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7只雌性SD大鼠,分别在蛛网膜下腔置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布比卡因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行交叉试验。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0.75%布比卡因20μl或生理盐水20μl,10分钟后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两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所需的时间。结果布比卡因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7.6±0.6mg/kg)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10.8±0.8mg/kg)(P<0.01);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所需时间布比卡因组(324±52s)也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499±59s)(P<0.01)。结论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能减少大鼠丙泊酚的镇静用量并缩短眼睑反射消失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蛛网膜下腔利多卡因组(SL组)、蛛网膜下腔生理盐水组(SS组)、硬膜外利多卡因组(EL组)和硬膜外生理盐水组(ES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SL组和SS组分别经蛛网膜下腔注射2%利多卡因20μL和生理盐水20μL;EL组和ES组分别经硬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70μL和生理盐水70μL;随后经尾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四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用钳夹法测定并比较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阻滞平面。结果 40只雄性SD大鼠行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置管后,8只大鼠因模型失败剔除实验。SL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7.61±0.81)mg·kg-1,n=8明显少于SS组(10.13±1.07)mg·kg-1,n=8,P<0.01;EL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7.33±1.01)mg·kg-1,n=8明显少于ES水组(10.40±1.05)mg·kg-1,n=8,P<0.01;而SL组和EL组及SS组和ES组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组和EL组的阻滞平面分别为剑突下(1.5±0.7)cm和(1.2±0.5)cm,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均能减少大鼠丙泊酚镇静催眠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荷包牡丹碱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对大鼠丙泊酚镇静剂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NS组)、0.5%布比卡因组(B组)、荷包牡丹碱组+0.5%布比卡因(Bic组)、NMDA+0.5%布比卡因组(NM-DA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NS组和B组分别蛛网膜下腔注射20μL生理盐水和0.5%布比卡因;Bic组和NMDA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10μL有效剂量荷包牡丹碱和NMDA,15min后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20μL;5组大鼠均于蛛网膜下腔给药后10min行尾静脉注射丙泊酚,比较组间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所需时间.结果 B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的丙泊酚用量(6.72±0.77)mg·kg-明显少于C组(10.94±0.91)mg·kg-1和NS组(10.51±1.01) (P<0.01);Bie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的丙泊酚用量(9.25±1.03)mg·kg-1明显少于C组(10.94±0.91) mg·kg-1和NS组(10.51±1.01)(P<0.01),但是明显多于B组(6.72±0.77)mg·kg-1(P<0.01);NMDA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的丙泊酚用量(17.02±1.25)mg·kg-明显多于C组(10.94±0.91) mg·kg-1和NS组(10.51±1.01)以及B组(6.72±0.77)mg·kg-1(P<0.01);而C组和NS组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减少大鼠丙泊酚的镇静用量;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产生的镇静作用可能与脊髓内的GABAA受体有关,而与NMDA受体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蛛网膜下腔利多卡因组(SL组)、蛛网膜下腔生理盐水组(SS组)、硬膜外利多卡因组(EL组)和硬膜外生理盐水组(ES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SL组和SS组分别经蛛网膜下腔注射2%利多卡因20止和生理盐水201,μL;EL组和ES组分别经硬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701μL和生理盐水70μL;随后经尾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四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用钳夹法测定并比较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阻滞平面。结果40只雄性sD大鼠行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置管后,8只大鼠因模型失败剔除实验。sL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7.61±0.81)mg·kg^-1,n=8明显少于ss组(10.13±1.07)mg·k^-1,n=8,P〈0.01;EL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7.33±1.01)mg·kg^-1,n=8明显少于ES水组(10.40±1.05)mg·kg^-1,n=8,P〈0.01;而sL组和EL组及ss组和ES组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组和EL组的阻滞平面分别为剑突下(1.5±0.7)cm和(1.2±0.5)cm,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均能减少大鼠丙泊酚镇静催眠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序贯法测定大鼠口服(灌胃)HX0969w、磷丙泊酚钠(fospropofol disodium)和丙泊酚乳剂后产生镇静催眠效应的半数有效量(ED\50),并观察3种药物等效剂量(2ED\50)灌胃大鼠后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序贯实验法确定各药物最小剂量和最大剂量后,根据ED\50计算公式计算3种药物的ED\50。