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与异丙酚麻醉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直接静脉注射可引起严重的肺损伤和循环衰竭,甚至死亡。将异氟醚溶于20%脂肪乳剂,应用于小鼠、大鼠和猪,麻醉效果确切,而且可避免液态挥发性麻醉药直接静脉注射而导致的损害。但异氟醚在20%脂肪乳中溶解度较小,用药容量较大。本研究小组自1999年以来,将异氟醚溶入30%脂肪乳剂,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前期研究,但大动物静脉注射的麻醉作用尚无定论。本研究拟观察测定Beagle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8%容积比)的麻醉效果,并与临床常用的异丙酚相比较。  相似文献   
2.
<正>1 概述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我国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为了实现国际间医学科研成果的共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必须附有英文摘要。1986年我国发布了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提出生物医学论著必须附有英文摘要[1]。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采用结构式摘要,国内中华医学系列期刊以及国外多数著名医学期刊都明确要求写结构式摘要。本文通过举例来说明结构式英文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患者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及Narcotrend指数(NI)变化,探讨意识消失时年龄与丙泊酚用量和NI的相关性.方法 3~70岁择期手术患者140例,按年龄分为7组,3~10岁组(G1组)、11~20岁组(G2组)、21~30岁组(G3组)、31~40岁组(G4组)、41~50岁组(G5组)、51~60岁组(G6组)及61~70岁组(G7组),每组纳入BMI在正常范围内的男女患者各10例.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20 mg·kg-1·h-1至患者意识消失时停药,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用药前后MAP、HR、NI的变化.结果 患者意识消失时G1组丙泊酚用量明显高于G2~G7组(P<0.01),G2~G4组明显高于G6、G7组(P<0.05).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66,P<0.001).意识消失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缩短.与输注丙泊酚前比较,七组患者意识消失时MAP和NI均明显降低(P<0.05).G1组NI明显高于G2~G6组(P<0.05).年龄与NI无明显相关性(r=-0.082,P=0.289).结论 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不同年龄患者丙泊酚用量和NI不同,年幼患者丙泊酚用量和NI高于其他年龄患者.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麻醉时手术病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感,可诱发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此需要辅助适度的镇静.有研究表明,硬膜外阻滞可增强全麻药的镇静效应[1-2].而硬膜外阻滞范围是否影响全麻药的镇静效应有待进一步探讨.异丙酚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本研究拟评价硬膜外阻滞范围对大鼠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以评价硬膜外阻滞增强全麻药镇静效应是否与阻滞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鼠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鼠尾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的急性毒性并确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_(50)).方法 清洁级SD大鼠60只,按雌雄分层随机分为6组,溶媒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乳化异氟烷组(I_(1~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I_(1~5)组分别单次尾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225.6、192.0、163.2、139.2、118.8 mg/ks,以心电图成一直线判断死亡,采用Bliss法计算乳化异氟烷的LD_(50)及其95%可信区间.C组单次尾静脉注射等容积30%脂肪乳.注射乳化异氟烷后观察2周.结果 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后出现翻正反射消失、呼吸抑制、心律失常或死亡;乳化异氟烷的LD_(50)为170.76 mg/kg,95%可信区间为153.00~190.56 mg/kg.结论 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的LD_(50)为170.76 mg/kg,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呼吸循环抑制.  相似文献   
6.
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麻醉诱导药。但是,芬太尼静脉注射后常引起病人的呛咳反射(fentanyl cough reflex,FCR),而FCR常引起机体内环境瞬间发生剧烈变化,胸膜腔内压明显升高,影响静脉回流,随之导致颅内压、眼内压和腹腔内压力升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但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1990年德国学者Bohrer等。发表了第一篇关于这方面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因此,阐明芬太尼引起FCR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预防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对提高病人麻醉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预防芬太尼诱导引起呛咳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层分为四组:Ⅰ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Ⅱ组为利多卡因0.5 mg/kg,Ⅲ组为利多卡因1.0 mg/kg,Ⅳ组为利多卡因1.5 mg/kg,所有利多卡因组加生理盐水至10ml。实验药物经上肢静脉10s内注入,2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注射时间5s),观察5min,记录呛咳的例数和强度。结果呛咳发生率Ⅰ组为40%(20/50),Ⅱ组为16%(8/50),Ⅲ组为14%(7/50),组Ⅳ为14%(7/50),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三个实验组之间呛咳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其最佳剂量为0.5mg/kg。  相似文献   
8.
丙泊酚对脊髓横断大鼠镇静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脊髓横断大鼠镇静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脊髓横断组(n=10)、假手术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三组之间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所需的时间.结果 脊髓横断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6.34±0.85)mg/kg明显少于假手术组(11.24±1.09)mg/kg和正常对照组(10.76±1.14)mg/kg(P<0.0001);脊髓横断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所需时间(200±41)s也明显少于假手术组(494±46)s和正常埘照组(465±51)s(P<0.01).结论 脊髓横断可显著降低大鼠丙泊酚的镇静用量,可明显缩短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脊髓横断的镇静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去传人理论.  相似文献   
9.
观察在颅脑外科手术中异氟醚低流量(O2流量0.8L/min)与中流量麻醉(O2流量2L/min)相比减少麻醉药消耗量、体温变化和术后寒战发生率的情况,选择ASAI-Ⅱ级颅脑外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两组插管后均以2.0L/min氧流量吸入异氟醚,20min后I组改为0.8L/min氧流量吸入异氟醚作低流量麻醉,Ⅱ组氧流量不变。术中监测病人BP、SPO2、ECG、鼻咽体温(T)、VT、MV、PETCO2、FiO、FiISO、FETISO及新鲜气体流量,观察两组麻醉药消耗量(消耗ISO总量/麻醉时间)、术前和术毕体温、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药消耗量、术毕体温变化及术后寒战发生率均有显著意义。提示,异氟醚低流量麻醉,能减少异氟醚45%的麻醉药消耗量,术毕体温变化轻微,寒战发生率低,在颅脑外科麻醉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四因素综合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四因素综合法[苯巴比妥钠诱导;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损伤;食用白酒为惟一饮用水;饮用水中添加甜味剂]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的方法。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40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5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对照组(Ⅰ组,n=10)、皮下注射NS对照组(Ⅱ组,n=10)、腹腔注射CCl4组(Ⅲ组,n=40)、皮下注射CCl4无甜味剂组(Ⅳ组,n=40)、皮下注射CCl4甜味剂组(Ⅴ组,n=40)。模型制备9周末左心室抽血9~13 ml,测定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并记录9周末大鼠生存情况、模型制备成功情况。结果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Ⅳ组、Ⅴ组的生存率降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总蛋白、红细胞计数、白蛋白降低,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升高(P〈0.01);与Ⅲ组比较,Ⅳ组、Ⅴ组的生存率升高(P〈0.01);与Ⅳ组比较,Ⅴ组生存率升高(P〈0.01)。Ⅲ组、Ⅳ组、Ⅴ组的成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苯巴比妥钠诱导、皮下注射CCl4诱导肝损伤、食用白酒为惟一饮用水、饮用水中添加甜味剂的四因素综合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可明显提高动物生存率,有助于节约实验动物,降低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