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7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颞肌筋膜瓣(TMF)是一良好的修复组织缺损的带蒂组织瓣,近年来口腔及颅面修复的来被广泛应用,根据缺损的需要,TMF可设计成不同大小及体积,单一或复合组织瓣,本文就其组织瓣设计及外科手术,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和方法:用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保留牙体广泛缺损的后牙。用铸造桩核恢复残缺的牙体组织,金属烤瓷冠恢复后牙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结果:观察修复3年以上患者61例73颗患儿,成功67颗。结论:尽量利用残余的牙体组织,其不足部分用桩核修复。该方法对后牙残根残冠的保留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管状骨增宽牵引成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管状骨增宽牵引后新骨形成的变化。方法 在成年山羊的后肢放置2只增宽牵引器。实验组9只术后第8天牵引,对照组3只不牵引。牵引完毕后不同时期,各宰杀3只,评价管状骨增宽牵引后新骨形成的质和量。结果 实验组胫骨平均增宽7.83mm,X射线见牵引间隙逐渐变模糊,暴露侧有骨不连,非暴露侧成骨良好,牵引完毕3个月,未暴露侧新形成板层骨与原来胫骨融为一体,而暴露侧骨不连区为致密纤维组织。结论 管状骨增宽牵引成骨后,两侧牵引间隙成骨不一致,良好的血供,对新骨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颏下岛状瓣(submental island flap, SMIF)是面动脉分支颏下动脉恒定供血的轴型皮瓣,与口腔颌面部缺损区相邻,其质地、色泽与头面部相似,血运充分。该组织瓣制备较简单,且成活率高,适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型缺损。然而,国内外对于SMIF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主要集中在颈淋巴转移患者使用该皮瓣的肿瘤安全性、皮瓣的制备方法等方面。为统一和规范SMIF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本文集中国内多家医学院校口腔颌面外科专家的智慧,达成专家共识,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的建立,大型综合医院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功能定位日益凸显,来诊的口腔癌患者常伴有全身情况复杂的系统性疾病,传统的单一诊疗模式难以达到医疗需求。为此,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口腔癌患者的MDT,组织专家制订了本专家共识,对诊疗流程、常见系统性疾病的诊治等给出了规范化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钠预防兔颞下颌关节开放术术后关节粘连的效果,为预防颞下颌关节开放性手术术后粘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新西兰兔24只,行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切除术,分3组分别植入不同材料,低分子透明质酸钠(A组),高分子透明质酸钠(B组),生理盐水对照(C组).在术后1周、2周、4周、8周处死动物,切取关节组织,进行大体标本和光镜观察,同时切取关节囊以及关节囊外侧的疤痕组织进行生化分析.结果 大体观察发现对照组关节囊外侧结缔组织较韧,形成明显的疤痕组织,较其它两组明显.低分子透明质酸钠和对照组出现明显纤维性粘连样改变,高分子透明质酸钠组无明显变化.高分子与低分子透明质酸钠组之间,以及高分子透明质酸钠组与对照组之间羟脯氨酸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钠能减少髁突表面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降低关节囊组织的瘢痕化,减轻关节粘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霉素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Fadu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初步探讨盐霉素在HN-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盐霉素(2、4、8、16μMmol/L)作用于Fadu细胞,分别处理12、24、36、48 h,用MTT法检测盐霉素对Fadu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测定盐霉素对Fadu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盐霉素对Fadu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盐霉素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Fadu细胞的增殖(P<0.05),使Fadu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盐霉素还使MMP-7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盐霉素可以降低Fadu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该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可能与下调MMP-7和MMP-9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癌扩大切除颈部淋巴结观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5例早期口腔癌患者,男性20例,女性25例,其中舌癌18例,下颌牙龈癌8例,上颌牙龈癌7例,口底癌6例,颊癌3例,软腭癌3例。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原发灶外1cm扩大切除术,不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最长5年,最短1年。结果 3例患者1年后失访。在随访期内有1例舌癌患者扩大切除原发灶后2个月复发,41例患者随访期内原发灶控制良好。有6例舌癌患者,术后3个月内出现颈部以及颌下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并且伴有疼痛,1例下颌牙龈癌的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均行治疗性颈清术,病理证实均为颈部转移淋巴结,其余35例患者在随访期内颈部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早期口腔癌患者可以单纯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术后进行密切随访,如有颈部肿大淋巴结,应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小型猪建立管状骨垂直牵张成骨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6只巴马小型猪,随机选择一侧胫骨,进行胫骨切开术及安置牵引器,术后每日牵引2次,每次牵开0.4mm,连续牵引20日,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获取双侧胫骨标本,测量胫骨宽度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经牵引,实验组胫骨直径明显大于正常胫骨。组织学观察发现,非暴露侧成骨较好,暴露侧成骨不连续。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操作容易、效果稳定可靠的建立管状骨垂直牵张成骨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实习医师临床能力培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医学生的毕业前临床实习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是口腔医学生实现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关键时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性环节^[1]。近年来口腔医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价值趋向、价值观、就业政策和就业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