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目的 评价不同疗程(10 d或14 d)铋剂四联疗法在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16年11月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关于10 d或14 d铋剂四联疗法在中国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受试者的基本资料、观察指标(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质量等相关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分析相关指标,计算RR及95% CI,使用漏斗图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 纳入43篇文献,共7 686例患者.合并结果显示:据意向性分析,10 d或14 d铋剂四联疗法和三联疗法根除率分别是88.96%(95% CI:87.73% ~90.19%)和74.11%(95% CI:72.53% ~7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 CI:1.16% ~ 1.25%);10 d或14 d铋剂四联疗法和7d铋剂四联疗法相比,根除率分别是87.34% (95% CI:84.87%~89.80%)、81.65%(95% CI:78.76%~ 84.54%)(意向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07,95% CI:1.02% ~1.12%);10 d或14 d铋剂四联联疗法与序贯疗法(RR=1.02,95% CI:0.97%~1.07%)及与伴随疗法(RR =1.01,95% CI:0.95% ~ 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0 d或14 d铋剂四联疗法与序贯疗法及伴随疗法疗效相当,三联疗法及7d铋剂四联疗法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大肠息肉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03~2012年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对经病理证实为大肠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的单发或多发情况、部位、大小、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03~2012年间行肠镜检查共75084例,检出息肉14806例,检出率为19.72%。左半和右半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结肠息肉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的发生率随患者的年龄增加而增高;左半结肠息肉癌变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 P<0.0167);息肉癌变率随其直径的增大而增高( P<0.01);各类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均高于增生性息肉,息肉的绒毛成分愈多癌变率越高(P<0.01)。结论患者年龄、息肉的部位、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是预测癌变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对年龄大于45岁、直径大于或等于1 cm ,特别是左半腺瘤性息肉应尽早行内镜下治疗,以防止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30年间食管腺癌及贲门腺癌的内镜检出情况,探讨食管腺癌及贲门腺癌发病趋势。方法收集该院1983年1月至2012年12月食管腺癌和贲门腺癌患者的胃镜诊疗及病理诊断记录,统计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性别等相关数据,分析30年间食管腺癌和贲门腺癌患者检出率的变化。结果30年来该院行胃镜检查435829例,检出食管鳞癌10301例(2.4%),食管腺癌352例(0.08%),贲门腺癌3058例(0.70%),非贲门胃癌5543例(1.3%)。食管腺癌检出率无论在男性还是在女性均无明显上升趋势,但食管癌构成比例[食管腺癌/(食管鳞癌+食管腺癌)]从1.90%上升至3.20%,提示食管腺癌检出率有上升趋势。贲门腺癌检出率从0.70%上升并稳定在0.81%,其中男性的检出率从0.90%上升至1.30%。贲门腺癌构成比例[贲门腺癌/(贲门腺癌+非本门腺胃癌)]从25.30%上升至38.30%。结论30年来食管腺癌的内镜检出率无明显变化,但其构成比例呈上升趋势。贲门腺癌的内镜检出率及构成比例均呈缓慢的上升趋势,尤以男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