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5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55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68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59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451篇
内科学   266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1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71篇
综合类   1096篇
预防医学   367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417篇
  5篇
中国医学   446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临床常见血瘀、痰浊、寒凝、气滞相兼致病,临床用药颇难恰到好处,对经方桂枝茯苓丸的化裁与临床应用就显得颇为重要,笔者通过长期研究古今经典并积极跟师临床,对桂枝茯苓丸的组成、方解及通过辨证论治对其进行加减有了颇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LRTI)最重要的病毒病原[1]。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目前,尚无RSV疫苗及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RSV的治疗,唯一可用于RSV预防的人源化特异性抗体帕利珠单抗(Palivizumab)尚未引进国内临床应用。临床上在RSV的流行、致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规范儿童RS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国内外RSV最新研究进展为参考,特制定此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让学生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是培养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的基础。“知其然,应该知其所以然”。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来使用,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而且倍数越高,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要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如果图像不太清晰,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看清图象了。至此学生只有了解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另外,如果镜中有污染的花斑或异物,就会影响对微细结构的观察,清除花斑或异物,也是形成使用能力的一个方面。清除污染物,首先应确定污染物在目镜、物镜还是装片(或切片)上。因此应让学生了解目镜在镜筒上可用手做圆周转动,装片(或切片)在载物台上可用手向任意一个方向移动或用移动器上下左右移动,如污染物在装片(或切片)上,移动装片(切片),污染物则随之移动而反方向移动,否则,污染物就在物镜上。在清除直镜筒的显微镜目镜和物镜上的污染物时,还应让学生了解先后顺序,应先摘下物镜,然后再摘下目镜,试擦完毕装上时,则应先装目镜后装物镜,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因摘装目镜时与镜筒摩擦下来的尘渣沿镜筒落入物镜的内部。在明确学生实验中药品的使用能力方面: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让学生了解龙胆紫或洋红是与染色体结合的碱性染料,碱性染料是指有色离子是阳离子的染料,而不是染液的pH呈碱性。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醋酸起什么作用?应让学生了解2%醋酸是染料的溶剂,在染色时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而不引起细胞膨胀,利于染液的离子进入细胞而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  相似文献   
6.
碳酸酐酶Ⅲ的生物学特性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酐酶(carbonicanhydrase,CA)是一种含锌的金属蛋白酶家族,至少有11种CA同工酶、3种与CA相关的蛋白质和1种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其中CAⅢ在细胞内的分布、分子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都有不同于其他CA的特点,其功能主要是清除骨骼肌中的CO2,参与细胞内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调节能量代谢,但在临床中特别是在神经科疾病中的应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 1984~1990年我们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52例(包括内科转入手术者),手术治疗41例,治愈出院38例(92.7%),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性48例,女性4例。年龄为18~67岁。病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3例,胃溃疡13例,胃溃疡恶变6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种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85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分成3组,分别给予阿昔洛韦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三者价格悬殊,虽然治疗病毒性肺炎穿琥宁组和利巴韦林组的成本接近,成本一效果比基本接近,阿者洛韦组较高,但应用穿琥宁疗程相对较短,不仅可减少患者住院日,且不良反应少,相对更合算。结论应用穿琥宁治疗病毒性肺炎疗程相对较短,节省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益母草及其习用药材中芦丁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益母草及其习用药材中芦丁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33∶67),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结果:芦丁线性范围为(0.075~0.375)μg,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6.62%,RSD为0.99%。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较好,结果可靠,可用于控制益母草及其习用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经尿道膀胱颈驼峰式切开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并膀胱颈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从1997年5月至2002年8月,收治43例慢性前列腺炎并膀胱颈梗阻患者.年龄28~44岁,平均年龄33岁.慢性前列腺炎病史1.4~2.6年,平均1.78年.前列腺液常规(EPS)检查WBC(21±6.0)/HP.尿流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11.4±1.3)mL/s.B超示膀胱残余尿(25±16)mL.膀胱镜检见膀胱后唇抬高,膀胱颈活检见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染色阳性.经尿道插入24FOlympus前列腺电切镜,于膀胱颈5、7点切开抬高的膀胱颈后唇,保留6点处的膀胱颈组织.[结果]术后随访43例患者,时间0.5-5年,平均2.8年.最大尿流率上升至(17.20±2.3)mL/s(P<0.05).39例患者术后B超测定膀胱无残余尿,4例膀胱残余尿<5mL.EPS检查WBC(6.0±3.0)/HP.1例患者术后出现逆行射精,经治疗1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经5年临床随访证实,本术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