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990年1月~2000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132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问题。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32例中男100例、女32例;年龄20~55岁,平均45岁。肝炎性肝硬化106例,血吸虫性肝硬化20例,其他6例。肝功能按Child分级:A级70例,B级52例,C级10例。其中90例因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VB)就诊。二、手术方式及时机断流术(脾切除 门奇断流)101例,分流术(脾切除 近端脾肾或脾腔分流)10例,联合手术(脾切除 门奇断流 近端脾肾或脾腔分流)21例。40例EVB行急症手术,50例EVB行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
肝肾联合移植是在多器官移植中除胰肾联合移植、心肺联合移植之外,又一种多器官联合移植模式,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肾病的理想方法.我院2006年1月13日成功开展1例肝肾联合移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保脾组(n=11)和腹腔镜切脾组(n=28)。经倾向性得分配对后,两组各10例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保脾组与脾切除组手术时间[(175.3±47.6)minvs(187.6±56.7)min,P=0.15]、切除病灶直径[(31.6±3.7)mmvs(35.8±5.7)mm,P=0.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脾组[(45.5±13.4)mLvs(105.9±34.7)mL,P<0.001]。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80%vs100%,P=0.531)、胰漏发生率(40%vs50%,P=0.650)无统计学差异。保脾组术后白细胞(WBC)峰值[(10.6±4.7)×109/Lvs(15.3±5.9)×109/L,P<0.001]以及术后近期血小板(PLT)峰值[(534.0±149.4)×1012/Lvs(718.0±200.9)×1012/L),P<0.001]低于切脾组,生活质量(QOL)评分[(39.3±8.3)vs(27.0±9.5),P<0.001]优于切脾组。无一例发生爆发性感染。结论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和腹腔镜切脾胰体尾切除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血液稳定性更佳。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307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307例施行手术治疗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手术病死率为3.6%,其中肝移植病死率为0。随访10个月至10年,平均4.5年,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3%,再出血率为5.5%。结论外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基本令人满意,其手术方法个体化,肝移植和改良surgiura术效果良好,是一种值得推广、能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胆囊穿孔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鄞州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共277例65岁以上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接收胆囊切除术的一般情况、并存疾病、围手术期情况及转归等临床资料。其中并发穿孔31例(11.2%),急诊行胆囊切除术19例,胆囊穿刺引流后择期胆囊切除术12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胆囊穿孔相关危险因素。穿孔组与非穿孔组进行比较,急诊胆囊切除组与穿刺引流组的围手术资料进行比较,数值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结果穿孔组的年龄、糖尿病合并率、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非穿孔组(P〈0.05),穿孔组体温显著高于非穿孔组(P〈0.01),穿孔组的畏寒寒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穿孔组(P〈0.01)。因素分析糖尿病(P=0.02)、畏寒寒战(P=0.00)、体温(P=0.01)和白细胞计数(P=0.03)是影响胆囊穿孔的指标;急诊手术的并发症高于胆囊穿刺后择期手术组(切口感染P=0.00,肺不张及肺部感染P=0.03)。结论以体温(≥38.5℃)、畏寒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15.0×109/L),并存糖尿病基础疾病,来判断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穿孔是可行的。对于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胆囊穿刺能明显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对于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将4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为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组和ERCP组。PTCD组患者接受PTCD治疗,ERCP组患者接受ERCP置入金属支架治疗。结果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术后胆道通畅时间明显长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TCD组(P0.05)。术后1周ERCP组肝功能检测指标明显优于PTCD组(P0.05)。此外,PTCD组和ER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30.0%与10.0%。ER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结论 ERCP支架置入与PTCD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疗效相似。但是,ERCP术后胆道通畅时间长,并发症少,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快。因此,对于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患者,采用ERCP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胆道内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定耀  李明主  李明 《浙江医学》2000,22(2):120-120
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处理是肝胆外科手术难题之一 ,尤其是恶性肿瘤所致的狭窄 ,过去常常因无法处理而放弃手术。1995年4月至1998年9月我们用胆道内支架治疗了9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9例 ,其中男6例 ,女3例 ,年龄51~71岁。包括肝门部胆管癌6例 (均为晚期患者 )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后肝门部胆管狭窄2例 ,肝门部胆管炎性狭窄1例。所有病人均经PTC检查确诊。血清总胆红素84.6~530μmol/L,平均341.5μmol/L。2.材料与方法 :选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胆道内支架6例 ,硅胶塑料…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方法。方法2001年6月-2006年5月对38例术前患有乙型肝炎的肝移植病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的预防方法。结果38例肝移植病人术后仅有1例乙型肝炎复发,所有病人总乙肝复发率为2.6%。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的复发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肝癌肝移植前等待期经过肿瘤灭活对其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9例肝硬化伴肝癌病人14例术前用动脉化疗栓塞(TACE)或射频消融(RFA)进行肿瘤灭活并与同组5同期未行肿瘤灭活者比较其对术后肿瘤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本组19例,随访6~61月,18例获无瘤存活,其中术前行RFA的4例病理见肿瘤坏死;10例TACE中有9例肿瘤有坏死,已平均存活18.1月。未行治疗的6例中1例于术后4个月骨转移,带瘤存活12个月后死亡。结论肝硬化伴肝癌在移植术前等待期用TACE或射频消融行肿瘤灭活,对提高肝癌肝移植远期疗效、提高术后生存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