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秋惠  张海娜  孙冬 《吉林医学》2006,27(3):312-313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一种易于侵犯眼外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与甲亢相关,但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中也可出现。偶尔见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和跟外肌麻痹,有时伴视力受损。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家《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颁布实施,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已全面展开。随着功能障碍患者和失能老人的逐渐增加,对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已实施"5+3"医教协同培养模式7年,针对硕士研究生期间同时完成住院医师的培养这一模式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文件要求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KCNQ1基因 rs231362位点的多态性对宁夏地区回汉民族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 PCR -RFLP 技术对宁夏地区回族、汉族的 KCNQ1基因 rs231362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糖耐量人群和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两个民族中,KCNQ1基因 rs231362多态性在同民族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糖耐量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KCNQ1基因 T 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两个民族大致相同,回族 T 等位基因频率为0.05,低于本组汉族人群;(3)两个民族正常糖耐量人中,CC 组与 TC +TT 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糖尿病组,回族与汉族 T 等位基因携带者(CT +TT)腰围水平 BMI 和腰臀比显著高于 CC 组(P <0.05),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 CC 组(P <0.05)。结论KCNQ1基因变异与宁夏地区两个民族2型糖尿病不相关。KCNQ1基因 rs231362多态性 CT +TT 基因型可能与回汉族2型糖尿病的腹型肥胖有关,且携带 T 等位基因者可能对回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干预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衰治疗及流质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左室射血分数(LVEF)、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MI、TP、ALB、HB、TSF、SM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IL-6、TNF-α则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数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在进行积极抗心衰治疗同时进行营养评估,对伴营养不良患者需结合营养干预治疗,纠正营养状态,可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肌功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D)是以运动减少、震颤和肌强直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变性疾病,晚期致残率较高。左旋多巴替代治疗一直是基本的治疗药物。近年研究表明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不但能缓解其临床症状,还可以克服左旋多巴的不足,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主张将DA受体激动剂用于早发(<50岁发病)的PD患者或者与左旋多巴制剂联合应用治疗中晚期PD[2]。本研究观察了34例应用DA受体激动剂(吡贝地尔缓释剂,商品名:泰舒达)或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丝肼,商品名:美多芭)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初步探索DA受体激动剂治疗中晚期PD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Ghrelin受体GHSR的表达影响.方法:随机将4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替米沙坦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模型,替米沙坦干预12周,Morris水迷宫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RT-PCR检测海马GHSRmRNA水平表达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大鼠海马GHSR蛋白的表达.结果:替米沙坦组与糖尿病组比较,Morris水迷宫测试中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中心区停留时间百分比和通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P<0.05),免疫组化显示GHSR蛋白表达增加(p<0.05),RT-PCR显示GHSR在mRNA水平表达增加(P<0.05).结论:替米沙坦组上调海马GHSR的表达,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可能与海马GHSR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 替米沙坦组.建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模型,替米沙坦干预12周,Morris水迷宫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结果 替米沙坦组与糖尿病组比较,Morris水迷宫测试中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中心区停留时间百分比和通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P<0.05),电镜下海马突触结构明显改善.结论 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构建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从泛素-蛋白酶体功能角度探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方法Lactacystin(0、5、10、15和20μmol/L)分别处理PC12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E染色观察包涵体生成;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α-synuclein在胞内聚集情况;AO/EB双染及电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0μmol/L Lactacystin作用24h后细胞活力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浓度大,细胞活力进一步下降,呈浓度依赖性(P<0.01);HE染色显示胞浆核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嗜伊红的包涵体;免疫组化显示包涵体α-synuclein染色呈强阳性;10μmol/L Lactacystin作用细胞24h后AO/EB双染提示细胞早期凋亡;电镜显示细胞核变小偏位,部分胞核固缩、趋边、凝聚。结论Lactacystin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可形成胞浆内包涵体并诱导细胞凋亡。蛋白酶体功能异常可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减少、震颤和肌强直等。本病的晚期致残率较高,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我国每年新增的PD患者近10万人。传统的药物治疗一直以左旋多巴制剂替代治疗为主,而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最初应用于左旋多巴的辅助治疗。但近年研究表明DA受体激动剂不但能缓解其临床症状,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嘲。本研究观察了32例应用DA受体激动剂单药治疗或左旋多巴/苄丝肼(商品名:美多芭)单药治疗的早期PD患者,初步探索DA受体激动剂治疗早期PD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称震颤麻痹,由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首先描述,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6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2%,目前中国的帕金森患者人数超过了200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