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PR)表达情况;统计分析ER和PR表达与病人一线方案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2例确诊乳腺癌病人,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术后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标记ER和PR,统计ER、PR均表达阴性和阳性病人的比例,42例病人均接受CAF方案常规化疗6周期后,统计复发、转移(PD)和稳定(SD)病人人数,比较双阴性病人和有ER和PR表达乳腺癌病人的有效率,初步判断ER和PR表达与乳腺癌术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2例病人中11例病人ER和PR均为阴性(26.19%),16例ER和PR均为阳性(38.09%),6例仅ER表达阳性(14.29%),9例仅PR表达阳性(21.43%)。11例"双阴性"病人中化疗中进展(PD)5例,稳定(SD)6例,剩余有ER和PR表达的31例病人中PD 11例,SD 20例,比较"双阴性"病人和有ER和PR表达乳腺癌病人的有效率,定性资料统计分析应用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ER和PR表达"双阴性"是乳腺癌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亚病理类型,临床观察术后辅助化疗"双阴性"病人的预后较差。乳腺癌病人病理类型及ER和PR表达情况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恶性胸水脱落细胞中CD44的表达情况,初步分析CD44表达与肺癌胸腔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06~2008年就诊我院52例恶性胸水患者,HE染色法检测胸水脱落细胞中恶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恶性胸水脱落细胞CD44表达情况,经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脱落细胞CD44表达差异,观察CD44+和CD44-患者接受TP/GP方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生存期差异。结果:52例肺癌胸腔转移患者中CD44阳性率59.6%(31/52);其中腺癌阳性率为55.0%(22/40),鳞癌阳性率为75.0%(9/12),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标准方案化疗后CD44+组和CD44-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22.7%(5/21)和19.4%(6/3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期分析显示:CD44-组明显长于CD44+组。结论:肺癌胸腔转移患者中鳞癌CD44阳性率高于腺癌,且CD44+患者在标准方案化疗下临床疗效差,患者预后较差。因此,CD44可以作为肺癌胸腔转移患者不良预后因子之一,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评价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热灌注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包头肿瘤医院确诊为腹腔转移伴腹水的患者40例,选用直径20~22 mm套管针左、右侧下腹部或单侧置管,引流腹水后连通TRL 2 000热灌注化疗机,灌注0.9%氯化钠注射液1 000~2 000 ml,入腹温度43℃,单循环3次.再灌注500 ml 0.9%氯化钠(温度43℃)腹腔保留,同时腹腔内灌注顺铂40 mg/m2+地塞米松5 mg.每周1次,3周为1疗程行疗效评价,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变化,分析临床疗效和肿瘤标记物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近期疗效:热灌注化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种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差值变化显著,其中治疗前后CA125、CA19-9水平分别为(116.89±21.96) U/ml vs(101.21±11.67) U/ml和(147.91士21.13)U/ml vs (137.49±13.23) U/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接受热灌注化疗治疗后,57.5%(23/40)患者有效,42.5%(17/40)患者进展;患者按照化疗疗效分为有效组和进展组,有效组与进展组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差值比较,有效组肿瘤指标下降明显,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存时间越长,热灌注化疗后相应的肿瘤指标下降幅度越大,患者生存时间越短,化疗后肿瘤指标下降幅度越小,甚至有上升的可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125和CA19-9这两种肿瘤标志物化疗前后差值与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学疗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6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学疗法治疗40例(贝伐珠单抗组),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学疗法治疗28例(西妥昔单抗组), 化学疗法均为FOLFOX/FOLFIRI方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结果贝伐珠单抗组和西妥昔单抗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0%(12/40)比28.57%(8/28)和67.5%(27/40)比60.71%(17/28), P>0.05]。贝伐珠单抗组Ⅲ~Ⅳ度皮疹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妥昔单抗组[2.50% (1/40)比71.43%(20/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Ⅲ~Ⅳ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和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显示, 贝伐珠单抗组单抗药物费用和总成本明显低于西妥昔单抗组[(9 009 ± 1 500)元比(27 840 ± 2 202)元和(1...  相似文献   
5.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2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2例均经非手术的保守治疗而治愈出院,时间10-38 d,平均19.6 d;治愈后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射血分数的影响;比较两组对患者心肌损伤的差异.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我院的老年(年龄>65岁)确诊晚期肺腺癌患者32例.多西他赛组(n=18):多西他赛65 mg/m2,第1天,21天1个周期,连续3个周期;吉非替尼组(n=14):吉非替尼250 mg/d,早餐后2小时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记录患者临床疗效、心肌酶CK-MB和射血分数变化.