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以颈项僵硬、酸痛,手臂手指麻木、疼痛为主,严重者可头晕,肌肉萎缩,四肢无力,行走困难等。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我们近年来对临床上无神经受压体征的患者,采用  相似文献   
2.
病例报告 例1 男,28岁。1982年10月28日4时,被输煤皮带卷入机器狭小的洞口。头颈部过伸位受伤,立即关闭电闸,救出后意识不清约20min,四肢不能活动,呼吸困难,8h后送到医院。检查:呼吸12/min,脉搏62/min,血压16.0/10.7kPa(120/80mmHg)。神志清楚,心、肺正常,下腹部膀胱胀满,阴茎勃起。专科检查:前额部5cm皮肤裂伤,无颅骨凹陷,颈部强迫体位,向右侧偏斜。右侧肢体肌力0级,痛觉减退,深感觉消失。左侧肢体肌力Ⅱ级。肢体痛觉消失,深感觉减退。双侧肱二头肌腱、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一)。X线片见枢椎椎体及齿状突骨折,齿状突向左侧移位2mm。诊断为枢椎骨折,伴环枢椎脱位,高位颈髓损伤。入院后行颅骨牵引,重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原性躅内翻矫形手术治疗的经验与防治方法。方法1989年7月至2005年5月治疗医原性躅内翻27例(28足),男4例(4足),女23例(24足);年龄24~62岁,平均51.3岁。采用Hiss手术13例(14足)、myerson手术10例(10足)、跖骨远端截骨术4例(4足)。术前对每个病例进行临床、x线片与CT检查,分析其躅内翻的发病原因。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百分制评分系统,对疼痛、功能、体征进行评分。结果27例(28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17年2个月,平均5.7年。术前评分平均为52.4(41~57)分,术后平均为89(64~100)分。疗效优13足(46_4%),良11足(39.3%),可4足(14-3%),优良率85.7%。施行Hiss手术者中1例术后13年发生蹿长伸肌腱轻度挛缩,采用myerson手术者术后背伸较术前平均减少9.5°(8°。~12.5°。)。医原性躅内翻的发生原因有5个,其中最常见的是在躅外翻矫形时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过多,本组有14足(50%),然后依次为内侧关节囊过度重叠紧缩缝合5足(17.9%),矫形时过度纠正IMA4足(14-4%),术后长时期固定3足(10.8%),术后躅趾外展与内收肌力失衡2足(6.9%)。结论躅外翻矫形并发躅内翻最常见的原因是对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过多。术者在治疗医原性躅内翻时,应根据各个病例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进行治疗。采用Hiss、Myerson软组织重建术与Chevron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医原性跨内翻切实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足母)外翻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足母)外翻的治疗包括手术与非手术两种不同的方法,但畸形的矫正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目的首先是解除患者以疼痛为主的症状及恢复前足的功能,其次是矫正畸形.(足母)外翻的手术方法有百余种之多,方法亦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腹外斜肌的肌纤维型组成和分布,借以了解该肌功能,并为运动训练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平台。方法采用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并稍做改良,对成年SD大鼠腹外斜肌冰冻切片进行肌纤维分型研究。结果SD大鼠腹外斜肌经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后可明确分出2型肌纤维,即明亮色白的Ⅰ型纤维(慢缩纤维)和幽暗深褐的Ⅱ型纤维(快缩纤维),并且,2种纤维在肌内呈棋盘样均匀分布;图像分析仪下计数Ⅱ型纤维达到(84.8±5.3)%,而Ⅰ纤维仅占(15.2±2.1)%,前者占绝对优势(P<0.01)。结论SD大鼠腹外斜肌以Ⅱ型纤维为主,除了起保护腹腔脏器作用外,还参与力量和速度运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结核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患者HMGB1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附属海口医院滨江分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00例,发展成ATDH的患者纳入ATDH组(n=79),未发展成ATDH的患者纳入非ATDH组(n=121),检测HMG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MGB1多态性位点与ATDH的关系。结果ATDH组HMGB1基因rs1045411位点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和G、A等位基因频率与非ATD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412125、rs1360485以及rs2249825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非ATDH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共显性、显性、隐性模式下,ATDH组HMGB1基因rs1045411位点基因型分布与非ATD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基因型比较,GA和AA基因型与肺结核易感性有关,在超显性模式下,ATDH组HMGB1基因rs1045411位点基因型分布与非ATDH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在超显性、共显性、显性以及隐性模式下,rs1412125、rs1360485以及rs2249825位点基因型分布与非ATDH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rs104541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ATDH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且突变型诱发ATDH可能性更大,而rs1412125、rs1360485、rs224982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ATDH发生风险无关。结论HMGB1基因为ATDH的易感基因,其rs1045411位点多态性与ATDH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突变型发生ATDH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7.
