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丙泊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后膜受体反应性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泊酚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作用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综述了丙泊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后膜各类受体反应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福州市部分医院介入导管室医护人员自我放射防护现况,为加强放射诊疗管理及制定放射性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7~9月期间选取福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介入导管室的136名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应用问卷方式调查分析其自我放射防护现况。结果放射防护问卷全部题目的平均正确回答率为65.46%,均分为(15.71±5.22)分,其中放射防护实际情况回答正确率最高(78.00%),防护基本知识最低(51.75%),规范参加放射防护培训的医护人员占75.74%。结论福州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介入导管室医护人员的放射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仍处于中等水平,有待得到管理部门及医护人员的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代次间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为构建组织工程半月板和细胞治疗中的种子细胞优选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采用机械分离与酶连续消化相结合的方法体外分离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单层培养传代至第5代。采用相差倒置显微镜和SEM观察各代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超微结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描绘生长曲线,采用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分泌的蛋白聚糖和Ⅰ、Ⅱ型胶原蛋白。结果: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原代接种后8~12 h开始贴壁,48~72h大部分细胞贴壁,胞质逐渐展开,细胞变大伸长,形成突起,呈多角形,细胞形态规则,轮廓清晰,镜下观察有立体感,7~10 d后,细胞长满传代。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能力和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原代至第2代细胞形态较规则,多呈多角形,大小均一。第3代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中梭形细胞增多,分泌和增殖能力下降,传代周期延长。第5代分裂相少见,密度稀疏,细胞形态不佳,约80%呈长梭形,分泌和增殖能力下降。SEM示第1代半月板细胞形态规则,呈多极性,表面有突起;第5代细胞形态不规则,多呈梭形。生长曲线可见第4代前半月板细胞生长速度及生长周期均相似,第5代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增殖减缓。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随传代的进行,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逐渐减弱而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结论: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随着传代的进行,细胞活力逐渐下降,生长速度减慢,传代周期延长,逐渐变为梭形,形态不规则。体外单层培养系统中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表型随传代的进行,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逐渐减少而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多,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培养的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从第3代开始逐渐失去其特异性表型,发生去分化,逐渐变为成纤维细胞的表型。体外单层分离培养的第5代前半月板细胞基本维持纤维软骨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半月板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携带BMP-1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诱导外周血MSCs向肌腱/韧带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取3~4月龄新西兰兔外周血,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MSCs至第3代。采用Ad 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制备BMP-12重组腺病毒载体。将BMP-12重组腺病毒体体外转染第3代外周血MSCs,转染后24 h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转染效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转染后8、24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转染后0、7、14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型胶原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肌腱/韧带特异基因Tenomodulin、Tenascin-C和Decorin m RNA表达水平,并设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转染后24 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细胞生长增殖缓慢,细胞形态清晰;FCM检测示,转染组转染效率为99.57%,未转染组为2.46%;转染后8 h,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见GFP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GFP表达逐渐增多,24 h时几乎所有细胞均可见GFP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随转染时间延长,Ι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转染组转染后14 d,肌腱/韧带特异基因Tenomodulin、Tenascin-C和Decorin m 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061±0.013、0.029±0.008、0.679±0.067,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组的0.004±0.002、0.003±0.001、0.142±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0,P=0.031;t=—5.741,P=0.020;t=—12.998,P=0.000)。结论 BMP-12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明显促进外周血MSCs向肌腱/韧带成纤维细胞表型分化,并促进肌腱/韧带特异基因表达和细胞外基质产生,为外周血MSCs用于肌腱/韧带再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安氏类1分类错矫治前拔牙与否的形态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恒牙列早期安氏类1分类错患者矫治前拔牙与否的形态学影响因素。方法:对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的81例恒牙列早期安氏类1分类错患者,其中39例未拔牙,42例拔除4个双尖牙,采用华西医科大学X线头影测量综合分析法和牙颌模型分析法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拔牙组表现为下颌平面角(FMA)、下切牙交角(FMIA)较大,下面高较大,上切牙更前倾,牙列拥挤量和下颌矢状曲线曲度较大,与未拔牙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程度及颜面软组织外形,拔牙组和未拔牙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weed三角的稳定协调程度、牙列拥挤度、矢状曲线曲度是决定拔牙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气腹对其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40例,ASAⅠ~Ⅱ,分为对照组(年龄〈65岁)及老年组(年龄〉65岁),每组20例.分别于CO2气腹前,气腹后30、60、120 min及术毕解除气腹后30、60 min监测记录患者CO、MAP、HR、CVP、SpO2、肺胸顺应性(Comp)、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抽动脉血测PH、PaCO2值,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在PACU停留时间.结果拔管时间和PICU停留时间年老年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变化不明显;CO、Comp、pH气腹后明显下降(P〈0.05),CVP、PETCO2、Ppeak、Raw、PaCO2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其中各指标优以老年组变化较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会对呼吸和循环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术中术后应加强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法用于上肢长时间手术12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法和单点阻滞法用于上肢及手部长时间手术的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20例急诊断指(3~5指)、断腕和断臂(前臂)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手术时间8~12h,按随机双育法抽取三种手术中的1/3病例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同侧肌间沟(0.5%罗哌卡因20mL)联合腋路(0.5%罗哌卡因16mL)阻滞.B组:肌间沟阻滞组.C组:腋路阻滞组,均单次注射5%罗哌卡因36mL,比较三组间阻滞效果,阻滞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点阻滞法对尺和桡侧感觉和运动的阻滞均较完善(P〈0.05),阻滞时间显著延长(P〈0.05),能较好地满足显微手术无痛、安静不动、血管不痉挛、时间长的需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增加(P〉0.05).结论相同浓度和剂量罗哌卡因行同侧臂丛神经两点阻滞克服单点阻滞法尺侧或桡侧阻滞不全的不足,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适合用于上肢长时间的精细手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长期而稳定的矫治效果,正畸治疗完成之后的保持一直被认为是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临床上也有不少可供选择的保持器,但最常用的保持器仍然是热压膜透明保持器与传统hawley’s保持器。笔者收集60例主动矫治完成以后的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0.
成人口腔环境较为复杂,[牙合]骨生长发育早已停止.并且由于很多成人不同程度患有牙周及颞下[牙合]关节方面的疾病,成人的牙列矫正一直是正畸的禁区。而成人双[牙合]前突的错颌畸形,因为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面型,更容易导致患病成人自卑心理的产生。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及审美观点的不断变化,以及正畸本身矫治装置和安装方法的改进,成人正畸需求极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