结果 吉非替尼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3例,疾病进展(PD)7例;多西他赛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4例,稳定(SD)6例,疾病进展(PD)8例,吉非替尼组与多西他赛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28.6%和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肌酸激酶CK-MB均值(17.72±9.12)U/L vs(24.03±7.01) U/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他赛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肌酸激酶CK-MB均值(16.62±10.21)U/L vs(29.94±8.03)U/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组间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变化:吉非替尼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均值(59.43±8.75)%vs(59.01±7.67)%;多西他赛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均值(60.21±8.97)%vs(59.31±9.21)%,射血分数在治疗前后并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 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在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有一定疗效;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均对心肌一定的损伤;单药化疗将成为老年晚期肺腺癌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合理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培美曲塞组患者化疗前7 d开始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用药前1 d晚上及用药当天早、晚均给予地塞米松片5 mg,口服;培美曲塞500 mg/m2 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1 d为1个周期.厄洛替尼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 mg/d,餐后2 h口服,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组患者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作为观察终点,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培美曲塞组、厄洛替尼组、支持治疗组PFS分别为7.9、6.2、3.2个月,3组患者中位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停药对症治疗后缓解.厄洛替尼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均为轻度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培美曲塞组与厄洛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本研究拟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肿瘤标记物癌抗原125(CA125)与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NSCLC患者中的意义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晚期NSCLC靶向治疗疗效评价指标及预后相关因子.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间,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74例,依据方案分为化疗组和靶向治疗组.化疗组: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长春瑞滨30mg/m2第1,8天+顺铂80mg/m2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靶向治疗组:吉非替尼250mg/d,或者厄洛替尼150mg/d,餐后2小时口服.比较化疗组与靶向治疗组治疗前后CA125、CYFRA21-1变化.靶向治疗组依据是否接受基因检测分为突变组和未检测组,分别记录靶向治疗组中EGFR突变患者与未检测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统计两组接受靶向治疗后肿瘤标记物CA125、CYFRA21-1降低率,以及靶向治疗患者EGFR突变与临床疗效关系及与标记物的相关性.结果 靶向治疗后肿瘤标记物CA125与CYFRA21-1分别为(33.96±7.03)kU/L和(4.02±1.76)μg/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化疗组治疗后肿瘤标记物CA125与CYFRA21-1分别为(36.24±6.03)kU/L和(3.80±1.35)μg/L,与治疗前比较也均明显降低(P<0.05).EGFR突变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4.2%(16/19),明显高于EGFR突变未检测患者(P<0.05);在EGFR突变患者经靶向治疗是肿瘤标记物CA125和CYFRA21-1降低率分别为89.5%(17/19)和47.4%(9/19),均明显高于EGFR突变未检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EGFR-TKI靶向治疗临床疗效好;在EGFR-TKI靶向治疗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患者肿瘤标记物CA125和CYFRA21-1均有降低,且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CA125、CYFRA21-1降低人数比率更高,CA125、CYFRA21-1变化可能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CA125和CYFRA21-1可以作为潜在判定靶向治疗疗效的血清学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PR)表达情况;统计分析ER和PR表达与患者一线方案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2例确诊乳腺癌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术后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标记ER和PR,统计ER、PR均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的比例,42例患者均接受CAF方案常规化疗6周期后,统计复发、转移(PD)和稳定(SD)患者人数,比较双阴性患者和有ER和PR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初步判断ER和PR表达与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2例患者中11例患者ER和PR均为阴性(26.19%),16例ER和PR均为阳性(38.09%),6例仅ER表达阳性(14.29%),9例仅PR表达阳性(21.43%)。11例"双阴性"患者中化疗中进展(PD)5例,稳定(SD)6例,剩余有ER和PR表达的31例患者中PD 11例,SD 20例,比较"双阴性"患者和有ER和PR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定性资料统计分析应用确切概率法。结论:ER和PR表达"双阴性"是乳腺癌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亚病理类型,临床观察术后辅助化疗"双阴性"患者的预后较差。乳腺癌患者病理类型及ER和PR表达情况将影响患者预后,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应用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7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卡铂新辅助治疗。比较不同激素受体(HR)表达情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总病理学完全缓解(tpCR)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7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HR阴性19例,HR阳性28例,HR阳性患者年龄≤50岁、月经状态为绝经前比例均明显高于HR阴性患者,乳腺病理学完全缓解(bpCR)率、tpCR率和客观缓解率(ORR)均明显低于HR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7例接受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卡铂新辅助治疗患者的tpCR率为70.21%(33/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tpCR可能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状态有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R表达情况、PR表达情况均不是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tpC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和帕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