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SLE/ITP)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SLE/IT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PLT、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自身抗体阳性例数变化及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Sm抗体阳性率、血清ANA及抗ds-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抗RNP、SS-A、SS-B、Scl-70和JO-1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ITP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稳定、简便、内皮损伤小的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方法: 以36只雄性大鼠建立改良的简易大鼠颈外静脉移植模型,采用血管超声方法,观察大鼠颈外静脉移植后的血管超声显像,手术后血管的通畅率。病理学检查移植静脉血管内膜的情况。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改良的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手术时间较短,近期发生血栓栓塞的几率低,管腔通常率高、未发生吻合口漏,手术成功率高。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移植静脉血管的通畅度及血管腔径大小,显示吻合口的延续情况。结论: 采用改良血管套(cuff)法,可建立改良的大鼠颈静脉移植模型。该模型稳定、简便、内皮损伤小,手术时间缩短。超声检查可辅助评价模型的建立,检查移植静脉血管桥是否流通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组织中微小RNA-155(miR-155)表达在脓毒症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BALB/c小鼠分为脓毒症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0 mg/kg复制脓毒症模型,术后0、2、6、12、24、48 h每组各取10只小鼠的血及肝组织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中miR-155的表达.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TNF-α、IL-6、IL-10水平均随制模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TNF-α、IL-6达高峰后逐渐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TNF-α(ng/L)于2h达高峰(血清:1538.46±102.12比64.52±18.44,肝:255.26±41.23比60.21±13.55),IL-6(μg/L)于6h达高峰(血清:875.33±102.37比153.72±20.67,肝:9.22±0.82比3.35±0.36),IL-10(ng/L)于48 h达高峰(血清:520.13±88.52比23.43±3.01,肝:260.12±50.38比16.37±3.7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组血清ALT活性(U/L)随制模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至48 h达高峰(603.26±70.21比45.84±5.6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LPS后12h,肝组织结构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水肿、坏死;肝组织中miR-155相对表达量在注射LPS后2h开始升高,12h达高峰,为正常对照组的(72.96±9.34)倍(P<0.05).结论 MiR-155表达增加在脓毒症肝损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步进法(stepwise)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建立基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4、IL-10)水平的判别函数(discriminant functions),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协助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分型.方法 选择39例SAP患者、47例UAP患者及39例健康志愿者以构成训练样本(training sample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s-CRP、MIF、IL-4及IL-10水平,分别采用传统的纳入全变量方式及步进法对结果进行判别分析,根据函数考核结果对两种方法建立的判别函数的判别效率进行评估.结果 根据纳入全变量的方式对训练样本的年龄以及hs-CRP、MIF、IL-4、IL-10等生物标志物进行判别分析获得判别函数:健康对照组=-129.858+ 2.869×年龄-2.451×hs-CRP+ 1.393×MIF+ 6.001×IL-4+ 4.848×IL-10;SAP组=-161.037+2.896×年龄-2.022×hs-CRP+1.662×MIF+ 6.703×IL-4+ 6.287×IL-10;UAP组=-199.087+ 2.468×年龄-1.440×hs-CRP+ 3.404×MIF-13.875×IL-4+ 7.752×IL-10.对上述函数进行回顾性考核的总错判率为4.8%,交互验证考核的总错判率为5.6%.再采用步进法筛选上述指标,程序建议纳入年龄、MIF及IL-10并建立判别函数:健康对照组=-125.218+2.659×年龄+0.599×MIF+5.040×IL-10;SAP组=-157.864+2.721×年龄+1.008×MIF+ 6.468×IL-10;UAP组=-197.327+ 2.360×年龄+2.932×MIF+ 7.640×IL-10.对步进法建立函数进行回顾性考核及交叉验证考核的总错判率均为6.4%.两种方法所建立的判别函数对SAP及UAP患者的判别正确率相当,均达100%.结论 步进法判别分析筛选后建立的基于年龄、血清MIF、IL-10的判别函数可协助判别不典型的SAP与UAP患者,具有较优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1-7)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RI)家兔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急性心肌IRI模型,将4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模型对照组及Ang-(1-7)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前后检测各组静脉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含量。超声测量各组家兔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NO的含量及EDD(%)值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ET-1的含量明显增高;Ang-(1-7)组NO含量及EDD(%)值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ET-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NO的含量与EDD(%)值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Ang-(1-7)预处理可以改善急性IRI期家兔内皮功能,肱动脉EDD是一种评价IRI家兔内皮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克隆表达大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基因(SOCS-1).方法 将大鼠SOCS-1全长编码基因的PCR产物,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ratSOCS-1.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应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从表达产物中纯化重组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表达产物和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应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抗体滴度达到1:10000以上后进行末次免疫,2周后心脏取血、测定滴度,分离制备免疫血清.