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近期副作用。方法对42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受伤时间及本人意愿分为应用甲强龙的治疗组和未应用甲强龙的对照组,并观察其近期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的肺部感染(9例)、泌尿系感染(10例)等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升高,住院时间[(25.2±5.4)d]显著延长。结论大剂量应用甲强龙能增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但未增加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这些副作用明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但未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内踝骨折属关节内骨折,为了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就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为达到此目的,骨折常需要进行牢固固定,内踝多钉固定犤1犦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本组采用手术治疗2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9~56岁。采取两枚螺钉固定者12例,其中10例为单纯内踝骨折,伴有高位腓骨骨折2例。按lauge-hansen分型,其中旋后内收型2度4例,旋前外展型1度2例,旋前外旋型1度4例,旋前外旋型3度2例。采取一枚螺钉固定者10例,其中旋前外展型1度2例,旋后内收型2度2例,旋前外旋型1度6例。1.2两枚螺钉固定手术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渗漏率。方法对55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650椎)、爆裂性骨折(61椎)患者施行PVP(201椎)或PKP(510椎)。术后对责任椎常规复查X线片。结果骨水泥渗漏共135椎(18.99%),其中PVP 72椎(10.12%),PKP 63椎(8.86%)。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渗漏类型:椎体周缘型75椎(10.55%),椎间隙型25椎(3.52%),椎管型16椎(2.25%),针道型10椎(1.41%),椎间静脉型9椎(1.26%),无椎间孔渗漏。以L145椎为最多(33.33%)。有3例患者出现胸闷,吸氧后缓解;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结论虽然椎体强化术术中骨水泥渗漏率较高,但椎管内及椎间孔渗漏率较低,因此渗漏产生明显临床症状者较少。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患者平均年龄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极易发生髋内翻[1]。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2],因此,对于此病的治疗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0.25pvp-I,1‰新洁而灭,75%酒精对新鲜创面浸泡消毒的疗效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对兔背部沾染创面,污染创面及无菌创面,随机选择三种消毒液进行创面浸泡消毒,观察创面污染情况,并定期切取创面组织进行光镜,电镜观察,作抗哆裂强度测试。结果:三种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创面化脓性感染率差异有显性,以0.25%pvp-I 组为最高,75%酒精浸泡组最低。无菌创面光镜电镜下观察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抗哆裂强度测试差异无显性。结论:0.25%pvp-I应用于新鲜渗血创面的浸泡消毒疗效不可靠;75%酒精浸泡消毒,其效果明显优于0.25%pvp-I,好于1‰新洁而灭;浸泡5min,三种消毒液对创面愈合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合并脊柱侧弯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合并脊柱侧弯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腰腿疼痛程度,采用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并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Cobb角,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ODI及Cobb角。末次随访采用Nakai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4.17±1.08)个月。术后第1天腰腿痛VAS评分、ODI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及Cobb角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及Cobb角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Nakai疗效评估:优16例,良3例,中1例。结论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合并脊柱侧弯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开放性胫腓骨双骨折常为高能量损伤,软组织损伤以前内侧为重,因极不稳定,一般采取内固定治疗。钢板固定简便方便,故仍被较多地采用。本文就钢板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手术切口、钢板置入位置选择及腓骨固定的必要性进行探讨。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女17例;年龄17~65岁。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Ⅰ型36例,Ⅱ型19例,ⅢA型4例。均急诊行切复钢板内固定术。小腿前内侧切口、胫骨内侧钢板固定24例,小腿前外侧切口、胫骨钢板外侧固定35例。2.手术方法:小腿前外侧切口及胫骨钢板外侧固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总结76例毁损性手外伤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部外伤性大面积复合组织毁损临床并不少见,如何早期有效地修复毁损组织并重建手部功能,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对76例手部急性外伤性大范围复合组织毁损的患者,采用急症、亚急症(伤后三天内)吻合血管组织移植的方法一期修复毁损组织并重建手部功能,取得了移植组织全部成活,无一例感染,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减压后在硬脊膜外进行颗粒骨植骨融合的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对35例胸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患者在硬脊膜外及相邻椎板间颗粒骨植骨融合,男24例,女11例;年龄18~58岁,平均37岁。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观察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有无植骨所造成的医源性椎管狭窄。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25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患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CT提示无植骨造成的医源性椎管狭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1%恢复至98%;Cobb角由术前平均25.2°恢复至术后1.6°,且内固定拆除后伤椎高度无丢失。按Frankel分级: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及骨折脱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1~3级。结论:脊柱后路减压患者采用硬脊膜外颗粒骨植骨融合重建了椎管,增加了脊柱稳定性,融合率高,而且不会造成医源性椎管狭窄,是一种简便、可靠、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