选择30只健康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HX0969w组(\n=10)、磷丙泊酚钠组(\n=10)和丙泊酚乳剂组(\n=10)。大鼠灌胃给药后立即观察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表现,并记录镇静催眠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 HX0969w、磷丙泊酚钠和丙泊酚乳剂的ED\50分别为96.5 mg/kg、130.0 mg/kg和113.8 mg/kg。灌胃等效剂量(2ED\50)的HX0969w、磷丙泊酚钠和丙泊酚乳剂后,大鼠翻正反射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是:(10.0±2.9) min、(7.5±2.8) min 和 (16.0±5.9) min;恢复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66.9±21.5) min、(131.9±32.7) min 和(198.9±110.0) min。结论 3种药物灌胃后均可产生镇静催眠作用且安全。两种丙泊酚前药(HX0969w和磷丙泊酚钠)灌胃后的镇静催眠起效时间均快于丙泊酚乳剂,且HX0969w翻正反射恢复最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硬膜外阻滞和静脉全麻时丙泊酚镇静剂量的差异,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择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ASA I级或II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E)和静脉全麻组(G).E组在硬膜外阻滞平面固定后泵注丙泊酚,G组在入室全麻准备完成后直接泵入丙泊酚,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意识消失时E组所需丙泊酚量为(1.10±0.16)mg/kg,G组为(1.72±0.18)mg/kg,二者差异明显(P<0.01).结论 硬膜外阻滞能明显减少所需丙泊酚镇静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量(ED50)和意识消失的全量,并探讨其与剂量关系。方法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n=24),采用序贯给药法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意识消失全量的测定是以20mg/(kg.h)速度泵入丙泊酚直至患者眼睑反射消失,和对呼喊没有反应(意识消失指标)时停止泵药,记录泵入时间并计算丙泊酚用量。结果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和全量分别是1.018mg/kg(95%CI,0.785-1.320 mg/kg)和(1.856±0.265)mg/kg。结论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值为1.018mg/kg,意识消失的全量约为1.8 ED5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门诊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接受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50),分别给予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记录麻醉意识消失和苏醒时间、丙泊酚维持麻醉用量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意识消失时间A组为(58.8±3.8)s,B组为(57.7±5.2)s,无显著差异(P=0.283);苏醒时间A组为(6.0±0.6)min,B组为(5.7±0.4)min,有显著差异(P<0.01)。丙泊酚维持量B组为(0.20±0.03)mg/kg,显著低于A组的(0.52±0.05)mg/kg(P<0.01)。麻醉诱导后2 min,A组MAP从(11.1±0.8)kPa降至(8.0±0.6)kPa(P<0.05),B组MAP从(10.9±0.9)kPa降至(8.3±0.7)kPa(P<0.05)。A组麻醉诱导后26例(52%)SpO2降至90%以下,显著低于B组44例(88%)(P<0.001)。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可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维持量,缩短苏醒时间,有利于病人恢复及早期离院。  相似文献   

9.
丙泊酚麻醉对肝硬化大鼠苏醒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瑞  陈学新  王洁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931-933
目的通过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肝硬化大鼠对丙泊酚麻醉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220 g,鼠龄10-12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10只)和肝硬化组(M组,n=50只)。M组采用四因素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尾静脉注射丙泊酚12.368 mg/kg(2ED50),记录两组大鼠的麻醉作用时间,分别以翻正反射消失和翻正反射恢复作为判断丙泊酚麻醉起效和麻醉苏醒的标准。下腔静脉取血3 m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的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M组大鼠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C组比较,M组大鼠的PA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硬化大鼠可使丙泊酚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肝硬化患者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肝硬化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S、C组分别静注地佐辛0.05 mg/kg、舒芬太尼0.2μg/kg、生理盐水5 mL,之后给予丙泊酚.记录HR、MAP、SPO2、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诱导量及总用量、体动反应等级和麻醉满意度评分,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D组丙泊酚诱导量分别为(85.5±10.6)mg、(87.3±10.7)mg,总用量分别为(121.2±20.3)mg、(127.5±17.6)mg,明显少于C组诱导剂量(101.3±16.6)mg、总用量(147.0±29.4)mg.S、D组体动反应分级低于C组,麻醉满意度评分优于C组(P<0.05).C组呼吸抑制发生率(45%)高于D组(15%)(P<0.05).S组咳嗽反射发生率(45%)高于D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肝硬化患者胃镜检查,可减少丙泊酚用量,提高麻醉满意度,呼吸抑制轻,且不引起咳嗽反射,更适合于肝硬化患者内镜检查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