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丹麦自1981年首次报道艾滋病病例以来,到1986年底已有124例患者。本文报告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程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及后者对乙型肝炎的影响。1975年1月~1984年12月在哥本哈根某医疗单位收治了331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用ELISA 方法初筛这些患者的血清抗-HIV,阳性患者再用 Western 印迹技术进一步确诊。结果表明,在331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97例女性患者抗-HIV 全部阴性,234例男性患者中5例阳性(阳性率2%)。这一结果证明了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 HIV 更为普遍的推测。本组5例急性乙型肝炎同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细胞内免疫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 :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特异性的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sAg单链抗体基因 ,并构建表达HBsAgScFv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 HBsAgScFv,转染PA317细胞 ,将转染细胞分泌的假病毒颗粒感染 2 2 15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 ,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成功筛选出HBsAgScFv ,PCR扩增出 75 0bp的全基因 ,构建HBsAgScFv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转染PA317细胞 ,在上清中检测出含HBsAgScFv假病毒颗粒的存在 ,上清感染 2 2 15细胞后第 3、5、7、14天 ,HBsAg、HBeAg逐渐下降 ,到第 14天时HBsAg已变为阴性 ,DNA定量检测无明显变化。结论 :HBsAgScFv能成功地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表达 ,并有抑制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现医疗保障“零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工作是医院的中心工作 ,为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创建“绿色医院”的过程中 ,院党委把实现医疗保障“零障碍”作为一项重要的奋斗目标提了出来。一、医疗保障“零障碍”在“绿色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医疗保障“零障碍” ,是指医院为满足病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而及时、顺畅、快捷、高效地提供服务保障的最佳状态。它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保障内容的全面性 ,即强调齐全配套、缺一不可 ;二是保障时间的及时性 ,即强调“第一时间”随叫随到 ;三是保障过程的通畅性 ,即强调“一路绿灯” ,畅通无阻 ;四是保障效果的高效…  相似文献   
4.
两种国际诊断标准对230例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比较我国药物性肝损害常用的两种国际诊断标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总结分析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常用药物的种类。用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评价标准与Mafia评分标准,对23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重新诊断,比较这两种诊断方法的差异。结果230例患者中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用药物依次为:中药类、抗生素、解热镇痛类、抗结核药、心血管类、保健药、精神类药、皮肤病类、降糖药等。230例患者以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评价进行诊断,有149例(64.8%)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不能确定的有71例(30.9%),非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10例(4.3%);以Maria评分标准进行诊断,确定为药物性肝损害的无一例患者,可能性大的有55例(23.9%),不能确定、仅仅为可能的126例(54.8%),可能性小的有33例(14.3%),可除外药物性肝损害的有16例(7.0%)。结论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评价标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比Maria评分标准高,但还需进行改进修正。  相似文献   
5.
许彪  陈婧  胡瑾华  徐东平  王业东  王慧芬 《肝脏》2012,17(11):766-770,774
目的建立经门静脉高通量注射将裸DNA质粒导入大鼠肝脏表达的实验方法,观察FasL在肝脏的表达、对肝损伤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对大鼠经门静脉高通量注射质粒pDC316-LacZ,观察LacZ基因在大鼠肝脏的表达情况。将11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6只(注射pDC315-rFasL),对照组5只(注射pDC316-LacZ),经门静脉高通量注射将大鼠FasL真核质粒导入大鼠肝脏。分别于术后第1、3~4、6天处死大鼠,术前、术后取血查ALT和AST,肝组织进行RT-PCR、Western印迹及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经门静脉高通量注射了pDC316-LacZ的大鼠肝脏,可观察到蓝色沉淀物质在肝组织表达。经门静脉将FasL质粒导入大鼠肝脏,24h后取肝组织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证实FasL在肝脏中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在术后实验组肝组织大量表达FasL。常规HE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肝小叶中肝细胞嗜酸性变及凋亡小体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ALT、AST水平显著升高。第3~4天对照组恢复正常,但实验组于术后第6天才基本正常。结论初步建立了门静脉高通量注射将裸DNA质粒导入大鼠肝脏表达的实验方法。肝细胞表达FasL可能成为效应细胞致邻近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正>医院感染患者的调查、汇总、分析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一大基础任务。医院院内感染监测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部门多、监测面广,而且对实时性  相似文献   
7.
8.
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信息化医院管理的必然结果,医院院内感染监测管理系统是我院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步入整体性医院信息管理阶段的标志之一.该系统基于网络环境,实现了感染管理、登记、相关因素统计等监测项目所需的各种功能[1].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仅能够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主动、连续、系统的监测分析,更为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医院院内感染的管理水平[2].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将前S1蛋白包被于聚苯乙烯平板,经过“包被-吸附-洗脱”筛检过程,获得前S1蛋白结合蛋白的cDNA序列,并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互比较,经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结合蛋白的全长序列。共经过4轮生物淘洗过程。结果提示,神经胶质瘤抑制子修选基因区基因(GLTSCR)2上游部分序列存在于HBV前S1结合的重组T7噬菌体中,多个克隆的测序结果发现前S1蛋白结合蛋白具有KxPxKSGxxxL结构域,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可能是GLTSCR2的编码产物。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人抗丙型肝炎病毒IgM检测的临床应用王业东,朱传琳,姚家,程云,王海清,耿业丽,李跃旗(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在丙型肝炎病人中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IgM抗体国内外已见报道[1-3]。其临床意义如何,各家观点多有共识也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