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明确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干扰素反应刺激因子cGAMP相互作用因子1(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response cGAMP interactor 1,STING)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  相似文献   
2.
<正>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放射学综合征,Hinchey等~([1])于1996年提出,多见于恶性高血压或妊娠子痫、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化疗以及各种器官组织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2,3])。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RPLS是一种少见的急症  相似文献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IC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信号使 T细胞重新激活并诱导其 抗肿瘤活性。尽管 ICIs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但由于其破坏了自身免疫耐受,使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 制剂相关性肝毒性(ICI inducedimmune mediatedhepatitis,IMH)在内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成为不可忽视的临床问 题。识别与解决 IMH已成为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目前 IMH的发生情况、危险 因素及预测指标、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上更好地管理 IMH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急性期血浆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及β-淀粉样蛋白42(β-amyloid peptide 42,Aβ42)水平及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抽取52例急性期CI患者及35例健康人血浆标本,采用ELISA检测其3-MST及Aβ42水平,分析2组人群血浆3-MST及Aβ42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CI患者组血浆3-MS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水平明显降低[(3.67 ±0.29)vs (4.98 ±0.30)ng/mL,P <0.05],CI患者组血浆Aβ42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水平显著增高[(44.52±2.92)vs (15.77±1.71 pg/mL),P<0.01].急性CI患者中,血浆3-MST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大和NIHSS评分增加而降低;血浆Aβ42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大及NIHSS评分增加而升高.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浆3-MST水平明显降低、Aβ42水平显著增高,其变化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灶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PM)对体外培养的胰腺癌PC-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10~50 nmol/L不同浓度RPM处理PC-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RPM处理后的PC-2细胞生长情况;AnnexinV-FITC/PI双标记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mTOR 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RPM作用于PC-2细胞0~96 h后,对PC-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10~50 nmol/L RPM均能诱导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且10~30 nmol/L RPM组以早期凋亡细胞为主,随着RPM浓度的增高,晚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而且随着RPM浓度增高,mTOR mRNA水平表达逐渐降低,RPM与mTOR mRNA表达间表现出较好的剂量依赖性关系(P<0.05)。结论 RPM可有效抑制胰腺癌PC-2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TOR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外周血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中Toll样受体7(TLR7)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SLE病人52例(SLE组)和正常健康人28名(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LR7+的pDC细胞在各组中的比例。结果:SLE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pDC相对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LE组和正常对照组髓样树突状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SLE病人外周血pDC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初发组SLE病人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水平低于复发组(P<0.05),pDC水平与外周血CRP呈负相关关系(P<0.05)。SLE病人外周血PBMC内pDC中TLR7+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系统受累组pDC内TLR7+细胞比例高于无血液系统受累组(P<0.05)。TLR7+pDC细胞比例在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组及阴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7+pDC细胞比例和蛋白尿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SLE病人外周血TLR7+的pDC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且与临床病情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