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在外科围手术期红细胞动员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已成功地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的临床治疗 ,有效率达 90 %以上。近年来 ,为减少外科围手术期病人对异体输血的需求 ,对rhEPO在外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 7] ,研究结果表明rhEPO是择期外科手术前红细胞动员的一个安全辅助药物 ,尤其对预计手术中有输血倾向的病人 ,应用rhEPO是避免异体输血或减少异体输血的一种有效方法。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择期骨科手术病人 10 5例 ,男 6 2例 ,女 43例 ,年龄 2 2~ 70岁。入选条件为预计手术中等量失血者 (按公斤体重计算 ,失血量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盐酸曲马多缓释片 (奇曼丁 )治疗中度以上肌肉骨骼系统慢性持续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与耐受性。方法 :在骨科门诊选择中度以上慢性非癌症性疼痛 ,应用NASIDs疼痛缓解不满意的成人病例共 4 0例 ,服用奇曼丁 ,根据疼痛控制程度和副反应调整剂量。总观察时间为 4周 ,受试者记录疼痛治疗手册 ,每周门诊随访 1次 ,医师检查后填写临床观察表。结果 :全部病例均完成试验 ,无失访和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服药前VSA值平均为 ( 6 8± 1 84 )分 ,服药后VSA值平均为 ( 1 0± 1 4 6 )分 ,两者经t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平均疼痛缓解度为 ( 85 5± 5 35 ) % ,其中完全缓解和明显缓解占 77 5 %。不良反应 9例 ,总发生率为 2 2 5 % ,结论 :奇曼丁作为盐酸曲马多的缓释片 ,是一种长效中枢性镇痛剂 ,使用方便。在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的慢性疼痛方面具有优良的镇痛效果 ,副反应程度轻 ,有良好的耐受性 ,为骨科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最大危害为致残 据统计,强直性脊柱炎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是两干分之一左右,发病年龄上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儿童可以发病,四五十岁也可以发病.发病性别上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10:1左右.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表现主要是下腰疼,因为它的起病主要是在脊柱的骶髂关节,随后不断向上发展,发展到胸椎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另外,随着病变的发展可以影响髋关节和膝关节,如果不进行治疗,就会造成残疾.病人刚开始是脊柱强直,像虾米一样不能动了,然后髋关节强直,腿不能动了,病人丧失了生活能力,直接导致残疾.当然,如果早期积极治疗,可以避免出现一些严重的残疾症状.  相似文献   
4.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55例,全髋关节置换79例。结果 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2年因髋臼磨损、髋关节疼痛明显行髋臼翻修,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半年因髋臼松动行髋臼翻修,其余病例均无明显髋部不适,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术前的生活状态和活动量、骨的质量和年龄等因素。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叶坪  寇伯龙  张斌 《骨科》2011,2(1):34-35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对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出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07年5月至2007年6月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男20例,女40例;年龄23~79岁,平均63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塞来昔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塞来昔布组麻醉诱导前8 h,口服塞来昔布400 mg,术...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最大危害为致残据统计,强直性脊柱炎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是两千分之一左右,发病年龄上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儿童可以发病,四五十岁也可以发病。发病性别上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10:1左右。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表现主要是下腰疼,因为它的起病主要是在脊柱的骶髂关节,随后不断向上发展,发展到胸椎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另外,随着病变的发展可以影响髋关节和膝关节,如果不  相似文献   
7.
1 336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14年所行1 336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分析,探讨我国行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特点及不同的处理方法.方法: 1987年4月~2001年12月926名患者共1 336个膝关节置换,其中单膝关节置换术516人,双膝同时置换410人820个膝关节.诊断分别为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畸形包括内翻、外翻、屈膝挛缩、屈膝骨性强直、屈膝半脱位骨性强直及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多发关节破坏.结果: 有些被文献认为是膝关节表面置换禁忌的严重畸形,术后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通过手术技术的改进,高度屈膝畸形的术后并发症比早期起步阶段明显减少.结论:(1)我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病例的难度、传统观念、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比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2)假体选择必须早定型以便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3)康复对临床效果至关重要,应建立专职康复队伍;(4)假体早日国产化,是推动我国人工膝关节置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996年2月~1998年3月36例56个关节置换患者,除术前预存自体血外,术后使用CBCⅡConstaVacTM型回输血器予自体引流血回输。其中髋关节8个,膝关节48个;类风湿关节炎12例,骨性关节炎16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其它特殊关节炎3例。结果自体引流血回输24260ml,预存自体输血9700ml,异体输血14600ml,分别占总输血量的50%、20%和30%。15例有一过性发热反应,无其它并发症。结论自体引流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血源及财力的输血方式,可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措施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21例(36膝)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患者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功能康复治疗的疗效情况。纳入标准为类风湿关节炎伴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达60°以上患者,排除标准为存在其它继发性膝骨关节炎者。对所有患者实施系统康复治疗。评估术后、康复出院时以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以及膝关节活动范围,进而评估术后康复措施的疗效。根据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多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Friedman秩和检验。 结果在21例患者中,15例(26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6±15)个月。术后膝关节VAS评分中位数为7(6,8)分,康复出院时为2(2,3)分,末次随访为0(0,1.7)分,3个时间点的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平均为(30±13)°,康复出院时(8±5)°,末次随访为(7±10)°,3个时间点屈曲挛缩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P<0.001)。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为(56±21)°,康复出院时(99±11)°,末次随访(88±18)°,3个时间点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8,P<0.001)。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伴膝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经过功能康复治疗后,可实现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R)手术数量的增加,全世界每年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已超过50万例,使用时间延长,15~20年的生存率仍约为90%,翻修的病例也逐年增加,目前在THR手术中约10%为翻修术[1].翻修手术难度大,效果比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差,是目前骨科临床面临的难题.由于翻修术前的关节疼痛和功能水平可直接预测术后的关节疼痛和功能水平[2],且关节疼痛的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时间超过6个月,可明显增加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水平[3].因此,翻修术其目的是为了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而致的疼痛及改善关节功能[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