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3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口义齿修复个性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观是全口义齿修复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义齿修复中的美学效果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日益受到患者和医者的重视。义齿的美学效果不像功能效果,有着可完全遵循的标准。不同患者的个性气质不同,脸型特征不同,审美取向不同,因而针对每一种患者制作全口义齿就不可能有统一的绝对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 30 只成年兔的下颌两切牙唇侧牙槽骨制备 10m m ×5m m 的开窗骨缺损,其表面覆盖 Gore Tex 膜。该膜分别于术后 1、2、3、5 周取出,以不放膜组为空白对照。所有动物5 周处死,标本作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2 周取膜组较空白对照组有更多的新骨形成,而 3 周或 5 周取膜组织的再生量无进一步增加。提示在引导兔开窗骨缺损的牙周再生中,屏障膜放置所需要的最适宜时间是 2 周。  相似文献   
3.
经毓瑛  武伟  杨丕山 《西部医学》2015,27(2):209-211
目的探讨金属网底托槽与微蚀刻底托槽在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比不同托槽体外粘结强度和最佳粘结时间。方法 12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金属网底托槽组和微蚀刻底托槽组,每组60例,并于粘结后5min,30min和60min实施结扎,对比患者第一次复诊时托槽的脱落状况。然后收集120颗正畸的第一前磨牙进行体外实验,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颗。采用上述的方法粘结不同的底板,A组粘结金属网底托槽,B组粘结微蚀刻底托槽,每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实施的抗剪切强度测定(SBS)和粘结剂的残留指数(ARI)检测。结果两组组内随着托槽的粘结时间的延长,在患者第一次复诊时托槽的脱落率具有一定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托槽脱落率经比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显示,在一定的时间内,SBS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24h时的粘结的强度最大,与其他的时间点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大于0的ARI得分分别有93.3%与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网底托槽以及微蚀刻底托槽在临床正畸时应用效果差异不大,均可满足正畸需要,医师可在粘结后5min进行力加载。  相似文献   
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犬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犬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4只成年杂种犬,其上颌两侧的前磨牙(P1、P2、P3)、第1磨牙(M1)和下颌两侧的前磨牙(P2、P3、P4)、第1磨牙(M1)作为实验区牙.在每个象限4个牙位的近中根颊侧人工制备"U”形骨缺损,并设计为4组①对照组;②bFGF组;③ePTFE组;④bFGF+ePTFE组.每次手术做1个象限的牙位,每周1次,连续4次完成.所有动物4w处死,标本作组织学分析.结果3、4w各处理组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更多的新骨和牙骨质形成.结论bFGF单独或与屏障膜联合体内应用时,均能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含变形链球菌唾液结合区段(SBR)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JM109(DE3)中诱导表达。方法采用定向克隆方法将变形链球菌唾液结合区段(SBR)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cMVT 7,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MVT 7-SBR,转化大肠杆菌JM109(DE3),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SBR目的蛋白。结果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重组质粒pcMVT 7-SBR序列及阅读框架正确,亲和层析纯化得到SBR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含变形链球菌唾液结合区段(SBR)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防龋疫苗的动物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十几年来,人们对细菌与牙周病的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特异性革兰氏阴性(G~-)细菌在人类牙周病病因和发病机理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对产黑素类杆菌(b-lack-pigmented bacteroides,B.P.B)的研究尤为深入。目前的研究表明:B.P.B 有三个亚种,即:不分解糖亚种、中间型亚种、产黑素亚种,现代分别称之为龈类杆菌(bacteroidesgingivalis B.g)、中间型类杆菌(B.inter-medius,B.i)、产黑素类杆菌(B.melanino-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牙周炎伴有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分布,分析慢性牙周炎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无冠心病史慢性牙周炎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8例;冠心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设为实验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记录牙周指数: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附着丧失(AL),研究两组之间牙周指数的关系;采集龈下菌斑,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5种常见牙周致病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福赛拟杆菌(Bf)和齿垢密螺旋体(Td),分析两组细菌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之间牙周指数BOP、PD、AL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实时定量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g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Pi、Bf及Td的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伴有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其牙周指数均较无冠心病史牙周炎患者严重;龈下菌斑中Pg含量高的牙周炎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单纯冠心病、单纯中重度牙周炎及健康对照组的非刺激性全唾液(unstimulated mixed saliva)及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水平,探讨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伴有中重度牙周炎患者24例(C+P组),单纯冠心病患者36例(C组),单纯中重度牙周炎患者32例(P组)及健康人(H组)28例.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其探诊出血指数、牙石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等相关临床牙周指标,并收集非刺激性全唾液和龈沟液,采用ELISA检测其中PAF水平.各组间PAF水平差异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P组和P组患者唾液和龈沟液中PAF水平显著高于C组和H组患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龈沟液中PAF水平与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的唾液及龈沟液中PAF水平明显升高,提示PAF的升高可能是牙周炎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牙周组织三种主要功能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方法: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GFs)、牙周韧带细胞(PDLCs)及牙槽骨细胞(ABCs)进行分离、培养、传代后,用MTT比色法、碱性磷酸酶测定法、考马斯亮蓝法及茜素红染色法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PDLCs和ABCs在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及矿化结节形成方面与GFs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尽管三种细胞具有相同的镜下表现,但生物学特性不同,则具有不同的表型,从而在牙周再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目的:观察纤维结合蛋白(FN)对人牙槽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MTT比色测定法、碱性磷酸酶(ALP)测定法、考马斯亮蓝法和茜素红染色法。结果:FN能促进牙槽骨细胞的增殖,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蛋白合成也有促进作用,但对矿化结节形成能力无显著影响。结论:FN能促进牙槽骨细胞的增殖及蛋白合成,但促进细胞分化的能力有限,尚需其他生长因子的协助以促进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