文献报道,[足母]外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5%。由于[足母]外翻患者个体之间病理变化的差异性利于术方式的多样性,即使有经验的足踝外科医生,也有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跖痛症是指发生于跖骨头下方的前足疼痛,可由解剖结构异常、病理性或医源性因素诱发。其病变主要是因为前足集中的局部应力负荷反复作用造成。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大部分跖痛症而言,采用保守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可采取手术治疗,其目的是恢复前足正常的应力分布。目的:探讨跖骨远端weil截骨术与Jacoby截骨术治疗应力性跖痛症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上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跖痛症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应力性跖痛症患者65例,其中42例(63足)患者资料完整,得到随访,男8例(13足),女34例(50足);年龄39~78岁,平均56-3岁。单侧11例,双侧31例;病变于第2跖骨头下24例,第3跖骨头下ll例,第2、3跖骨头下同时累及7例。合并跖趾关节脱位12例,跽外翻畸形16例,跖间神经瘤5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9例(32足),B组23例(31足)。A组采用跖骨远端Weil截骨术、B组采用Jacoby截骨术治疗,经过平均18个月的随访,对手术前后局部疼痛症状、患者足底应力变化、足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手术前后疼痛缓解均有显著性差异,以Weil截骨组疼痛缓解更明显,但两组间疼痛缓解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趾跖骨头下应力峰值明显下降。Weil截骨组,手术前后立位时和足跟抬高时的病变跖骨头下应力分别下降35%和51%;Jacoby截骨组分别下降25%,n45%。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优,A组24足(占75%),B组22足(占71%);良,A组6足(占18.8%),B组5足(占16.1%);可,A组2足(占6.2%),B组4足(占12.9%)。A组优良率为93.8%,B组为87.1%。结论:对于应力性跖痛症患者,跖骨远端Weil截骨术与Jacoby截骨术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确切的效果。但weil截骨术手术操作技巧要求更高,Jacoby截骨术对初学者更易掌握。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个体需求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组织病理角度探讨导致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T2WI低、等、高信号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原因。方法收集手术摘除的子宫肌瘤标本44个,对患者术前行MR T2WI检查,根据T2WI信号强度将肌瘤分为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三类。术后收集标本行HE、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并进行组织平滑肌细胞计数、胶原纤维含量定量分析。结果 44个肌瘤标本中,T2WI低信号肌瘤7个,等信号肌瘤9个,高信号肌瘤28个,其组织平滑肌细胞计数分别为195.66±28.92、223.17±36.88、261.03±59.88,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64.29±8.40)%、(55.22±10.38)%、(50.11±11.50)%,低信号肌瘤组织平滑肌细胞计数、胶原纤维含量与高信号肌瘤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等信号肌瘤组织平滑肌细胞计数、胶原纤维含量与高、低信号肌瘤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2WI低、等、高信号子宫肌瘤组织平滑肌细胞数、胶原纤维含量的差异,可能是导致HIFU消融疗效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IFU消融T2WI低、等、高信号子宫肌瘤组织声衰减和声速的差异。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标本45个。对患者术前行MR检查,根据T2WI信号强度将肌瘤分为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3种类型。采用插入取代式脉冲传输法测量肌瘤标本的声速和声衰减。结果 45个子宫肌瘤标本中,T2WI低信号肌瘤7个,等信号肌瘤9个,高信号肌瘤29个,其组织声速分别为(1 597.86±15.17)m/s、(1 586.70±10.83)m/s、(1 576.57±10.06)m/s,低、等信号肌瘤组织与高信号肌瘤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声衰减分别为(4.03±1.34)dB/cm、(2.54±1.17)dB/cm、(1.04±0.66)dB/cm,低和等信号肌瘤组织与高信号肌瘤组织、低信号肌瘤组织与等信号肌瘤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2WI低、等、高信号子宫肌瘤组织声速、声衰减的差异可能是导致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