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彪  陈婧  胡瑾华  徐东平  王业东  王慧芬 《肝脏》2012,17(11):766-770,774
目的建立经门静脉高通量注射将裸DNA质粒导入大鼠肝脏表达的实验方法,观察FasL在肝脏的表达、对肝损伤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对大鼠经门静脉高通量注射质粒pDC316-LacZ,观察LacZ基因在大鼠肝脏的表达情况。将11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6只(注射pDC315-rFasL),对照组5只(注射pDC316-LacZ),经门静脉高通量注射将大鼠FasL真核质粒导入大鼠肝脏。分别于术后第1、3~4、6天处死大鼠,术前、术后取血查ALT和AST,肝组织进行RT-PCR、Western印迹及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经门静脉高通量注射了pDC316-LacZ的大鼠肝脏,可观察到蓝色沉淀物质在肝组织表达。经门静脉将FasL质粒导入大鼠肝脏,24h后取肝组织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证实FasL在肝脏中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在术后实验组肝组织大量表达FasL。常规HE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肝小叶中肝细胞嗜酸性变及凋亡小体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ALT、AST水平显著升高。第3~4天对照组恢复正常,但实验组于术后第6天才基本正常。结论初步建立了门静脉高通量注射将裸DNA质粒导入大鼠肝脏表达的实验方法。肝细胞表达FasL可能成为效应细胞致邻近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测定香附、苍术挥发油中α-香附酮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运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同时提取香附、苍术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油中α-香附酮含量。结果α-香附酮在319.20~1 596.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P〈0.05)。结论气相色谱法准确、简单,可用于香附、苍术混合挥发油中α-香附酮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检测HBV YMDD变异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并与传统实时荧光PCR检测YMDD突变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103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提取血清HBVDNA.用实时荧光PCR检测YMDD突变;用巢式pcR扩增HBV逆转录酶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NTI软件比对结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DNA测序法检测的rt204位点突变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的YMDD突变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可有效检测低病毒载量标本(500拷贝/ml)和高病毒载量(1010拷贝/ml)标本,同时可以避免高病毒载量标本的抑制效应.与实时荧光PCR相比较,YIDD突变检测符合率为100%,YVDD突变检测符合率97.1%,YIDD与YVDD共生突变符合率76.2%(Kappa=0.853,P<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并可同时检出YMDD、YIDD和YVDD.  相似文献   
4.
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信息化医院管理的必然结果,医院院内感染监测管理系统是我院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步入整体性医院信息管理阶段的标志之一.该系统基于网络环境,实现了感染管理、登记、相关因素统计等监测项目所需的各种功能[1].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仅能够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主动、连续、系统的监测分析,更为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医院院内感染的管理水平[2].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将前S1蛋白包被于聚苯乙烯平板,经过“包被-吸附-洗脱”筛检过程,获得前S1蛋白结合蛋白的cDNA序列,并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互比较,经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结合蛋白的全长序列。共经过4轮生物淘洗过程。结果提示,神经胶质瘤抑制子修选基因区基因(GLTSCR)2上游部分序列存在于HBV前S1结合的重组T7噬菌体中,多个克隆的测序结果发现前S1蛋白结合蛋白具有KxPxKSGxxxL结构域,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可能是GLTSCR2的编码产物。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前S2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蛋白的功能。方法:以质粒pCP10 (含有HBV ayw亚型全长序列)为模板,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HBV前S2基因,克隆到pGEM-T载休整 ,测序鉴定、酶切后回收,与酵母表达质粒pGBKT7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酵母细胞AH109,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成功构建HBV前S2基因酵母表达载体,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HBV前S2蛋白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在胞内存在,分子量24kD左右。结论:HBV前S2蛋白在酵母细胞中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7.
<正>医院感染患者的调查、汇总、分析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一大基础任务。医院院内感染监测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部门多、监测面广,而且对实时性  相似文献   
8.
双收杆菌活菌制剂(康力得),经制成口服液后,鲜随机选择的肝硬变和慢性肝炎轻度病人服用,而且进行对比观察,疗效较好。回对象和方法1.l一般情况112例中,男93例,女19例;年龄20~60岁,平均41.5岁。以第八届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1990年,上海)诊断标准为依据。1.2肝硬变病人23例巾,分为康力得组12例,对照组11例,入院时都有腹胀、乏力、纳差、食欲不振,少数还有便秘,两氨酸转氨酶(ALT)、胆红素(llil)但见表1。经丁检验,两组AI,T、Bil分布均无明体差异(X’均为0·100,P>0.OS),…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人抗丙型肝炎病毒IgM检测的临床应用王业东,朱传琳,姚家,程云,王海清,耿业丽,李跃旗(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在丙型肝炎病人中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IgM抗体国内外已见报道[1-3]。其临床意义如何,各家观点多有共识也略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细胞内免疫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 :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特异性的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sAg单链抗体基因 ,并构建表达HBsAgScFv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 HBsAgScFv,转染PA317细胞 ,将转染细胞分泌的假病毒颗粒感染 2 2 15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 ,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成功筛选出HBsAgScFv ,PCR扩增出 75 0bp的全基因 ,构建HBsAgScFv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转染PA317细胞 ,在上清中检测出含HBsAgScFv假病毒颗粒的存在 ,上清感染 2 2 15细胞后第 3、5、7、14天 ,HBsAg、HBeAg逐渐下降 ,到第 14天时HBsAg已变为阴性 ,DNA定量检测无明显变化。结论 :HBsAgScFv能成功地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表达 ,并有抑制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