相关指标(TC/HDL-C、TG/HDL-C、LDL-C/HDL-C)。根据DKD临床诊断标准和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Ⅰ~Ⅱ期组136例,Ⅲ期组55例,Ⅳ~Ⅴ期组35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脂质参数与DKD发生的关系。结果:与Ⅰ~Ⅱ期组相比,随着DKD分期加重,TC、TG、LDL-C、LDL-C/HDL-C、AIP水平明显增高(P<0.01)。LDL-C/HDL-C和AIP与24 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724;r=0.769,均P<0.05)。LDL-C/HDL-C和AIP是T2DM合并DKD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2;P=0.004)。结论:LDL-C/HDL-C和AIP对T2DM合并DKD病情进展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超重/肥胖患者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与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超重/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帧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 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将患者分为慢血流组(96例)和正常血流组(99例)。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生化指标,测定并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慢血流组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内皮素(endothelin-1,ET-1)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DA(r=0.249)、v WF(r=0.867)与SCF呈正相关,SOD(r=-0.508)、GSH-Px(r=-0.440)、NO(r=-0.368)与SCF呈负相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OD、NO是SCF的保护因素,而MDA、尿酸、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 glutamyl transferase,GGT)是SC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酸及GGT浓度升高可能在老年超重/肥胖患者SC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而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与老年超重/肥胖患者SCF的发病机制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病轨迹模式(CITM)管理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58例HFpE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CITM组226例(给予以指南为导向的CITM管理,n=226)和对照组232例(给予常规诊疗和随访管理,n=232)。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量表(SCHFI)、生活质量量表(KCCQ)、负性情绪评分以及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HFI、KCCQ以及负性情绪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 >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CHFI及KCCQ评分明显提高,负性情绪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CITM组改善更加显著(P <0.05)。随访12个月,CITM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6例(15.9%)和83例(35.8%)患者因心衰而再次住院(P <0.05)。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ITM组患者心衰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风险比(HR)=0.448,95%可信区间(CI):0.322~0.661,P= 0.003)]。结论:CITM可以显著提升HFpEF患者的疾病管理质量,明显降低HFpEF再住院率,是一种切实可用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乌头汤及其配伍对AA大鼠血清IL-1β、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头汤及其各配伍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并用乌头汤及其不同配伍的各组药物进行干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浕的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经过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MTX组治疗干预后,大鼠血清中IL-1β、TNF-浕的水平明显下降;上述作用以乌头汤为强,各个配伍组与之相较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浕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头汤及其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液流变性改变和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关节炎(AA)模型,并用乌头汤及其配伍的各组药物进行干预,采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以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参数为指标,观察中药对各组大鼠的影响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组明显上升,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乌头汤及其各配伍治疗组可不同程度降低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但是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液中浓、粘、凝、聚状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从而达到降低全血粘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拆方肾气丸对肾阳虚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的影响初步探讨“阴中求阳”的配伍机理。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阳组1、2,补阴组1、2,阴阳双补组1、2。臀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12天复制肾阳虚模型。成模后各组灌胃治疗20天,第21天上午8时取血,测血浆ACTH、COR含量,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称重。结果:阴阳双补组能增加肾阳虚模型大鼠体重,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萎缩,提高血浆ACTH、COR含量,其作用显著优于补阳组或补阴组。补阳组与补阴组比较,在增加模型大鼠体重,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萎缩方面,补阴组作用优于补阳组。各治疗组中,补阳组1疗效最差。结论:对于肾阳虚证,单一补阳效果不好,阴阳双补可提高疗效。初步阐释了“阴阳互根”之中医理论及“阴中求阳”之配伍机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五指毛桃药材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方法并且进行聚类分析。方法①采用GC—MS法对不同产地(韶关、清远、从化、帽峰山、湛江、揭阳、河源),及河源不同采收年份(1、2、3、4年生),不同采收季节品种共15个五指毛桃样品进行分析。②根据GC—MS指纹图谱以未鉴定成分X、补骨脂素、十六酸、佛手内酯、油酸、亚油酸、十八酸等主要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为分析对象,对15个五指毛桃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①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②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五指毛桃药材分为2大类,河源、韶关、河源(4年)、河源(10月)聚为一类;其余样品归为第二类。结论不同产地五指毛桃质量存在差别,该指纹图谱研究及聚类分析方法可用于控制五指毛桃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自然衰老模型大鼠脑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及PPARγ与PPARβ阻断剂对上述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雄性衰老SD大鼠(24月龄),分衰老组(6只)和衰老-替米沙坦组(6只)(5mg/kg/d,灌胃给药,1月),并以6月龄SD大鼠(6只)作为对照组。观察替米沙坦对大鼠血压、心率、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分离大鼠脑基底动脉进行体外培养,以PPARβ的阻断剂GSK0660(1μM,24h)、PPARγ的阻断剂GW9662(1μM,24h)为工具药物,分析上述药物对替米沙坦(10μM,24h)介导的衰老大鼠模型脑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作用的影响。结果 24月龄衰老大鼠的血压、心率与6月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大鼠比较,衰老模型大鼠乙酰胆碱诱导的脑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下降,而硝酸甘油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未见明显改变。在培养血管组织中,替米沙坦孵育可显著改善衰老大鼠模型脑基底动脉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PPARγ的阻断剂GW9662可显著阻断替米沙坦的作用,但PPARβ的阻断剂GSK0660对替米沙坦的作用则无显著影响。结论替米沙坦介导的脑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依赖于PPAR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膳食辣椒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饮食(normal diet,ND),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D)和高脂+辣椒素饮食(high fat+capsaicin,HC)。辣椒素的添加浓度为0.01%(质量百分比)。小鼠自8周龄开始给予上述饮食干预,干预时间为20周。每周测空腹血糖、体质量,干预后测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干预结束后取血浆测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水平。取内脏脂肪(肠系膜脂肪、肾周脂肪及睾旁脂肪)检测各组小鼠内脏脂肪质量,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中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和葡萄糖转运子4(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4,GLUT4)的表达水平。结果经20周的高脂饮食干预成功复制出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而膳食辣椒素可显著预防高脂饮食导致的小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的升高、葡萄糖耐量异常、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升高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等胰岛素抵抗的表现;与高脂饮食组小鼠比较,高脂+辣椒素饮食组小鼠的腹内脂肪质量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小鼠(P<0.01)。Western blot检测提示膳食辣椒素可显著增加小鼠脂肪组织TRPV1和GLUT4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膳食辣椒素可能通过上调脂肪组织TRPV1和GLUT4的表达,从而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时给予优化急诊诊治流程处理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AMI患者平均出入急诊室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总住院天数等.结果 试验组出入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7.9%)高于对照组(93.6%),死亡率(2.1%)和复发率(2.1%)均低于对照组(6.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有效地给予急诊诊治流程对于AMI的治疗极为重要,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