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烧伤“休克心”的防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24h内入院、烧伤面积〉50%TBsA的34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分为烧伤组和UTI治疗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且UTI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UTI10万U静脉滴注,3次/d,连续7d。于两组患者伤后2、4、7d采血,检测其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 elastase)、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以公认的各指标正常值作参考,并对3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伤后2、4、7d,两组患者血浆PMN elastase及cTnI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UTI治疗组与烧伤组比较,两指标偏低。(2)与正常值比较,伤后2、4、7d烧伤组患者CK—MB活性明显升高(P〈0.01),第4天达高峰;UTI治疗组伤后2、4d CK—M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或0.01),但与烧伤组比较升幅较小,第7天降至正常值水平(P〉0.05)。(3)34例烧伤患者PMN elastase、cTnI含量及CK—MB活性三者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前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04,后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22,PMN elastase含量与CK-MB活性的相关系数为0.829(均为P〈0.01)。结论UTI能够显著减轻严重烧伤患者心肌损害的程度,有效抑制PMN elastase的过度释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肃省某三甲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情况,分析创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后期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人口信息(年龄、性别)、糖尿病足创面特征(糖尿病病程、创面持续时间、创面部位)、抗生素应用数量、实验室检测指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糖尿病足患者173例,其中51~60岁人数最多,有53例,占比30.6%,其次为61~70岁、41~50岁、71~80岁,分别占24.3%、20.2%、16.8%;男性总体多于女性,男性138例,占比79.8%,女性35例,占比20.2%。(2)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病程10~14年人数最多,38例,占比为22.0%,创面持续时间中人数最多为15~30 d,53例,占比为30.1%。173例患者共185个创面,其中位于足趾部位最多,有68例,占比36.8%,其次为足底52例,占比28.1%。(3)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60.1%,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34.7%,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42.8%,白蛋白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86.1%,肌酐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20.8%,胆固醇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11.6%,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23.7%,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73.4%,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12.7%,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82.1%,糖化血红蛋白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77.5%,白细胞介素-6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77.5%,降钙素原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68.2%。(4)173例患者共送检标本257份,其中阳性210份,阴性47份,阳性率81.7%;其中革兰阳性菌共120株,占比57.1%,革兰阴性菌共89株,占比42.4%,真菌1株,占比0.5%;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占比最高,为31.0%,其次是粪肠球菌16株,占比7.6%;革兰阴性菌中阴沟肠杆菌24株,占比最高,为11.4%,其次是大肠埃希菌21株,占比10.0%;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抗生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其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耐药率为89.2%,其次为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8.5%、76.9%;阴沟肠杆菌对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旋氧氟沙星等较为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其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敏感率均为95.8%;大肠埃希菌对美洛培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等较为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173例患者中,抗生素应用数量为0的有19例,占比11.0%;1种及2种的均有61例,占比均为35.3%;3种的有25例,占比14.4%;4种以上7例,占比4.0%。(5)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17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创面持续时间、抗生素应用数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等相关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创面感染相关的因素有创面持续时间、抗生素应用数量,高密度脂蛋白(OR=1.530、1.923、2.587,P<0.05)。 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病原菌培养中,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而革兰阴性菌以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创面形成时间长、抗生素滥用,高密度脂蛋白低。  相似文献   
3.
施静  周军利 《针刺研究》1995,20(2):22-27
本文采用脊髓后角乙酰胆碱(ACh)离子选择电极在体连续、原位、实时、动态的观察方法研究针刺穴位后;脊髓后角表面滴注Cap;切断一侧背根;一侧脊髓后角予以SP抗血清后对背角ACh活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刺穴位可提高后角深浅层内ACh活度;Cap可促使后角内ACh的释放;切一侧背根使之溃变,则Cap促ACh释放的作用取消;予以SP抗血清,Cap促ACh释放的作用部分抑制,提示:(1)一级感觉传入中的Cap敏感神经中有ACh存在;(2)含SP的一级感觉传入神经对背角ACh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深静脉导管引发的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科收治大面积烧伤患者深静脉置管的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深静脉置管的时间、置管皮肤条件、置管部位、输入液体成分、患者年龄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深静脉置管时间越长脓毒血症发生率增加,置管皮肤带创面出现脓毒血症几率增加,静脉导管输入高渗液体更容易发生脓毒血症,患者年龄越大出现导管脓毒血症的机会越多。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时间、皮肤条件、输液成分及年龄增加了引发脓毒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生脉注射液对大鼠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大鼠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D(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成单纯烫伤组(B组,n=36)和烫伤并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组(S组,n=36),制成30%TBSA Ⅲ度烫伤模型,伤后B组按Parkland公式补液,S组在B组的基础上伤后即刻按4 ml/kg给予生脉注射液,并相应减少补液量,两组均于不同时相点,取左室心肌组织切片,做病理形态学观察,并采用DNA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双指标联合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病理切片显示S组较B组心肌组织损伤有所减轻;两组心肌细胞TUNEL显示烫伤后6 h呈阳性,伤后12 h达高峰;caspase-3活性变化早于凋亡形态学变化,于伤后3、6 h达峰值;S组较B组在伤后6、12、24 h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在伤后3、6、12 h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烧伤后早期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烧伤病理损伤过程.早期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进而减轻心肌的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甘氨酸对重度烧伤后大鼠早期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烧伤后早期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Sprague Dawley(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甘氨酸处理组,其中烧伤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1%烧伤面积4.0 ml/kg),甘氨酸处理组腹腔注射甘氨酸(1 g/kg).在大鼠30%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 TBSA) Ⅲ度烧伤后1、3、6、12和24 h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TnI)的含量变化.结果烧伤后3 h开始血浆中LDH、CK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烧伤后1 h开始血浆中Tn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甘氨酸处理后血浆中LDH、CK、TnI含量均较烧伤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甘氨酸减少心肌组织LDH、CK、TnI的释放,发挥了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个类似临床的后根损伤诱发慢性痛的动物模型,探讨交感神经活动在诱发慢性痛中的作用。在腰5部分后根结扎损伤的方法建立一个后根损伤大鼠模型,观察损伤诱发的慢性痛形成的行为和电生理学特征及交感节后神经元在慢性痛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⑴腰5部分后根结扎损伤后,损伤侧后肢出现机械性痛性感觉异常,持续约30天。⑵提前12天行腰交感神经干和神经节切除术,部分后根损伤侧后肢不出现机械性痛性感觉异常。⑶腹腔注  相似文献   
9.
解玉良  周军利 《陕西中医》2011,32(9):1250-1251
<正>肝郁是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在临床中可见于多种病变过程中,对于肝气郁结的治疗,前人注述各有千秋,用四逆散、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或柴胡疏肝散及逍遥散大多能取得较好疗效,但也并非尽皆如此。有时屡用疏肝之品初则小效,既则无效。细究其因,此乃为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