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洋  张雪  刘薇  王珺  李明儒 《西部医学》2019,31(5):797-799+803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带在胸腔引流管固定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60例胸科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缝合固定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缝合固定的基础上,给予外覆盖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带固定及其相应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引流管固定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引流时间、平均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更换胶布间隔时间、引流管脱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带行胸腔引流管固定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引流量,缩短引流时间,降低临床非计划拔管率,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总结学生在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11年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生胆囊床出血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胆囊静脉血管出血4例,肝脏实质损伤出血11例,肝中静脉属支出血6例,胆囊动脉出血8例,采用电凝止血、纱布压迫、生物蛋白胶创面涂抹等止血措施获得较好的效果。2例肝中静脉属支出血镜下处理困难,中转开腹,缝扎止血成功。术后无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熟悉并熟练掌握各种复杂LC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技巧,熟悉胆囊床血管的解剖特点可减少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发生,正确处的处理和果断的中转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武洋  杨永刚  张迪  任春  孙苓苓 《中国药师》2013,16(8):1258-1259
目的:对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装量与单剂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分别测定每个胶囊的装量与单剂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部分生产企业产品的相关性较差.结论:生产企业应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探究机械深度排痰对重症监护室(ICU)术后继发肺炎患者的排痰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2例ICU术后继发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排痰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深度排痰组(n=5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排痰治疗,深度排痰组患者采用机械深度排痰治疗。比较排痰治疗5 d后2组患者的排痰效果,比较排痰前、排痰3 d后2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对比2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痰液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观察排痰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排痰治疗5 d后,深度排痰组患者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排痰组患者排痰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痰3 d后,2组患者PaO2、SaO2水平较排痰前均有所升高(P<0.05),且深度排痰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PaCO2水平较排痰前均有所降低(P<0.05),且深度排痰组低于对照组(P<0.05)。深度排痰组患者的痰液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痰期间,深度排痰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深度排痰对ICU术后继发肺炎患者排痰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加快患者机体恢复,且对患者不良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全胃切除行Roux-en-Y吻合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4年7月至2011年6月因胃癌在本院行全胃切除的2型糖尿病患者且术后血糖随访资料完善的46例患者.其中入院前应用药物控制血糖的31例,未应用药物控制血糖的15例.统计分析入院前未应用药物控制血糖患者的术前和术后一周,术后一月,术后三月,术后半年,空腹血糖的变化.分析两亚组患者术后糖尿病改善的情况.结果 入院前未应用药物控制血糖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术后糖尿病改善率为100%,治愈率80.6%,入院前应用药物控制血糖患者对术后糖尿病改善率为93.5%,治愈率74.1%.结论 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对胃癌治疗的同时能对2型糖尿病治疗达到很好的疗效,是较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阮翊  王勇  武洋 《中国实用医药》2012,(28):101-102
目的评价全胃切除行Roux-en-Y吻合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2004年7月至2011年6月因胃癌在本院行全胃切除的2型糖尿病患者且术后血糖随访资料完善的46例患者。其中入院前应用药物控制血糖的31例,未应用药物控制血糖的15例。统计分析入院前未应用药物控制血糖患者的术前和术后一周,术后一月,术后三月,术后半年,空腹血糖的变化。分析两亚组患者术后糖尿病改善的情况。结果入院前未应用药物控制血糖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术后糖尿病改善率为100%,治愈率80.6%,入院前应用药物控制血糖患者对术后糖尿病改善率为93.5%,治愈率74.1%。结论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对胃癌治疗的同时能对2型糖尿病治疗达到很好的疗效,是较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阮翊  王勇  武洋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100-102
目的观察并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3月收治结肠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术后排气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1年生存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除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镇痛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且术后生理功能、心理情绪及社会功能等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及1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吻合口出血4例,肠梗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2%;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2例,肠梗阻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9%;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结肠癌较传统开腹手术,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创伤,促进术后康复,缩短病程,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制剂宗胺因片的溶出度。方法: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第二法,以0.1mol·L^-1盐酸溶液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r·min^-1,45min时取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为固定相,以甲醇-水(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测定宗胺因片的溶出度。结果:线性范围为氯唑沙宗0.0825~0.742μg(r=0.9999);乙水杨胺0.165—0.923μg(r=1.0000);咖啡因0.0263~0.131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氯唑沙宗100.1%(RSD%=0.4%,n=9);乙水杨胺99.7%(RSD%=0.8%,n=9);咖啡因99.3%(RSD%=1.2%,n=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脑灌注显像方法观察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脑血流量特点,并评价中药活络益脑方对CCCI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31例CCCI患者及7例脑梗死患者均行SPECT检查,通过选择感兴趣区域(ROI)测定其局部脑血流量(r CBF)值,分别将CCCI组患者r CBF值与脑梗死组及健康成年人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分析其脑血流量特点。CCCI组在予中药活络益脑方治疗3个月后再次行SPECT检查并与治疗前r CBF值进行比较,评价其疗效。结果 CCCI组r CBF值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5),但低于健康成年人正常参考值(P0.05),介于两者之间;CCCI组经活络益脑方治疗后r CBF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 CCCI患者脑血流量处于健康人与脑梗死患者之间,但尚无脑器质性病变,经中医活络益脑方治疗后可明显增加患者脑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脑梗死等严重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