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基于氧化应激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和方中黄芪用量。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α-硫辛酸干预组、补阳还五汤高黄芪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补阳还五汤低黄芪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各药物干预组分别持续给药12周。含量依次为α-硫辛酸60 mg·kg-1·d-1、中药高剂量组15 g·kg-1·d-1、中药中剂量组8.75 g·kg-1·d-1、中药低剂量组5.625 g·kg-1·d-1。给药结束后检测机械性痛阈(PWT)和神经传导速度(SNCV);检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取L4-5背根神经节(DRG),电镜观察各组神经元线粒体形态结构;检测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中主要蛋白:磷酸化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核因子E2相关因子2(p-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醌NADH脱氢酶1(NQO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升高(P<0.01),SNCV、PWT、GSH含量均降低(P<0.01),MDA含量升高(P<0.01);线粒体损伤明显,多数呈空泡样改变;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降低(P<0.01);p-AMPK、p-Nrf2、HO-1、NQO1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α-硫辛酸组及中药高剂量组SNCV、PWT、GSH上升,MDA降低(P<0.05,P<0.01),线粒体结构损伤减轻;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升高(P<0.01),p-AMPK、p-Nrf2、HO-1、NQO1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通过AMPK/Nrf2通路调节氧化应激,治疗DPN。其治疗作用与黄芪的用量有一定联系,其中补阳还五汤高黄芪剂量组抑制氧化应激的作用较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剂量组和补阳还五汤低黄芪剂量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案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中医专业学生进行心电图教学,对比教学效果.方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最后进行心电图诊断考核及问卷调查,对比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教学效果良好,优于对照组.结论用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心电图教学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学科建设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它将带动和推进科学事业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中西医结合神经学科这一新兴学科亦是如此。搞好中西医结合神经学科建设是实现和促进中西医结合神经医学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涉及到人、财、物、研究方向、优势特色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同时进行中医辩证,并设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PM和DM患者中医单证中气虚证29例(63.0%)、用虚证28例(60.9%)、血瘀证33例(71.7%)、痰证40例(87.0%)和热证45例(97.8%)。各种兼夹证中最常见为痰热瘀证。各证型IgG、IgA水平增高,C3水平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阴虚证、痰证、热证和血瘀证IgG与气虚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M和DM患者中医单证发生率依次为热证→痰证→瘀证→气虚证→阴虚证,最常见的兼夹证为痰热瘀证,气虚证IgG明显低于其他证型。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是当前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主体。经过50多年的艰难探索,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即两个基础,一个临床,并在此基础上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的专业后备人才和生力军。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时代的到来,高等医学教育中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分期分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期与分型,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对计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急性期CD3 、CD8 、CD4 CD25 显著降低(P<0.01),CD4 /CD8 显著升高(P<0.05),CD4 无显著差异;恢复期CD8 、CD4 /CD8 恢复正常。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CD8 显著降低、CD4 /CD8 显著升高(P<0.05)。轻重症组CD3 、CD4 CD25 均显著降低(P<0.01),而重症组CD8 显著降低(P<0.01),CD4 /CD8 显著升高(P<0.05);但轻重症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BS患者急性期存在明显的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且轻重症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80例患者分期分型,同时进行中医辨证。结果单证的发生率:气虚证60.0%、阴虚证56.3%、血瘀证63.8%、痰湿证75.0%和火热证86.3%;证候组合形式以三证最多,证候组合形态最常见的为痰热瘀证;活动期血瘀证高于稳定期,而气虚证和阴虚证则低于稳定期;重型组阴虚证明显高于轻型组。.结论本病基本证候为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且与病情分期分型有一定相关性,辨证时多为复合证。  相似文献   
8.
贲莹  高长玉  刘桂宇  王彩娟 《河北中医》2007,29(10):881-882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急性期湿热证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 对GB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证组20例和非湿热证组14例.对2组分别进行免疫球蛋白(Ig)G、A、M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GBS急性期湿热证组IgG含量高于非湿热证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Ig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非湿热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M含量与非湿热证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BS急性期湿热证表现为较强烈的体液免疫炎症反应.IgG、IgA含量增高.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可作为GBS湿热证辨证的微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戊酸(VA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VAP高剂量组、VAP低剂量组、EAN模型组、正常组,应用P2 57-81多肽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液诱导EAN模型。VAP于免疫当天至第15d每天腹腔内注射。观察各组大鼠发病情况和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Foxp3+Treg细胞含量,检测淋巴结中TNF-α、IFN-γ、IL-17、TGF-βmRNA表达。结果 VAP高剂量组的最初发病时间迟于EAN组(P<0.05),其高峰期临床评分显著低于EAN组(P<0.05),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较EAN组明显减少;VAP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较EAN组显著减少(P<0.05),Foxp3+Treg细胞比例较EAN组显著增加(P<0.05),淋巴结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及IL-17mRNA表达与EAN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VAP高剂量组抑炎细胞因子TGF-βmRNA表达与EAN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 VAP对EAN有治疗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能够增加Foxp3+Treg细胞和抑炎细胞因子TGF-β含量、减少TH17细胞含量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临床分期与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关系。方法观察2003-01~2005-0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8例PM和DM患者,82·9%活动期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较稳定期明显增高,尤其以CK变化最明显;活动期自发电位和多相波的发生率(75·9%、48·3%)明显高于稳定期(46·7%、20·0%);PM大多有肌纤维萎缩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DM表现为肌束周围不同程度的萎缩。结果按病情的控制情况分期;同时进行血清酶、肌电图和病理检查。结论CK可以作为监测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指标;活动期患者肌电图自发电位和多相波的出现量大;PM的病理表现为肌纤维膜有炎细胞浸润,且有特异性的退行性表现;DM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为肌束周围萎缩和微小血管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