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国产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59例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体外压迫穿刺点止血,43例人工传统压迫止血.记录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组止血时间[(3.0±1.5)min比(20.0±2.5)min,P<0.001]和下肢制动时间[(8.0±1.2)h比(17.0±4.2)h,P<0.001]明显短于人工压迫组;局部并发症和迷走神经反射两组无差异.结论 经皮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缩短卧床时间,且不增加血管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52岁.因胸骨中下段针刺样疼痛15 d入院.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常规治疗和准备后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内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构建患者视角的预检分诊服务满意度理论框架,为评估和量化患者对预检分诊服务的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的方法,选择27例接受过预检分诊服务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NVIVO12.0软件辅助对原始数据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及选择性编码,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 析出患者期望、服务质量、信息供给、人本关怀、持续改进5个主范畴。结论 5个主范畴分别构成预检分诊服务满意度的主体因素、核心因素、关键因素、基本因素和保障因素。该理论框架可为改善预检分诊服务、评估患者满意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表现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87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0例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 10例 ,发生率为 1.15 % ,其中 9例为左前降支心肌桥 ,1例在左回旋支 ,收缩期狭窄程度 >5 0 %的有 7例 ,均有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提示有 ST段下移及 T波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 ,2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例合并有心室壁肥厚 ,6例为单纯性心肌桥。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中心肌桥的检出率较低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存在可能导致缺血性心脏病 ,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心电图改变 ,临床上对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应当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应用Balloon Crush技术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的57例Ⅰ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中,22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选用Balloon Crush技术处理(Balloon Crush组),另35例患者选择标准Crush技术处理(标准Crush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最终球囊对吻扩张的完成情况、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随访6个月时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Balloon Crush组患者全部经桡动脉途径成功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其中Balloon Crush组患者完成最终球囊对吻扩张的成功率为91.0%;标准Crush组患者成功率为77.1%,25.7%的患者因无法经桡动脉途径完成操作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术后6个月Balloon Crush组患者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9.1%,标准Crush组发生率为17.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手术时间及造影剂用量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alloon Crush技术适用于桡动脉途径冠脉分叉病变的处理,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窦性冲动沿房室结双径路同时前传导致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探讨房室结快、慢径同时传导的影响因素。方法:56岁男性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无休止发作,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心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性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结果:心动过速时,记录食道电图P波后两个QRS波群呈P-QRS1-QRS2型;希氏束电图示A-H1-V1-H2-V2,心房激动沿双径同时前传时快径文氏或高度阻滞、慢径不典型文氏阻滞;心房内电生理刺激诱发出1∶2房室激动现象,呈S-A-H1-V1-H2-V2;快径不应期430 m s,慢径不应期260 m s;房室结区无室房逆传功能。P-P间期≤0.72 s,1∶2房室传导多见。射频消融改良慢径后,心动过速终止,房室传导为1∶1。随访3月未再发作心动过速,心脏结构与功能正常。结论:房室结双径路同时前传窦性冲动引起心动过速为非折返性心动过速。快/慢径前传不应期、传导时间差异及房室结区无室房逆传特性、窦性频率变化可能是窦性冲动能否同时沿双径路前传双重激动心室的影响因素。射频消融可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对老年冠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EBN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0例,EBN组实行常规治疗和循证护理,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通过观测2组患者满意度、护患沟通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和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分析、比较2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结果①EBN组患者满意度、护患沟通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及住院时间分别为95%、90%、95%、(20.26±2.64)d,与常规护理组80%、75%、80%、(25.43±5.33)d比较,前3者有明显提高、后1项有明显缩短(P<0.05)。②EBN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AS评分分别为(59.01±6.32)、(46.98±6.59),SDS为(56.10±5.63)、(43.98±4.87),焦虑、抑郁状态改善(P<0.05)。③EBN组临床疗效(明显好转55%、好转30%、有效15%、无效0%),与常规护理组(30%、30%、30%、10%)比校,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EBN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AS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2011年1-12月出院的CASI患者255例,按出院单双日分为对照组119例和干预组1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宣教,干预组实施6个月多途径、多方式的护理延伸服务,调查两组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的差异。结果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CAS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指标得分率总水平为81.02%、临床医嘱行为为84.18%、生活改良行为为81.29%、应急处理行为为78.23%,与对照组各对应项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提供护理延伸服务,可以提升CASI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影响。方法 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5组:AD模型组,LBP高、中、低剂量干预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4只。通过双侧海马注射Aβ1-40,建立AD大鼠模型。采用LBP连续灌胃6周作用于AD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海马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以及BrdU标记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1)与AD模型组比较,LBP低、中、高剂量组潜伏期明显缩短、过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2)与AD模型组比较,LBP低、中、高剂量组海马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3)与AD模型组比较,LBP低、中、高剂量组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5)。(4)LBP中、低剂量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LBP高、中剂量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BP可能通过提高海马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以及增强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表达,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0.
143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Inoue方法 ,自 1 993年 5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对 1 4 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 ,并进行超声心动图和临床心功能评价。结果 :1 4 0患者成功地完成了PBMV ,3例失败 ,手术成功率为 97.9%。二尖瓣口面积 (MVA)由 1 .0 3± 0 .55cm2 增至 2 .0 3± 0 .37cm2 (P <0 .0 0 1 ) ,二尖瓣跨瓣压差 (MVG)由 1 8.1± 4 .8mmHg降至 4 .1± 2 .3mmHg(P <0 .0 0 1 ) ,左心房平均压 (MLAP)由 2 3 .1± 1 0 .1mmHg降至 1 0 .8± 9.2mmHg(P <0 .0 0 1 ) ,左心房内径 (LAD)由 4 .67± 1 .1 0cm减小至 4 .1 3± 0 .59cm(P <0 .0 0 1 ) ,左心室内径 (LVD)由 4 .54± 0 .32cm到 4 .58± 0 .2 8cm (P >0 .0 5) ,心功能级(NYHA)由 2 .69± 0 .74级改善至 1 .2 1± 0 .41级 (P <0 .0 0 1 )。结论 :PBMV术后临床疗效良好 ,是可以替代二尖瓣闭式分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