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目的运用案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中医专业学生进行心电图教学,对比教学效果.方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最后进行心电图诊断考核及问卷调查,对比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教学效果良好,优于对照组.结论用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心电图教学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中医专业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索高效实验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方式(对照组)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学生的认可度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同学对于5种血液细胞的识别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多数同学认为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结论:实验诊断学实验课应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学显著优于传统教学,并应成为中医专业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900 MHz手机频率辐射12 d、18 d对雄性SD大鼠肝组织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育龄期SD雄鼠30只。将雄性大鼠按体重均衡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2 d、18 d辐射组。正常组不接受辐射,辐射组分别接受900 MHz手机频率辐射连续12 d、18 d4 h/d,于辐射结束次晨处死。观察比较3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二者比值,雄鼠肝脏HE染色。结果与正常组比较,12 d和18 d辐射组血清ALT、AST无显著性改变;肝的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12 d辐射组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肝细胞核部分萎缩或消失;18 d辐射组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肝细胞肿大及部分细胞质空泡样变明显。结论 900 MHz手机频率辐射雄性SD大鼠可造成大鼠肝损伤,细胞核萎缩并逐渐肿大和空泡样变,血清AST、ALT无显著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医学后期教育是指医学生4年级进行临床课程学习和实习的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的过程,是由医学生到医生的过渡。在这个阶段医学生的思想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故在进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医德医风。作为医学教育者,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医学生后期教育中医德的教育,要教育他们树立高尚的医德,激发他们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育即将走上临床岗位的医学生热爱医学事业,立志献身于医疗事业,自觉树立敬业爱岗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校、临床医院和家庭也应该切实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不断探索加强医学生后期教育的医德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1医德教育在医学生后期教育中的必要性1.1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思想品德是灵魂,指导着人的行动。医生的工作面对的是患者,所以医生自己学会如何做人最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医学生面临着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重大考验,部分医学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滋长,道德品质下降,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还有的医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常识、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经验;在临床实践中不敬业爱岗,怕吃苦,不...  相似文献   
5.
诊断学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课、入门课。诊断学实践教学所涉及到的技能训练内容涵盖了临床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其实践教学效果对医学生今后步入临床,成为合格的执业医师至关重要。加强诊断学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利用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强化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可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诊断学》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特点是内容多,知识量大,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进行系统学习需要的学时比较多,但由于中医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使《诊断学》课程学时比较少,致使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此外,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更感到了学时少而带来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遇1例因注射鱼腥草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报告如下。叶×,女,12岁。因发烧头痛、咳嗽鼻塞、流鼻血,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即注射鱼腥草液(浙江省武义制药厂生产,批号820912-1)2ml,每天1次。第一次注射后,无何不适。当第二次注射15分钟后,患者突感胸闷痛,全身不舒,面色苍白,手足冰冷,气促寒战。查体:神志不清,口唇青紫,心率130次/分,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在部队主要传染病中,乙肝一直靠前[1]。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但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2]。为了解服役5年以上战士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接种后的免疫效果,2009年7月我们对某部入伍≥5年的战士进行了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及接种情况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 (1)对象:某部入伍≥5年的590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建立蠲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方中的白术、独活、防风、厚朴、甘草、秦艽、羌活、桑寄生等药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RE-HPLC)法测定地黄中梓醇的含量:色谱柱为岛津S/N 4H5701-17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0.3∶99.7 V/V),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分别检出独活、白术、厚朴、防风、秦艽、甘草、羌活、桑寄生,斑点清晰,重现性好;梓醇的进样量线性范围是0.054~0.27μg(r=0.999 41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1%,RSD为2.67%。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专属、准确,有利于蠲痹颗粒的质量标准制定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文献研究角度探讨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VD)方药组成规律。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到中医药治疗VD文献101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该文献方药组成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挖掘方法包括药物出现频次统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结果:101首方剂中共涉及中药167味,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0次以上的药物共计33味,按照频次由多至少前10味药分别为石菖蒲、黄芪、丹参、川芎、远志、茯苓、何首乌、熟地、红花、当归、地龙;当支持度为20条件下,共得到药对14个;在置信度≥0.9的条件下,共得到药对1个;选择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关联系数大于0.02的药对32个;以改进的互信息法分析结果为基础,按相关的和惩罚度约束,基于复杂系统聚类,得到药物核心组合34个;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17个新处方。结论:活血、补肾、化痰为临床治疗VD最常用的药物,经数据挖掘得到的药物组合和配伍,对VD的临床治疗和方药选择可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