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降低焦化蜡油(CGO)-甲酸/H2O2选择性氧化体系中H2O2的无效分解速度,屏蔽重金属离子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应,考察了造纸行业中常用的硅酸钠、硅酸镁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稳定剂和螯合剂的加入对有机溶剂抽提后CGO中含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DTA可以很好地和重金属离子螯合,氧化后CGO抽余油中硫含量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2.
对微晶蜡进行了非催化空气氧化,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将氧化微晶蜡的酸值、酯值及微晶蜡的氧化条件(反应温度、空气流量和反应时间)进行关联,建立了微晶蜡非催化氧化的酸值、酯值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用该模型预测了反应条件对微晶蜡氧化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而且具有满意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用胺化木素(EM-2-3)乳化剂对胜利100~#乙道路沥青(Ⅰ)、上炼大庆55~#建筑沥青(Ⅱ)进行乳化效果的考察。结果表明,EM-2-3对Ⅰ和Ⅱ均能乳化,对Ⅰ的乳化稳定性优于Ⅱ。研究了稳定剂的存在对乳液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氯化铵适用于Ⅰ乳液,而聚乙烯醇则适用于Ⅱ乳液。  相似文献   
4.
通过浸渍沉淀法制备了钙改性NiO/ZnO-Al2O3-SiO2汽油脱硫吸附剂,并与S-Zorb工业吸附剂进行比较。物理性质分析、X射线衍射和原位吡啶吸附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钙改性NiO/ZnO-Al2O3-SiO2吸附剂比表面积为137.7 m2/g,孔容为0.31 cm3/g,NiO及ZnO晶体分布均匀且L酸总量更多。在420℃、2.9 MPa、质量空速10.98 h-1、氢油体积比48:1的条件下,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含量从243.38 μg/g降至10 μg/g以下,汽油辛烷值仅降低0.3;新鲜和再生吸附剂穿透硫容分别可达57.12 mg/g及47.33 mg/g,经过长周期再生循环后脱硫性能保持优良。同时,物理性质分析、光电子能谱等表征结果表明失活吸附剂再生后效果明显改善,汽油中硫元素最终被ZnO吸附生成ZnS。  相似文献   
5.
采用配有毛细管柱和F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对石油天然气中所含的6种硫化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得到了各硫化物质量浓度与色谱响应峰高的关系式,比较了不同气体取样袋材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用色谱柱能够实现对各硫化物的有效分离,FPD检测器对天然气中该6种硫化物响应峰高的自然对数与硫化物浓度的自然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80以上。普通橡胶材质采样袋对有机硫化物的吸附作用明显,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6.
高泌乳素血症临床以月经量少、稀发、甚至闭经常见,以临床常见的正型提出相应的洽法,总结常用药。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液萃取-光化学脱硫组合工艺,研究不同体系的光致脱硫效果,探讨了二苯甲酮敏化催化裂化柴油中脱硫反应的动力学并与二甲亚砜(DMSO)直接萃取脱硫进行了比较。硫化物的光氧化产物用溶剂萃取法脱除,考察的溶剂为水/乙腈混合物及二甲亚砜。实验数据表明:在萃取剂与柴油的体积比为4:3、溶剂含水量φ=0.25的条件下,柴油脱硫率可达64%,收率949/6。对柴油原料及光氧化柴油抽出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柴油中硫化物降解后的形态包括亚磺酸、亚砜和硫酸酯。  相似文献   
8.
用从造纸废液中提取的木质素与亚硫酸钠反应,合成磺化木素(EL-2-1)。以虹外、元素分析方法给予鉴定。二亚乙基三胺与油酸经缩合、环化反应,生成氨基乙基氢化咪唑啉。用EL-2-1、咪唑啉作乳化剂对胜利100~*乙道路沥青进行乳化效果的考察。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乳化剂均能较好地乳化胜利100~*乙道路沥青。沥青乳液的拌和稳定度试验结果表明,EL-2-1为慢裂型乳化剂;咪唑啉为快裂型乳化剂。  相似文献   
9.
以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物石油焦为原料,研究了水活化法制备碳分子筛的可行性,重点考察了活化水用量和活化温度对样品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样品的微观孔结构和孔形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筛比为1.0(m:m),活化温度为800℃的条件下,所制样品不仅具有均匀的孔径分布和良好的氢分离效果,而且已初步形成了狭缝状微孔。  相似文献   
10.
用液-固制备色谱,将>500℃胜利减压渣油(Ⅰ)分成饱和烃族(Ⅱ)、芳香族(Ⅲ)和胶质沥青质(Ⅳ)三部分。分别测定Ⅰ及Ⅱ—Ⅳ组分在正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溶剂中的介电常数随浓度、温度的变化。结合Ⅰ及其组分的分子量、元素分析结果,得到了Ⅰ及其三组分的平均偶极矩。结果表明:Ⅱ的接近于零,Ⅳ的最大,Ⅲ的居中;Ⅲ和Ⅳ分子内相互作用强烈,其极化过程属于弹性转向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