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与肾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拟通过观察小分子Wnt信号抑制剂15-氧代绣线菊内酯对人肾癌786-0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凋亡和周期等恶性表型的影响,探讨15-氧代绣线菊内酯对肾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实验分为:低、中、高浓度15-氧代绣线菊内酯组(终浓度分别为1.25、2.50和5.00μmol/L的15-氧代绣线菊内酯)及对照组(DMSO),各组分别处理786-0细胞株,分别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划痕损伤实验分别观察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及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15-氧代绣线菊内酯能明显抑制肾癌786-0细胞株的增殖,半数抑制浓度为1.088μmol/L,降低细胞迁移距离(P<0.05);低、中、高浓度15-氧代绣线菊内酯组处理786-0细胞36 h 后,细胞凋亡率[(12.17±0.56)%、(18.54±1.07)%、(50.74±1.28)%]较对照组[(7.85±0.42)%]明显升高(P<0.05),且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步升高。15-氧代绣线菊内酯能明显增加G 2/M期的细胞,减少G0/G1期的细胞(P<0.05)。结论15-氧代绣线菊内酯在体外细胞学水平能够显著抑制786-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Memokath新型螺旋形热膨胀前列腺支架置入术的手术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对2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支架置入术,其中17例采用硬性膀胱镜,9例患者采用软性膀胱镜。手术患者年龄62~91岁,残余尿(67.3±11.2) ml,最大尿流率(6.3±1.8) ml/s,IPSS评分(26.7±5.7)分,前列腺体积32~78 ml。尿潴留患者8例,6例放置导尿管,2例术前行膀胱造瘘术。结果:2例患者支架脱入膀胱,24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30 min,2例患者出现血块膀胱栓塞,22例患者术后立即恢复自主排尿。术后3个月复查,24例患者残余尿(21.4±7.7) ml,最大尿流率(18.3±4.7) ml/s,IPSS评分(8.3±2.1)分。13例患者术前后IIEF-5评分无显著差异[(14.1±1.1)分vs(14.3±1.0)分]。随访1年,2例患者反复出现尿路感染,其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所有24例患者排尿功能改善良好。结论:Memokath新型螺旋形热膨胀前列腺支架置入术手术简便、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不影响性功能。随访1年并发症少,是一种新型的治疗BPH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癌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LKR)的诊断、治疗及发生机制。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治的1例膀胱癌LKR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膀胱癌复发行电切术后20d、无尿1d入院。行腹部彩超、CT扫描示膀胱癌表现,未见盆腔、淋巴结转移。查血肌酐1460μmol/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4032 ng/L,血白细胞持续升高至58.4×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高达54.9×109/L,不伴有发热。疑诊白血病,予骨髓穿刺、DNA检测排除感染及白血病可能,诊断为LKR。予对症治疗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移行上皮癌Ⅲ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肿瘤细胞G-CSF染色阳性。术后血白细胞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第1次出院后3个月因左下肢水肿再次入院,诊断为左侧盆腔淋巴结转移,第2次出院后3个月死于全身转移。结论膀胱癌LKR极为少见,提示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分析肿瘤细胞中G-CSF的自分泌可能与LK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6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手术经验和临床效果. 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67例.男44例,女23例.年龄23-80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右侧35例,左侧32例;位于肾上极15例,中极29例,下极23例.肿瘤直径1.5~8.0 cm,平均4.64 cm.术前肿瘤分期:T1N0M0 64例,T2N0M0 3例.结果:手术时间为55~253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10~500ml,平均98ml,前10例平均出血152ml,后10例平均出血量仅58ml.术后住院7~12d,平均8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2 d.术后随访2~26个月,平均12.1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无切口或操作孔肿瘤种植. 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浸润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1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105例ccRCC患者的癌组织及43例癌旁组织样本,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微阵列(TMA)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组织中STAT3表达,根据其染色评分将ccRCC患者分为STAT3高表达(≥2分)和STAT3低表达患者(<2分),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TIMER、TISDB数据库分析STAT3基因表达与ccRCC的肿瘤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 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免疫细胞在ccRCC组织中呈分散状态。