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及其下游基因K-ras、B-rM和PIK3CA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9株人结直肠癌细胞株应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EGFR表达,并检测K-ras、B—raf和PIK3CA基因的突变状态;对各细胞株行梯度剂量射线照射后,行克隆形成实验明确其放射敏感性、行Hoechst33258染色凋亡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人结直肠癌细胞株EGFR表达与放疗抵抗呈正相关(r=O.717.P=0.030),~K3CA突变与放疗敏感性有关(t=2.401,P=0.047),K—ras和B.raf突变与放疗敏感性无关(均P〉O.05)。放疗敏感细胞株(HCTll6)总凋亡率在低放射剂量(2Gy)时即显著增加,并随放射剂量增加而继续增加(P〈0.05),而放疗抵抗细胞株(HT29)总凋亡率只有放射剂量较大时(6Gy)才明显增加。G1/G。期HCTll6细胞株比例随放疗剂量增加显著降低(P〈0.05),而HT29细胞株G1/G。期比例在放疗剂量增加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EGFR通路中多个位点同时参与了结直肠癌细胞的放疗抵抗或敏感作用,EGFR高表达与放疗抵抗相关,PIK3CA突变与放疗敏感有关,放疗抵抗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加细胞在G1/Go期停顿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74例T3~T4期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术前放化疗者加手术治疗者81例(放化疗组),直接行手术治疗者93例(对照组)。结果术前放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100%(81/81)和94.6%(8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保肛率分别为86.4%(70/81)和73.1%(6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0±15)min和(125±2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15)ml和(95±1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9%(8/81)和9.7%(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化疗能够显著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且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后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对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及根治性手术的191例Ⅰ~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自2009年1月起与病理科开展直肠癌多学科合作,病理科医师通过细致取材使每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量不少于15枚,据此将患者分为常规取材组(46例)和细致取材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量及阳性率。结果 细致取材组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量较常规取材组增加[(13.1±4.9)枚/例vs (9.6±4.0)枚/例,P<0.01],其中≥12枚的比例提高(69.7% vs 33.3%,P<0.01)。常规取材组患者术后阳性淋巴结数量[(1.8±2.9)枚/例vs(1.9±3.8)枚/例,P=0.334]和淋巴结阳性率(50.0% vs 38.6%,P=0.172)与细致取材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T1、T2、T3和T4期常规取材组和细致取材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25.0%(1/4)和22.7%(5/22)、0.0%(0/1)和33.3%(1/3)、9.1%(1/11)和25.0%(8/32)、70.0%(21/30)和47.1%(40/85)及0.0%(0/0)和66.7%(2/3),不同T分期之间两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5,P=0.209)。结论 多学科合作后病理科医师细致取材可增加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量,但并不增加阳性淋巴结的检出数量及淋巴结阳性率。对于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建议选择淋巴结辅助检出技术以获得更准确的淋巴结情况。  相似文献   
4.
左志贵  王颢  高显华  于志奇  张畅  柴瑞  傅传刚 《浙江医学》2017,39(13):1048-1052
目的研究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及阳性淋巴结数的影响,探讨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的关系及淋巴结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16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再手术的10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行新辅助治疗直接手术的11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淋巴结检出情况,同时研究新辅助治疗后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生存曲线分析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标本淋巴结检出数[6.5(4.5,15.0)枚]及阳性淋巴结检出数[1.0(0,4.0)枚]均少于对照组[11.0(8.5,17.5)、2.5(1.5,5.0)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1.60、2.05,均P<0.05)。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相关(r=0.97,P<0.01)。观察组淋巴结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78.0%)高于淋巴结阳性患者(5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84,P<0.01),观察组淋巴结阴性患者中检出淋巴结总数≥12枚患者5年生存率(80.8%)高于<12枚患者(6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64,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使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总淋巴结及阳性淋巴结数减少,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相关,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不良,增加淋巴结检出数可能提高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阴性患者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与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加胸膜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n=43)和对照组(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n=4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带管时间、止痛方式所占比例、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止痛方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有1例肺不张伴胸腔积液,予局麻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并嘱患者加强呼吸锻炼后均顺利恢复,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延长手术及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前提下,单孔胸腔镋更符合患者对微创和美观的需求,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fragment 19,CYFRA21-1)联合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对T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48例T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的表达水平将其分为高表达组(CYFRA21-1≥6ng/ml或CEA≥6ng/ml,168例)和低表达组(CYFRA21-1<6ng/ml且CEA<6ng/ml,2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位置、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和侵及程度。