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反应在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检测CD3和IgG在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中的表达,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后能否自然吸收及其可能的吸收机制。方法:将25只成年狗平均分成5组,从L2/3切取髓核组织,置于L5处的硬脊膜外,于术后2,4,6,8,12周,取动物标本以及正常部位的髓核组织,用CD3抗体和抗IgG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约30%的标本局部为脂肪组织,54%的标本局部硬脊膜与骨粘连,16%的标本既无粘连也无脂肪,免疫组化测定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CD3^ 细胞的浸润程度呈递减趋势,而IgG沉积的分布程度呈递增趋势,正常髓核无CD3^ 细胞浸润,IgG沉积分布极少。结论:在椎管内,狗游离的髓核组织8-12周后可部分或全部自然吸收,其吸收机制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6年间所治疗的11例患者,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7.6岁。均位于股骨下端。MRI分型:Ⅰ型7例,Ⅱ型4例。1例合并病理骨折。治疗方法均采用术前化疗2疗程 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手术 术后化疗。[结果]手术时间为3~4 h。术中出血量为300~500 ml。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切口延迟愈合。11例获得随访10~72个月,患膝屈曲>110°3例,90°~110°3例,60°~89°4例,<60°1例。下肢等长4例,患肢较健侧短<2 cm 5例,2~3cm 2例。复发1例,转移2例,死亡3例,螺钉松动1例,灭活骨骨折1例。[结论]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和肢体长度的保持;严格无瘤及无菌操作、彻底引流、适当延长外固定的时间、功能锻炼时注意保护肢体等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总结克氏针钢丝单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四肢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探讨四肢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46例髌骨、肱骨外科颈、尺骨鹰嘴、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采用克氏针钢丝单张力带内固定.结果46例患者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明显后遗症.结论应用克氏针钢丝单张力带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不稳定性骨折,简单易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1992-05~2002-05我科采用多个椎板多开窗摘除突出椎间盘454例,开窗最少2处,最多6处,经随防,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在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前移术在预防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后切口愈合问题中的价值。方法:在对20例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患者行保肢术的同时行腓肠肌内侧头前移术。骨肉瘤12例,骨巨细胞瘤6例,尤文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瘤段切除特制人工关节置换术14例,瘤段切除灭活骨再植术6例。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患者术后胫骨前部皮肤坏死,经清创后行游离植皮而愈合外,余19例患者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3例出现后期切口渗出及裂开。18例获得随访,2例骨肉瘤死亡;术后肢体功能优4例,良7例,可2例.差5例。结论:腓肠肌内侧头前移术应成为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切口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Chiari畸形Ⅰ型合并夏科氏关节病1例宋若先张云昌刘晓平患者,女,56岁。因左肘关节肿胀、活动受限1个月入院。1月前自觉左上肢酸软无力,左肘肿胀,伸屈不灵,且有摩擦感,渐加重。于当地县医院拍片诊断为“左肘滑膜软骨瘤病”,患者未接受手术而入我院。既往...  相似文献   
7.
骨盆瘤骨灭活再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脱位未见报道,我院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33岁,因右髋及臂部疼痛3个月于1996年10月28日入院,X线片及CT扫描示右坐骨溶骨性破坏,侵及髋臼和周围软组织,诊为右坐骨骨肉瘤(后经病理证实)。于1996年11月4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截断髂骨及耻骨联合,取出肿瘤标本,去除肿瘤及周围软组织,骨壳尚有一定坚固性,放入95%酒精内浸泡灭活3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 椎体融合器(Bagby and Kuslich,BAK)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7月~2002年6月,1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减压、DRFS系统内固定和BAK椎间融合。按Meyerdin分类Ⅰ度14例,Ⅱ度4例;滑脱椎体L4 10例,L5 8例。结果:随访10~24个月,18例均完全复位,椎间融合率100%,优良率94.4%。结论:DRFS系统和BAK在治疗腰椎滑脱中具有协同作用,增强了脊椎固定后稳定性,提高了椎体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 1 999年 7月~ 2 0 0 2年 6月采用协和医院研制的撑开复位固定系统 (Distractionreductionfixationsystem ,DRFS)附加或不附加椎体融合器 (Cage)治疗腰椎滑脱 31例 ,临床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1例中 ,男 1 7例 ,女 1 4例 ,年龄 34~ 5 6岁 ,平均 4 5 8岁。患者均经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X线片证实。滑脱椎体中滑脱椎体L3 3例 ,L41 6例 ,L51 2例。滑脱按Meyerdin分类Ⅰ度 2 1例 ,Ⅱ度 8例 ,Ⅲ度 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部疼痛、酸胀或下坠感 ,合并间歇性跛行 2 1例、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 …  相似文献   
10.
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临床疗效与相关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原因与围手术期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月间完成13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手术.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5.3岁.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2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肉瘤3例,骨韧带样纤维瘤1例.原肿瘤假体均为国产,铰链膝关节10例,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翻修手术时间为首次手术后1-29年.翻修手术原因11例为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为假体松动伴窦道形成,2例伴有假体断裂.翻修手术前肢体功能平均评分16.7.翻修手术时6例应用原假体,4例将原铰链膝关节更新为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单纯更换假体的松动部分.3例合并窦道的患者均行一期翻修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并获得随访,最长为8年,最短为1年,平均为3年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于翻修术后1年因肺转移死亡,12例无瘤生存.10例无窦道的患者中1例于术后5年发生假体再松动,余未发生与假体有关的并发症.3例合并窦道一期翻修的患者中,1例术后7年无异常,2例因感染复发而行截肢手术.11例保留住肢体的功能评分平均为23.6分.肢体长度较翻修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感染和假体断裂.翻修术前应依据患者病情决定手术的具体方式;合并窦道的患者应行二期翻修术;肿瘤假体松动诊断一旦确立,应及时行翻修手术,可获得令患者满意的肢体功能,但肢体的长度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