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补脾益肠丸的制备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补脾益肠丸的制备及疗效观察李华康劳建春陈志良(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广州510515)补脾益肠丸是我院采用现代先进工艺生产的胃肠分溶型之中药新型制剂。主治慢性腹泻,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肠炎,如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IC-ECG)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室间隔酒精消融术(A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HOCM患者在无水酒精注射前进行了IC-ECG检测,其中7例完成了ASA术后即刻的复查;以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的下降幅度作为ASA术后即刻疗效的评价标准;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24、48、72 h检测血浆肌酸激酶(CK)和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 7例患者无水酒精用量为(2.11±1.27)ml;IC-ECG检测显示,与酒精注射前比较,ASA术后ST段增幅达(6.36±3.54)倍(P0.05);术后即刻静息LVOTG下降57%[(41±38.30)mmHg vs(85.71±43.53)mmHg,P0.05];室性早搏激发LVOTG下降48%[(86±24.98)mmHg vs(163.75±31.46)mmHg,P0.05]。术后血浆CK峰值为(917.54±327.86)IU/L;CK拟合曲线下面积为(32 544.17±13 723.28)IU·h/L;CK-MB峰值为(123.46±52.46)IU/L;CK-MB拟合曲线下面积为(4 125.78±1 964.95)IU·h/L。ST段增幅与CK-Area、CK-MB-Area及LVOTG降幅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与酒精用量正相关(r=0.846,P0.05);CK-MB峰值与无水酒精用量之间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C-ECG在ASA术中检测准确可靠,操作方便,通过IC-ECG检测ST段升高与否,对术中即刻判断是否有心肌坏死发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治疗帕金森氏病使用左旋多巴有关的问题之一是血清浓度变化很大。为解释这一现象已经提出了许多理由。这一结果就是病人能够受到左旋多巴的毒性和不合适的治疗。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同时服用其它药物可影响左旋多巴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围术期发生心脏传导阻滞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VSD介入治疗术中或术后1周内发生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CLBBB、CRBBB)、不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ILBBB、IRBBB)及一度、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1、6个月及1、2、3、4、5年各随访1次,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观察各型心脏传导阻滞的恢复变化情况.结果 共43例发生不同类型心脏传导阻滞,术中发生26例(CLBBB 4例、CRBBB 5例、ILBBB 2例、IRBBB 10例、三度AVB 5例),术后发生17例(CLBBB 5例、CRBBB 2例、一度AVB 3例、二度Ⅰ型AVB 1例、二度AVB 6例).随访1.0~5.0(2.6±1.3)年,33例(76.7%)于出院时完全恢复正常,术后1、6个月时心电图完全正常者分别为86.1%(37/43)和95.4%(41/43).术后2年仍有CLBBB及CRBBB者各1例.所有患者心脏趟声检查均未见心腔异常增大及心功能不全表现.结论 VSD围术期发生的心脏传导阻滞,经积极恰当治疗,95%以上可完全恢复正常,不影响VSD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1 328例脑保护下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328例患者均顺利将脑保护装置于颈动脉人颅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8.2±6.7)%,治疗后为(19.2±11.1)%,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明显减轻(P<0.01).其中768例患者进行了平均1年随访,无1例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 脑保护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PVB/IVT)导管消融临床疗效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行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164例PVB/IVT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1例,女73例,年龄8~66岁,平均(38.6±11.2)岁。结果 (1)PVB/IVT的起源部位:100例为流出道PVB/IVT,其中右心室流出道74例,左心室流出道10例,主动脉窦内14例,肺动脉瓣上(主干)2例;43例为左心室分支性PVB/IVT,其中左后分支41例,左前分支2例;20例为房室瓣周PVB/IVT,其中3例起源于二尖瓣环下,15例起源于三尖瓣环上,2例位于His束附近;1例为心外膜PVB/IVT。(2)消融及随访结果:共计160例消融成功(成功率为97.5%),4例失败。随访1~23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为3.8%),均再次消融成功。合并心律失常性心肌病16例,多数在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流出道和左后间隔是PVB/IVT最常见的起源部位,CARTO三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治疗PVB/IVT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李华康  劳建春 《医药导报》2002,21(12):809-810
目的;通过对不同包衣材料及配比生产的胃肠分溶型补脾益肠丸崩解时限的考察,找出该双层丸的崩解时限与包衣工艺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喷雾包衣工艺,经处方、工艺筛选改变肠溶丸粒径、包衣厚度、膜材料种类及配比.结果;用改进后适当配比肠溶丙烯酸树脂Ⅱ作肠溶包衣材料的包衣工艺,能克服按传统工艺生产的肠溶丸在肠液中不易崩解的缺点,提高了工艺技术,使崩解时限由(59.5±2.6) min缩短到(20.5±2.1) min,产品合格率达100.0%.结论;改进后的包衣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为双层制剂的研制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房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围术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RV)的处理策略。方法对该科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发生RV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发生及未发生R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计535例房性心律失常进行了三维标测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术。术中发生RV患者共35例,合并RV者更常见于高龄,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空腹、手术时间过长、疼痛刺激、术者熟练程度是重要诱因等。结论 RV易发生在部分高危人群并常有诱因,尽早识别积极防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巨大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后的随访观察,评价经导管封堵AS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科成功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ASD直径在30mm以上并完成1年以上随访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资料,分别术后3d、1、6个月及1年各查心电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1次,并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ASD患者TTE测量ASD直径30~38(33.8±1.85)mm,置入封堵器直径36~42(39.2±1.38)mm。术中2例发生一过性Ⅰ度及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发生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在长达1年的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均明显缩小(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则逐渐增大,但仍在正常范围。随访1年时,2例患者遗留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封堵巨大ASD安全、有效,术后右心房及右心室可逐渐恢复正常,达到根治ASD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