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肿瘤多药耐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2].肿瘤细胞耐药性可分为内在性耐药(intrinsic drug resistance)和获得性耐药(acquired drug resistance)两类,即原发的存在于某些肿瘤中的耐药,称为内在性耐药;继发于化疗后的耐药,称为获得性耐药.  相似文献   
2.
报道148例先天性巨结肠症Ikeda术式根治及随访结果,该术式重建直肠腔容量增大,无闸门及盲袋。术后并发症少。随访中排便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3.
观察大鼠小肠广泛切除术后血清胃泌素和结肠粘膜代偿性改变的动态变化规律,发现术后14天内血清胃泌素稍低于正常组,从第14天开始血清胃泌素升高加快,至21天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28天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胃泌素变化与术后结肠粘膜DNA、RNA变化呈正相关关系(P<0.001),提示高胃泌素血症可能是引起小肠广泛切除术后结肠粘膜代偿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基础医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基础医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思路。重新确立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紧紧围绕医学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施实验室建设。打破传统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格局 ,组建全校共用、学院直管的机能实验室、形态实验室 ,配置先进的实验设备 ,建立稳定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 ,并对实验教学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多药耐药基因过度表达是恶性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恶性肿瘤药物敏感性的检测仍依靠病理标本,非手术病例或长期化疗病人肿瘤细胞的耐药情况得不到明确诊断。本研究通过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粒细胞(PBMC)、CD4+、CD8+细胞与肿瘤组织P-糖蛋白在化疗中的动态变化,试图寻找诊断肿瘤多药耐药的新途径。本文对23例患者采用免疫组化(IC)检测PBMC、CD4+、CD8+及肿瘤组织的P-糖蛋白,28例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PBMC、CD4+、CD8+细胞P-糖蛋白,用免疫组化测定相应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热休克对人胶质瘤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热休克人胶质瘤细胞的方法,观察热诱导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在人胶质瘤细胞的表达。方法:经43℃热处理2h的人胶质瘤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SP70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热休克蛋白人胶质瘤细胞表达阳性率为(39.40±14.40)%,对照组为(8.50±4.60)%及HSP70mRNA表达光密度值为0.23±0.05,对照组为0.13±0.03与内参照βactin比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结论:热休克的方法可以明显诱导人胶质瘤细胞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四种耐药基因蛋白P gp、MRP1、LRP和GST π在卵黄囊瘤组织的表达与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2例卵黄囊瘤组织不同结构的P gp、MRP1、LRP和GST π的表达情况。 结果 ① 32例卵黄囊瘤均可见疏松网状结构及嗜酸性透明小体 (10 0 % ) ,S D小体 2 6例 (2 6 /32 ,81.3% ) ,腺体、腺样结构 2 2例 (6 8.8% ,2 6 /32 ) ,乳头状结构 13例 (4 0 .6 % ,13/32 ) ,富于细胞的实性结构 15例 (4 6 .9% ,15 /32 ) ;②P gp、MRP1、LRP和GST π在不同的结构中表达不同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P gp、MRP1、LRP和GST π在卵黄囊瘤组织不同结构表达的差异 ,有助于临床的个体化治疗和化疗效果的预测 ,有助于临床个体化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苯扎氯铵对大鼠结肠神经及平滑肌的影响。方法8~9周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麻醉下开腹,实验组用0.1%苯扎氯铵处理大鼠降结肠浆膜40min,温盐水冲洗后关腹,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苯扎氯铵。分别于术后1、2、3、4、8周取处理段结肠行组织学检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hE)、巢蛋白(nestin)、乙酰胆碱M3受体(Chrm3)的表达,循环水浴药理学检测平滑肌收缩功能变化。结果苯扎氯铵处理后1周,大鼠结肠神经节细胞明显减少、空泡变,3周后完全消失;结肠平滑肌对乙酰胆碱敏感性增强。结论采用0.1%苯扎氯铵可使大鼠结肠产生去神经作用,结肠平滑肌对乙酰胆碱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aneous analgesia,PCIA)对学龄前胆总管囊肿患儿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 (n=20),镇痛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配方为舒芬太尼2 μg/kg+曲马多5 mg/kg+地塞米松5 mg+昂丹司琼4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C组不予术后镇痛;收集术前1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患儿Wong-Baker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资料,并随访分别在T1-T4各时间点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其血浆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结果:2组患儿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Wong-Baker评分在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及分组与时间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儿血浆NE和5-HT水平在不同组别和不同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E、NE、5-HT水平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同一时间点行两两比较,T2-T4时P组患儿Wong-Baker评分和血浆NE、5-HT水平[(3.90±1.65)、(3.10±1.37)、(1.50±1.28)分;(514.13±75.32)、(441.32±69.53)、(364.83±49.33) pg/mL;(262.35±30.31)、(209.38±39.02)、(199.48±30.94) pg/mL]均显著低于C组[(5.30±1.63)、(4.50±1.10)、(2.40±1.23)分;(574.71±100.95)、(483.56±53.47)、(404.61±59.36) pg/mL;(290.81±47.31)、(248.40±48.52)、(232.16±33.75) pg/mL;P<0.05]。2组镇痛相关不良反应、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组患儿术后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C组(P<0.05)。患儿血浆NE、5-HT水平与Wong-Baker评分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1=0.38、r2=0.56(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PCIA用于学龄前胆总管囊肿患儿术后镇痛是安全的,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促进其术后恢复,并减轻术后应激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钙视网膜蛋白在小儿肠无神经节细胞症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确诊小儿肠无神经节细胞症、肠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症患儿术前直肠黏膜活检标本中钙视网膜蛋白的表达情况和HE染色结果、根治术或造瘘术后病变段钙视网膜蛋白表达情况和病理检查HE染色结果。结果①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中术前直肠黏膜活检检查钙视网膜蛋白的表达在所有病例中阴性表达11 1/114例,HE染色未见神经节细胞112/114例;根治手术后痉挛段肠壁中钙视网膜蛋白均呈阴性表达133/133例,HE染色未见神经节细胞133/133例,而在扩张段的肠壁中钙视网膜蛋白的表达均呈阳性表达133/133例,HE染色可见发育正常的神经节细胞133/133例;②肠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症中术前直肠粘膜活检钙视网膜蛋白表达阴性4/4例,HE染色见到发育不良神经节细胞1/4例,其余3例均未见到神经节细胞;根治术或造瘘术后病变段钙视网膜蛋白表达阳性42/42例,HE染色见到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或减少42/42例。结论钙视网膜蛋白染色可以作为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诊断依据之一,但仍然有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可能,特别是在术前直肠粘膜活检的应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