STAT3表达与ccRCC患者肿瘤大小、Fuhrman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TMA-IHC分析显示,ccRCC癌组织中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STAT3表达与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0,P<0.05)。TISIDB数据库分析显示,STAT3表达自然杀伤细胞、调节性T细胞丰度呈正相关(rs>0,P<0.05),并且与CD56bright、CD56dim自然杀伤细胞丰度呈负相关(rs<0,P<0.05)。 结论 STAT3高表达与ccRCC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且STAT3与肿瘤免疫浸润相关,对调节ccRCC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5-氧代绣线菊内酯对转移性肾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15-氧代绣线菊内酯处理ACHN细胞株,MTT比色法、划痕损伤实验、膜联蛋白A5-绿色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HTC/H)染色以及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ACHN细胞株增殖、迁移、细胞凋亡的变化,RT-PCR和/或Western blot检测Wnt信号通路靶基因表达.结果 15-氧代绣线菊内酯能明显抑制肾癌ACHN细胞株的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为0.987μmol/L.15-氧代绣线菊内酯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细胞迁移距离(P<0.05)、诱导细胞凋亡发生(P<0.05)、减少G0/G1期细胞、增加G2/M期细胞(P<0.05).15-氧代绣线菊内酯能够显著抑制Axin2、LEF1、NKD1、Cyclin D1和生存素等Wnt靶基因以及Cdc25和Cdc2等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 15-氧代绣线菊内酯能在体外细胞水平显著抑制转移性肾癌ACHN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停滞于G2/M期;其对肾癌恶性表型的影响是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转移性肾癌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王冬  张征宇  葛京平  何昊玮 《医学综述》2013,19(11):2071-207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98例局限性肾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肾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镇痛剂使用例数以及住院天数、术后恢复正常活动天数、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病例,发生切口侧下腹部皮肤感觉敏感4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4例,切口侧下腹部皮肤敏感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对局限性肾癌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miRNAs(microRNAs)是肿瘤重要的调节因子,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控制、逃避细胞凋亡、组织侵袭及转移、血管形成、无限复制潜力均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文中对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与癌旁正常肾组织的差异miRNAs表达谱进行分子网络调控机制分析,找到关键miRNA并验证其靶基因。方法通过TargetScan预测得到差异miRNA调控的所有靶基因,并在筛选后利用GO显著性功能分析和KEGG Pathway显著性分析,构建差异miRNA与靶基因的调控网络。筛选关键miRNA及其靶基因,对miR-199a-5p调控的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miR-22、miR-199a-5p、miR-429是调控网络的关键miRNA。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 1,TGFBR1)、jun B原癌基因(jun B proto-cologene,JunB)是miR-199a-5p的靶基因。结论 miR-199a-5p通过抑制TGFBR1、JunB的表达在ccRCC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种蛋白:增殖细胞相关的核抗原(Ki67)、肿瘤抑制基因p53、细胞角蛋白(CKL)、上皮膜抗原(EMA)、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癌胚抗原(CEA)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肾上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163例肾上腺肿瘤组织中多种蛋白的表达,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临床症状、检验结果、病理类型等,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应用SAS 6.12软件分析处理,以P<0.05作为检验标准. 结果 CKL、S-100,NSE、CgA、Syn、nm23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S-100、CgA、Syn表达与病理类型显著相关(P<0.05),3种蛋白表达两两互呈正相关性(P<0.01).CKL,S-100、NSE、CgA、Syu、nm23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正常肾上腺组织(P<0.05).Syn在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皮质腺癌(P<0.05),Ki67在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皮质腺癌(P<0.05).EMA、CKL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髓质肿瘤(P<0.05),S-100、Syn、NSE、CgA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髓质肿瘤(P<0.05). 结论 CKL、S-100、NSE、CgA、Syn、nm23这6种蛋白为肾上腺肿瘤的良好标志物,可用于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联合检测Syn和Ki-67对肾上腺皮质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EMA、CKL、S-100、Syn、NSE及CgA并紧密结合临床则有助于皮髓质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