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的临床特征及骨髓涂片检查形态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6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特征及诊疗情况。结果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骨髓涂片Wright染色及糖原染色下均有典型的形态特征。4例经骨髓涂片确诊,2例经培养确诊。确诊后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4例治愈,1例未治,1例死亡。结论通过骨髓涂片病原学检查是本病确诊的依据。两性霉素B等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型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inositol polyphosphate 4-phosphatase type Ⅱ,INPP4B)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携带INPP4B的重组质粒载体pEAK-Flag/INPP4B转染人THP-1细胞系(Flag-INPP4B组),同时设立未处理组为对照(Mock组)。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INPP4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Bcl-2-associated X/B-cell lymphoma-2,Bax/Bcl-2)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 kinase,PI3K)下游信号分子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和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3(serum and glucocorticoid regulated kinase-3,SGK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内PI(3,4)P2和PI(3)P的水平。结果:INPP4B重组质粒载体转染THP-1细胞后,INPP4B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mRNA:t=9.724,P=0.000;蛋白:t=19.520,P=0.000),提示在THP-1细胞中成功过表达INPP4B。与Mock组相比,Flag-INPP4B组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增强(F=31.870,P=0.000)。同时,过表达INPP4B可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t=6.999,P=0.002);使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下降(t=24.710,P=0.000)、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t=6.398,P=0.003)。此外,过表达INPP4B可增强THP-1细胞SGK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t=10.470,P=0.000),而对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t=0.285,P=0.790)。最后,过表达INPP4B还可明显降低THP-1细胞中PI(3,4)P2的水平(t=4.515,P=0.011),同时明显升高PI(3)P的水平(t=5.681,P=0.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INPP4B可促进人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的体外增殖并抵抗凋亡,其机制可能与INPP4B介导激活PI3K/SGK3信号通路有关,这提示INPP4B可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血液肿瘤是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都被认为与疾病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淋巴细胞亚群中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功能亚群调节性T细胞是细胞免疫检测的常用指标,广泛用于血液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评估、疾病复发或转移风险预测及治疗指导等。为了更加深刻认识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加强其检测过程的质量管理,促进其规范地应用于临床,由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内血液肿瘤和临床检验领域多位专家,制定了该专家共识。该共识介绍了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方法,归纳总结了其对血液肿瘤筛查、复发转移预警及预后评估、合并感染风险预警、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监测与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后监测、用药指导与疗效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血液肿瘤患者的监测方案与随访时机选择做出了推荐。  相似文献   
4.
血液肿瘤是一类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患者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其中细胞免疫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已被广泛应用于血液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评估、疾病复发或转移风险预测及治疗指导等方面。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价值,加强其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促进其规范地应用于临床,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内血液肿瘤诊疗领域多位检验及临床专家,发表了《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中应用的专家共识》。该解读对该共识进行简要说明,供我国血液肿瘤诊疗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及血液学指标的改变。方法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本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1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7例初治患者与11例复发难治患者,均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3周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至少接受1~6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疗效及相关血液学指标的改变。结果7例初治患者中5例患者完全缓解(CR),后1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11例复发难治患者中7例达CR,2例达PR,2例无效。患者浆细胞比例、血清总蛋白含量(TP)、球蛋白(G)、M蛋白含量、尿蛋白、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尿酸(UA)等随化疗周期呈明显下降趋势,患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含量、A/G比值等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不良反应多为1~2级,常为一过性,包括周围神经病变(4/18)、骨痛(1/18)、胃肠道反应(8/18),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硼替佐米对初发及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相关血液学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arisolv伢典治疗乳牙龋损的优越性和实用性。方法门诊儿童龋齿患者238例,随机分为伢典治疗组120例和牙钻对照组118例,分别采用伢典去龋玻璃离子充填和常规磨牙去龋玻璃离子充填,治疗中采用行为分析法对患儿在治疗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并于术后3年复查患牙充填物。结果伢典组患儿几乎没有疼痛的感觉,代之以安静、安全、愿意接受,其失败病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伢典组行为分级达3、4度的儿童有68.34%,而对照组却只有22.8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伢典应用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新技术,在治疗儿童龋齿方面有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下颌神经不仅分布于颞区、面下部的皮肤、下颌牙齿、颊、舌粘膜、颞下颌关节等处,而且还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的运动。下颌神经的位置、行程、分支、分布和体表标志不论对下颌麻醉、下牙槽神经阻滞、下颌神经痛的治疗、下颌骨手术,还是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发生都有一定意义。大多数口腔科医生承认,成功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之后,有时不能获得下牙牙髓的完全止痛。对于这一现象有多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突变基因对小鼠NIH3T3成纤维细胞系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NPMc+转染NIH3T3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NPM突变蛋白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PM突变基因和蛋白的表达。MTT、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水平的改变,并通过对周期调控因子p21及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活性检测,初步探讨NPM突变参与细胞恶性增殖的分子机制。结果建立了稳定表达NPM突变基因的NIH3T3细胞株。NPM-mA实验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及平板克隆形成率明显增高(P<0.05);甲基纤维素集落形成实验显示各组细胞在甲基纤维素上均不能形成集落;与对照组比较,NPM-mA实验组细胞中G1期细胞比例(42.27±0.86)%显著减低(P<0.01),S期细胞比例(43.08±0.74)%显著增加(P<0.01),同时伴有p21 mRNA水平下降,稳定表达NPM突变基因的NIH3T3细胞凋亡率(1.00±0.13)%明显降低(P<0.01),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与骨髓穿刺涂片联检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2例MDS患者采用骨髓抽吸与活检标本同步法取材,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结果骨髓活检切片MDS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程度、骨髓涂片的明显活跃与切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粒系病态造血骨髓切片检出率高于涂片(P<0.05),红系病态造血骨髓涂片检出率高于切片(P<0.05),巨核系病态造血检出率骨髓切片与涂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涂片和活检切片在MDS的诊断和分型中各有优点、两者相互补充,同步观察更有利于提高MDS诊断和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