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mad1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例12~18岁志愿者分为两组:AIS组20例,同年龄正常对照组10例。分别从髂前上棘处骨穿刺抽取10ml骨髓,肝素抗凝。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Cs,体外培养并传至P2代行表型鉴定,分别采用RT-PCR及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两组患者MSCs中Smad1的表达情况。结果:AIS组与对照组Smad1mRNA水平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4.48±0.58和1.03±0.22,蛋白水平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2.62±0.55和0.84±0.22。不论是核酸水平还是蛋白水平AIS组Smad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mad1在AIS患者MSCs中表达强度异常,可能与AIS发病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2.
脊柱前路手术髂前嵴取骨并发症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脊柱前路手术髂前嵴取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9月取髂骨行脊柱植骨融合术的154例患者,取骨部位均为髂前嵴,统计供骨区并发症,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28例(18.2%)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14例(9.1%)出现轻度并发症,12例(7.8%)出现中度并发症,2例(1.3%)出现重度并发症。127例(82.5%)患者接受了问卷调查,其中17例(13.4%)患者诉取骨处疼痛,疼痛自我感觉评分为1-6分(平均2分),其中3例(2.4%)患者需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减轻疼痛;7例(5.5%)患者诉取骨处有麻木感;无患者诉取骨处的疼痛及麻木感影响其日常活动;122例(96.1%)患者对供骨区切口外观满意。结论:髂前嵴取骨并发症中供骨区疼痛及麻木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疼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后路凸侧胸廓成形术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自1999年1月~2006年9月,共有410例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在我科施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同时行同一切口下的凸侧胸廓成形术,男86例,女324例。年龄11~18岁,平均14.7岁。术前剃刀背畸形15°~48°,平均32°。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凸侧胸廓成形的肋骨切除数平均4.2根,术后剃刀背畸形0°~14°,平均6°。无手术死亡病例。24例(5.8%)术中发生壁层胸膜穿孔,6例(1.5%)术后胸腔积液,3例(0.7%)术后气胸,1例(0.2%)术后呼吸困难需间歇性吸氧,34例(8.3%)术后有局部反常呼吸,17例(4.1%)术后诉不同程度的胸壁疼痛,9例(2.2%)诉局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减退,3例(0.7%)早期手术的患者术后肋骨残端突出明显,1例(0.2%)皮下血肿,1例(0.2%)皮肤压疮。经相应处理后,患者大多恢复满意。319例平均随访28个月,仅4例仍残留有胸壁皮肤感觉减退。结论:凸侧胸廓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善"剃刀背"畸形的手段。提高手术技巧,术后积极处理,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物还原酶4(PRDX4)是过氧化物还原酶家族成员,是一种细胞内源性抗氧化剂,可锚定在内质网调节蛋白质氧化折叠,也可分泌到细胞外基质发生抗氧化作用。在女(雌)性生殖系统,氧化应激影响卵巢的功能状态,定位在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的体细胞型PRDX4(PRDX4s)通过抗氧化应激机制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抑制卵母细胞老化,并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卵巢功能减退的病理过程。在睾丸组织内同时表达两种PRDX4亚型,PRDX4s和睾丸特异型PRDX4(PRDX4t)。PRDX4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清除胞质和细胞外基质活性氧簇(ROS)保护睾丸组织结构与细胞功能,参与调节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成,抑制生精细胞凋亡。综述PRDX4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调节配子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Ca~(2+)是重要的第二信使,与多种蛋白结合,调节蛋白质的定位、活性及功能。细胞膜及细胞器上的钙通道严格控制细胞质和细胞器的Ca~(2+)浓度,以保证细胞内信号的正常传导。在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的过程中,Ca~(2+)控制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维持受精并启动胚胎发育。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IVM)是目前临床上不孕不育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它的低成功率一直是IVM不能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Ca~(2+)拮抗剂能抑制细胞核的提前成熟,使得细胞核与细胞质成熟同步,成为现在IVM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Ca~(2+)的通道,如何介导Ca~(2+)的平衡,Ca~(2+)调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机制和IVM中Ca~(2+)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降脂疗效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目前已发表的,研究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降脂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设计综述及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方法系统检索三个电子数据库,并通过阅读相关综述及文章的参考文献进一步获取信息,两个作者独立阅读所有文献,按入选标准纳入试验。结果最终7个干预试验被纳入荟萃分析,研究对象共计4563人。荟萃分析显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与单独口服辛伐他汀相比,血浆LDL-C水平下降-15.12%,(95%CI:-19.50,-10.73,P0.0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相似的统计学差异也见于血浆HDL-C(1.89%,95%CI:1.21,2.57,P0.0001)、TC(-13.5%,95%CI:-17.32,-9.68,P0.0001)、TG(-3.09%,95%CI:-4.40,-1.78,P0.0001)。结论经短期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相较于辛伐他汀单独应用能更有效的降低血脂水平,但是否能够降低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尚需要更多的长期干预试验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小脑扁桃体位置与异常体感诱发电位(SEP)的相关性,分析其在AIS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171例AIS患者行MRI扫描和胫后神经SEP检查;并以45名年龄匹配的健康青少年的胫后神经SEP作为正常值参考对照.在MRI图像上测量AIS患者的小脑扁桃体位置.小脑扁桃体位置低于枕骨大孔前后缘骨皮质的最低点之间的连线定义为小脑扁桃体异位.SEP波形消失、峰潜伏期延长及峰潜伏期不对称定义为SEP异常的标准.分别计算AIS患者小脑扁桃体异位发生率及SEP异常率,并分析小脑扁桃体异位与SEP异常的相关性.分析小脑扁桃体异位与SEP异常对侧凸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 171例AIS患者中小脑扁桃体异位者总共有63例(36.8%),SEP异常者共有62例(36.3%).根据不同侧凸严重程度分组分析,结果提示小脑扁桃体异位和SEP异常均与侧凸严重程度无关,小脑扁桃体异位与SEP异常无明显相关,P值均>0.05.结论 部分AIS患者存在小脑扁桃体异位或躯体感觉传导通路异常,两者之间并无相关性,可能与AIS的不同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根据囊肿内是否有神经纤维或细胞,骶管囊肿可分为单纯型和神经根型,神经根型骶管囊肿又称Tarlov囊肿,Tarlov [1]通过对30例终丝标本研究后首先描述了这种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7岁.因"右侧胸背部疼痛伴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1周"于2008年7月3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9d前搬运重物数小时后出现右侧腰背部疼痛,疼痛较剧.存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软组织挫伤,给予对症治疗,患者感觉疼痛好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胸椎左侧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通过对病史、查体、X线、全脊髓MRJ等检查,回顾性分析11例特发性胸椎左侧凸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并将相关指标与特发性胸椎右侧凸患者(B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特发性胸椎左侧凸以男性多见,男:女为7:4。11例患者弯型分布为:三弯1例,双弯(胸主弯/代偿性腰弯)2例,单胸弯8例。主弯的上端椎分布于T5-T8,下端椎分布于T11~L3,平均跨度达7.1+1.4节,顶椎分布于T8~T11,单胸弯(75%)型患者中6例顶椎位于T9。与右侧凸型相比,特发性胸椎左侧凸型患者胸椎后凸角(T5-T12)较大(31.20±21.8°VS12.8°±9.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影像学参数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特发性胸椎左侧凸患者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冠状面上,特发性胸椎左侧凸的侧凸模式与右侧凸型相似,呈“镜像”模式;但在矢状面上,特发性胸椎左侧凸型患者胸椎后凸角趋于正常,甚至呈过度后凸,与右侧凸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