用红细胞裂解法制备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裂解全蛋白.将阴性血清(未用重组蛋白免疫的新西兰大白兔的血清)、免疫血清及兔抗组氨酸标签抗体转入各蛋白条带,用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学活性.结果 PCR、双酶切及DNA测序分析均表明重组质粒pET-28a(+)-ratSOCS-1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可见转化了重组质粒的大肠埃希菌全菌和经超声裂解后的菌体沉淀的样品均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6 000处有一明显的蛋白条带,经亲和层析获得的纯化重组蛋白有特异的单一条带与上述条带一致,而在超声裂解后的菌体上清中相同位置却未见有蛋白表达条带.Western免疫印迹表明重组蛋白、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裂解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约24000的蛋白条带、兔抗组氨酸标签抗体均可被免疫血清识别,分别出现清晰的相对分子质量26000、24 000、26000的反应条带,表明其具有免疫活性.结论 SOCS-1基因可以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表达,其纯化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I/R+Ros)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I/R+Ros+HOE140)组,每组15只。麻醉大鼠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30min,再灌注40min,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检测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还原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0)水平。【结果】罗格列酮预处理组的大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13min),持续时间(14.37s),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47次)和心律失常评分等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提前应用Hoe140可部分或全部阻断缺血一再灌注时罗格列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P〈0.05);I/R+Ros组与I/R组相比心肌组织eNOS、NO、和SOD活性水平明显提高,而iNOS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1;HOE140可阻断此作用(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这可能是通过缓激肽-一氧化氮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系统瓣膜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动态三维(3D)重建技术研究60例有左心系统瓣膜疾病的患者?全部病例经胸壁二维超声(TTE)?经食道超声(TEE)检查及3D 重建,形成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瓣膜的形态?结构及活动情况?对49例行手术患者观察术中瓣膜情况并与二维及3D图像进行对比?对行主动脉瓣置换术者将TTE?TEE及3D状态下的主动脉瓣环最大径测值与人工瓣之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3D重建能显示瓣膜的整体结构;3D所诊断的瓣膜局部解剖信息全部被手术所证实,在部分病变的显示中,3D超声能补充纠正TTE的诊断; TEE?3D的主动脉瓣环最大径测值与人工瓣大小有良好的相关性(P < 0.05),较TTE更为密切(P < 0.05)? 【结论】 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像较经胸二维超声全面清晰,可为左心瓣膜病变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动态三维超声能较准确地测量主动脉瓣环最大径,在换瓣手术中能为人工瓣大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迄今为止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发病率越来越高,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冠心病发生及发展中的病理生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冠心病的早期预防、治疗及随访至关重要。传统的胰岛素抵抗检测方法操作过程复杂、耗时,价格昂贵,不适合在社区医院开展,更无法在大规模人群中推广。近几年,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作为一项简单的胰岛素抵抗替代标志物逐渐被重视。目前,有许多研究证实TyG指数反映胰岛素抵抗能力与传统胰岛素抵抗指标相比,具有可靠、高效及简便的特点。关于TyG指数与冠心病之间的研究层出不穷,有较多研究发现TyG指数升高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不良心血管预后具有正相关性。本文归纳总结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冠心病的发病及进展关系,胰岛素抵抗检测项目的研究进展及新型胰岛素抵抗指标——TyG指数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基层医师对该指标的认识,并为社区全科医师利用这项指标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期望未来社区医生可利用TyG指数这一项简单的标志物,做好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随访工作,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Ang-(1-7)虽然具有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不同的血管床中其作用可能存在差异。直接给予外源性Ang-(1-7)是否可抑制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尚不清楚。 目的:探讨Ang-(1-7)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雄性SD大鼠颈部一次性注射60 mg/kg野百合碱制备肺动脉高压模型。24 h后,分别经微泵持续泵入Ang-(1-7)(治疗组)或生理盐水(模型组),并设立未造模的对照组。给药2,4周,测定大鼠的右心室收缩压、心室质量、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及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血管平滑肌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野百合碱诱导2周,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各心室的质量无明显变化,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显著增高,α-平滑肌肌动蛋白显著降低;野百合碱诱导4周,模型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各心室的质量、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均显著增高,α-平滑肌肌动蛋白显著降低。而治疗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说明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模型中,在肺动脉压增高之前已有肺血管形态学的变化,Ang-(1-7)可通过减轻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抑制大鼠肺动脉压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