结果 高表达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1.19%(86/168),明显高于低表达组的28.21%(79/280),差异有显著性(P<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肿瘤标志物高表达率在N2组为54.74%(52/95),N1组为48....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影响结直肠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长链非编码RNA(1ncRNA)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RKO和Lovo结直肠癌细胞株梯度照光后行克隆形成实验。应用单击多靶数学模型计算存活分数SF2值并绘制剂量存活曲线:高通量IncRNA/mRNA芯片筛选在RKO与Lovo、以及2Gv照光前后RKO细胞中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lncRNA基因和蛋白编码基因:采用GeneOntology联合Pathway综合分析阳性表达基因主要作用通路:实时PCR进一步检测验证RKO细胞株照光前后P53、P21、细胞周期素(cyclin)D1表达变化。结果克隆形成实验显示,Lovo细胞株SF2=0.47.RKO细胞株SF2=0.53,Lovo辐射敏感性显著高于RKO(P〈O.05)。高通量lncRNA/mRNA芯片筛选得到阳性表达长链非编码RNA基因268条,蛋白编码基因270条;GeneOntologv联合Pathway综合分析显示:细胞周期相关基因所占比重最大(38.6%),并有多条lncRNA表达水平与cvclinD1编码基因CCNDl组间表达差异显著相关。RKO与Lovo两株细胞P53和P21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KO细胞cyclinD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Lovo细胞(P〈0.05);RKO细胞株经2Gy剂量照射前后,P53和P21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vclinD1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incRNA可能通过形成转录复合物与CCNDl基因结合,调节cvclinD1蛋白表达进而影响结直肠癌细胞辐射敏感性:且lncRNA对cvclinD1表达的调节不依赖于P53-P21-cyclinD1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蛋白4(MRP4)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照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感染RNA干扰技术(RNAi)稳定下调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中MRP4的表达。将HCT116细胞分为未感染任何病毒的细胞株(CON)、加阴性对照病毒感染的细胞株(NC)和加RNAi靶点病毒感染的细胞株(KD)3组,应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RNA和蛋白水平检测MRP4表达变化,以验证RNAi的有效性。4Gy剂量照射后24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MTT检测细胞增殖,比较RNAi后HCT116细胞株照射敏感性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并转染慢病毒质粒,获得稳定沉默MRP4表达的HCT116-KD细胞株,HCT116-KD细胞株MRP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均明显下调(P〈0.05)。照射后24h,KD细胞株凋亡率为(71.7±0.8)%,明显高于CON组[(56.1±0.9)%]和NC组[(59.8±0.8)%](P〈0.05)。照射后48h和72h,KD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火0.05)。结论MRP4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照射耐受显著相关,应用慢病毒感染RNA干扰下调MRP4表达可以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照射敏感性。MRP4有可能成为预测放疗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多药耐药蛋白4与直肠癌放疗敏感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蛋白4 (MRP4)与直肠癌放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95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放疗后进行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存档蜡块组织MRP4及P53蛋白表达,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直肠癌放疗的敏感因素。结果 95例患者中有40例(42%)对放疗敏感,其中有10例(11%)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有55例(58%)患者对放疗不敏感。MRP4低表达者放疗敏感率为66.7% (24/36),高于MRP4高表达者(29.1%,16/59) (P<0.05);P53低表达者放疗敏感率为63.9%( 23/36),高于P53高表达者(28.8%,17/59) (P<0.01)。长程放疗者的放疗敏感率为83.3% (20/24),高于短程和中程放疗者[(31.3%,5/16)和(27.3%,15/5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放疗方案、P53及MRP4蛋白表达均是影响直肠癌放疗敏感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MRP4可作为直肠癌术前放疗敏感性预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长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49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采用Kaplan- Meier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其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T分期(P=0.042)、N分期(P =0.038)呈负相关;与局部复发率(P=0.053)也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 Meier分析显示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P=0.022)和无瘤生存时间(P=0.036)呈正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P=0.017)、血清CEA(P<0.001)、CA199(P=0.002)、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1)和Dukes分期(P <0.001)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联合检测拓扑异构酶Ⅱα、CEA、CA199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和为患者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尤其是那些早期的结直肠癌和结肠镜下切除的已癌变的息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