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3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肿瘤学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20例PNH患者红细胞膜总脂,Ch/PIM比及磷脂组分,并比较了10例PNH红细胞膜AChE在PBS系统和生理盐水中的酶活性。发现PNH红细胞膜脂缺失严重,比正常少22%,但Ch/PIM比值及各磷脂相对含量均无明显改变。在PBS中AChE活性接近正常红细胞,但在生理盐水中明显低于正常红细胞,仅为正常的40%。表明PNH红细胞对补体敏感而溶血可能是由于补体导致膜脂缺失,进而破坏了红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而引起的,这也是AChE活性在低pH环境中酶活性比正常红细胞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Evans综合征复发率高,长期缓解率只有13%~16%[1,2].复发后如何再治疗是临床上一大难题.我们对我院收治的AIHA/Evans综合征复发患者30例进行再治疗观察,了解再治疗疗效,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再治疗疗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占小儿恶性肿瘤的首位,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对1973~1982年十年中白血病发病率统计分析,小儿白血病占各种恶性肿瘤的40%,其中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主;意大利Torino省1967~1981年在0~14岁小儿各种肿瘤1057例中,白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肿瘤,占小儿恶性肿瘤的第1、2位,其中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最多,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次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较少。英国1971~1978年统计,全国共有小儿白血病3508例,总发病率为3.48/10万人口,其中ALL2707例,占2.69/10万,ANLL616例,占0.61/10万;荷兰的结果类似,ALL占2.6/10万,ANLL0.4/10万。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自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于1845年首先报道:这是一种独特的疾病,并命名为“白血病”,迄今已150多年。目前世界各地对该病的流行病学都做过调查,其发病率为2~9/10万人口,我国于1986~1988年在22个省、市(区)共调查61,576,044人群,发现白血病新病例1668例,年发病率为2.71/10万人口,估计每年有三万人新发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的基本特征是某一系列的造血细胞发生分化、增殖或成熟障碍,致使外周血白细胞出现质和量的异常。在粒细胞白血病,此种障碍可发生在从粒系定向干细胞(CFU-C)到幼稚细胞的各个阶段。了解造成分化、增殖和成熟障碍的原因,到底是造血细胞本身的缺陷,还是细胞所在微环境的缺陷,抑或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有争议的问题。了解这一问题,既有理论上的,也有实践上的重要意义。由于实验血液学的进展,造血细胞系统各主要亚群体外培养集落形成试验相继获得成功,因而为这一问题的阐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异常血红蛋白的发生率、临床与遗传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已牵涉到临床,基础与流行病学等方面。为研究四川省异常血红蛋白的发生率与类型,我们于1980~1982年在四川简阳,资中与什邡县进行了调查。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检查对象有四川简阳县养马区的中小学学生;资中及什邡县的献血员。在简阳县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患者骨髓CD34 阳性细胞的凋亡、增殖情况。方法 应用双色流式细胞仪检测 2 0例PV患者及 1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患者和 12名正常人骨髓CD34 阳性细胞AnnexinⅤ以及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 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PV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PVCD34 阳性细胞AnnexinⅤ表达率为 (15 .96± 1.4 5 ) % ,ET为 (15 .5 3± 1.76 )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2 3.6 1± 3.89) % (P <0 .0 5 ) ;CD34 阳性细胞Ki6 7表达率PV为 (4 8.79± 11.6 8) % ,ET为 (4 9.6 0±9.98)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33.87± 6 .82 ) % (P <0 .0 1) ;凋亡增殖比PV为 0 .33± 0 .10 ,ET为 0 .32± 0 .0 2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0 .72± 0 .11(P <0 .0 1) ;CD34 阳性细胞凋亡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内源性红系集落呈负相关 (分别r=- 0 .4 81,P =0 .0 37;r=- 0 .5 38,P =0 .0 2 6 ;r=- 0 .6 32 ,P =0 5 0 )。凋亡增殖比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 (分别r=- 0 .5 37,P =0 .0 18;r=- 0 .6 6 7,P =0 0 0 3)。结论 PV患者骨髓CD34 阳性细胞有低凋亡及高增殖特点 ,低凋亡与疾病严重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DA[柔红霉素 (DNR) 4 0mg第 1,2天 ,2 0mg第 3天 ;阿糖胞苷 (Ara C) 10 0mg d ,共 5d]或HA[高三尖杉酯碱 (HHT) 2~ 3mg d ,共 5d ;Ara C 10 0mg d ,共 5d]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例使用DA方案 ,5例应用H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PNH患者 ,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8例患者化疗均有效 ,所有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较化疗前减少 6 6 %~ 10 0 % (中位数 75 % )。 6例检查PNH克隆患者治疗后 5例PNH细胞比例明显减少 ,1例无变化。 6例溶血指标明显好转。 8例患者经治疗后 2例进步 ,6例明显进步。 7例依赖输血者中 6例脱离输血。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DA或HA方案是治疗难治、复发性PNH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患者内源性红系集落 (EEC)生长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半固体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培养 2 6例PV患者及 19名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EEC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8例PV患者及 10名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AnnexinⅤ并分析其与EEC之关系。结果 ① 2 6例PV患者中 2 5例 (96 .2 % )检测到EEC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EEC检出率为 0。②PV患者的EEC数、EEC/Epo依赖CFU E(EEC率 )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 .6 0 8,P =0 .0 1) ,EEC率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指数无明显相关性。③EEC与血清Epo水平无相关性 (r =0 .5 18,P =0 .12 5 )。④ 15例PV患者应用羟基脲(HU)和 (或 )干扰素 (IFN)治疗 ,治疗前EEC率与达完全缓解 (CR)所需治疗时间呈正相关 (r=0 .6 5 1,P=0 .0 0 9) ,与缓解持续时间呈负相关 (r=- 0 .5 92 ,P <0 .0 2 )。⑤ 7例应用HU和 (或 )IFN治疗的PV患者 ,血常规恢复正常后EEC及EEC率均减低。⑥EEC率与血栓栓塞发生率呈正相关 (r =0 .5 2 4 ,P =0 0 1)。⑦PV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 ,PV患者中EEC与骨髓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 (r=- 0 .192 ,P <0 .0 4 5 )。结论 EEC特异性见于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