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腰椎体感诱发电位(1umbar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P)在腰椎管狭窄症(lubar spihal stenosis,LSS)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的40例患者,男16例,女24例;年龄52-83岁,平均67.3岁,23例单纯LSS患者,17例合并腰椎退变性滑脱;18例单侧肢体出现症状,22例双下肢均出现症状;37例合并间歇性跛行。就诊时病程1~240个月,平均43.8个月。同时收集患者治疗前的JOA评分、VAS评分[包括腰痛(VAS-LBP)、下肢痛(VAS-Leg Pain)和下肢麻木感(VAS-Numb)3项评分]以及MR检查的最狭窄部位硬膜囊横断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mCSA)。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P及P_37潜伏期分别为(23.0±2.0)ms和(40.1±3.1)ms。JOA评分平均为16.5分。15例(35.9%)出现感觉障碍,19例(43.6%)肌力减弱。VAS评分中VAS-LBP、VAS-Leg Pain和VAS-Numb评分平均为6.0分、6.9分和7.8分。出现跛行前的行走距离为3-1000m,平均246.8m。mCSA为0.18-1.06cm^2,平均0.44cm^2。LP潜伏期与VAS-Numb评分有显著相关性,当VAS-Numb评分≥8分时LP潜伏期显著性延长。P_37、LP潜伏期与VAS-LBP、VAS-Leg Pain评分,JOA评分与步行能力、感觉及肌力障碍、有无腰椎退变性滑脱、单节段还是多阶段受累和单侧还是双侧肢体症状无相关性。结论凹潜伏期变化可反映患者的主观麻木症状,可作为LSS临床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硬脊膜瘢痕粘连是椎管内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是导致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的重要原因[1 - 3] 。如何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及神经根粘连受压是目前骨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现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形成机理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是手术局部损伤、血肿形成及炎症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4- 6 ] ,其详细发病机理目前仍有争议。1948年 Key研究认为硬膜外瘢痕形成来源于椎管前方受损的纤维环 ,指出血肿是术后瘢痕形成的主要原因 ,首次提出了纤维化形成的前源学说。 1974年 ,L a Rocca…  相似文献   
3.
4.
免疫反应在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检测CD3和IgG在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中的表达,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后能否自然吸收及其可能的吸收机制。方法:将25只成年狗平均分成5组,从L2/3切取髓核组织,置于L5处的硬脊膜外,于术后2,4,6,8,12周,取动物标本以及正常部位的髓核组织,用CD3抗体和抗IgG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约30%的标本局部为脂肪组织,54%的标本局部硬脊膜与骨粘连,16%的标本既无粘连也无脂肪,免疫组化测定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CD3^ 细胞的浸润程度呈递减趋势,而IgG沉积的分布程度呈递增趋势,正常髓核无CD3^ 细胞浸润,IgG沉积分布极少。结论:在椎管内,狗游离的髓核组织8-12周后可部分或全部自然吸收,其吸收机制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总结克氏针钢丝单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四肢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探讨四肢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46例髌骨、肱骨外科颈、尺骨鹰嘴、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采用克氏针钢丝单张力带内固定.结果46例患者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明显后遗症.结论应用克氏针钢丝单张力带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不稳定性骨折,简单易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在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男12例,女11例;年龄52~83岁,平均67.9岁.单纯腰椎管狭窄症11例,合并腰椎退变性滑脱12例.就诊时平均病程31.5个月(3个月~10年).出现单侧下肢症状者(疼痛或麻木、无力)9例,双下肢均出现者14例.所有患者均合并间歇性跛行,出现跛行前平均行走距离为302.1 m(3~1000 m).MRI中最狭窄节段的硬膜囊向积值(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 MCSA)平均0.4 cm2(0.1~0.9 cm2).于患者双侧(足母)内收肌处记录经颅磁刺激MEP潜伏期(MEP latency,MEPLT),同时收集患者治疗前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包括腰痛,下肢、臀部痛及麻木程度).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EPLT为(42.1±2.8)ms,JOA评分为(15.9±4.8)分.腰痛、下肢及臀部痛、下肢及臀部麻木感VAS分别为(6.0±2.9)分、(7.7±1.9)分、(7.3±3.0)分.MEPLT与步行距离、下肢症状类型及麻木VAS存在相关.步行距离<500 m者MEPLT明显延长(t=3.529,P<0.05).结论 MEPLT延长在腰椎管狭窄患者出现临床体征之前即可出现,MEP可有效反映患者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通过“C”形臂X线机或摄侧位X线片定位,于后正中作长约1.5cm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 本组共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Prolo标准评定,治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 本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对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统计了1972~1989年中14例脊柱侧凸并不完全性截瘫患者的手术疗效。分别采用了根动脉切断和保留这两种脊髓移位的方法。随访1~18年,疗效差异显著。切断组8例,7例全瘫;保留组6例,1例全瘫;致残率分别为87.5%、16.7%。有效的6例均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轻体力劳动。根动脉对脊髓的血液供应十分重要,任何脊柱脊髓手术都必须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髓核组织再吸收或缩小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保守治疗某些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25只健康成年狗,制作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模型。于术后第2,4,6,8,12周,各处死一组动物,切取、观察移植的髓核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髓核组织中IgG沉积分布的特点进行了检测;另取同一动物的正常髓核组织作组织学对照。结果(1)肉眼可见术后不同时期移植的髓核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变小乃至消失。(2)所有标本髓核组织中可见呈片状、带状或丝状分布的IgG沉积,且随时间推移沉积程度呈现增高趋势。(3)正常髓核组织中可见有微量IgG沉积。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中的髓核组织,通过引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IgG的沉积,产生自体免疫反应,因此导致了突出髓核组织再吸收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10.
明胶海绵对硬脊膜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对硬脊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明胶海绵置于狗的硬脊膜后,按不同时间取出,肉眼,光镜及电镜观察,并与硬脊膜的裸露部位进行比较,结果:明胶海绵能引起严重的硬脊膜粘连,对椎管内容物有不良作用。结论:明胶海绵可导致广泛的纤维瘢痕,应尽量避免用于椎管内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