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病原菌结构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10年来临床感染的病原菌结构及耐药趋势变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1995-2004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革兰阴性菌株占历年收集菌株总数的51.0%~70.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为主,但构成比有下降的趋势;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分离率最高,其构成比逐年升高,1999年以后成为构成比最高的病原菌,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2.9%~74.5%。此外,不动杆菌属的构成比在1998年明显升高,并在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MRsA对多种药物呈高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金葡菌构成比的增高和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构成比的降低,导致了我院病原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同时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水平普遍增强,临床医生应根据这一变化相应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以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院病原菌的结构和耐药的变迁趋势,探讨病原菌的变迁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关系。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1995年以来11年临床标本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同期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分析病原菌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结果:11年间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5914株。①G 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构成比上升趋势明显,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肠球菌属的构成比波动幅度较大,但变化趋势不明显。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虽有波动,但始终维持在高水平;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构成比明显下降,不动杆菌的构成比明显上升。②1995年构成比最高的3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2005年变为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不动杆菌。③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在2005年达70DDD/100人天,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为喹诺酮类、二代头孢菌素和含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菌素;单一品种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④大环内酯类、糖肽类、碳青霉烯类和3代头孢/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强度变化与多种病原菌构成比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MR-SA构成比的变化与多种药物使用强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水平逐渐升高,将会增大抗感染治疗的难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有可能导致病原菌结构和耐药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80~100 ml/d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疗程4周.观察2组症状、体征的变化,检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腹水的深度,血清K+ 和Na+,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2组的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好转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81%,65%,P<0.05).治疗组的总胆红素(Tbil)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PT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6和IL-8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而TNF-α 2组治疗后无显著差异.血清K+和Na+ 的水平2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未见明显的腹水增加.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可使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在4周内得到明显的改善,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复方锡类散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血性黏液便、腹痛和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结肠和直肠慢性疾病 ,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和大肠镜检查的广泛开展 ,近年来国内报道例数明显增多 ,但对其治疗效果各医院报道不一。由于其反复发作 ,治疗较困难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9月 ,我们采用复方锡类散液[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染色体异常与不孕,不育及不良孕产史的关系,促进优生优育。方法 检测91对不孕、不育或不良孕产史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异常核型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核型有变化的占15.38%,异常核型发现率为9.89%。结论不孕、不育、异常孕产史不但与染色体畸变有关,与染色体多态性也有关联。对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是必要的,可以寻找原因,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烧伤病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的方法,对15株分离自烧伤临床病人的多重耐药PA染色体组DNA进行分析。结果:15株检测菌株中有9株菌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PFGE图谱类型,具有同源性的菌株占测试菌株的60%。结论:导致我院烧伤患者感染多重耐药的PA中有同源性的比例较高,提示在烧伤救治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烧伤病房内的交叉感染对于降低烧伤感染率、提高烧伤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纳米抗菌塑料气管插管或套管的体外毒性试验、理化性能及抗菌性能测定显示,纳米抗菌塑料气管导管浸提物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医用气管插管或套管的理化标准,对常见的感染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为观察其在体内是否也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作采用随机分组法,以菌落计数为主要的观察指标,比较纳米抗菌塑料气管插管或套管在体内外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性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1998~2004年从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革兰阴性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菌对亚胺培南的总体敏感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下依次为头孢他啶(69%)、阿米卡星(66%)和环丙沙星(66%),但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呈下降趋势。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始终维持很高水平,但对其它各类药物的敏感率大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或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水平有增高的趋势。亚胺培南可作为重症患者经验用药的首选药物之一,慎重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并尽量避免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9.
例1 女,31岁,结婚6年。妊娠第1、2胎均在3个月自然流产,可见阴道流血。B超发现胎儿发育尚好。第3胎妊娠2个月左右有腹痛,用中药保胎2个月,足月过期10余天顺产分娩。因孩子患有脑瘫就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41例孕妇的羊水或绒毛的染色体核型,其中异常核型3例,检出率为7.3%。本文讨论了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