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补肾壮骨汤对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骨折(OTCF)临床的影响。[方法]以"补肾壮骨汤"为首输关键词,以"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等为次输关键词,全面搜索补肾壮骨汤对OTCF患者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一般特征,对文献资料所提取的治疗有效率、骨密度、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治疗安全性(新发骨折率)等观察指标进行Meta分析处理与分析。[结果]共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范畴,文献总样本量1 037例。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OR=4.63,95%CI[2.92,7.36],P0.000 01]、改善骨密度[MD=0.08,95%CI[0.06,0.1],P0.000 01]、降低ODI指数[MD=-2.34,95%CI[-3.49,-1.19],P0.000 01]、降低新发骨折率[OR=0.08,95%CI[0.11,0.44],P0.000 01]。[结论]与单纯椎体成形术治疗相比,补肾壮骨汤辅助椎体成形术在OTCF患者治疗中,可提升患者术后骨密度、改善胸腰椎功能障碍和降低术后新发骨折率,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3.
混合方法研究(MMR)作为第三种研究范式,是指将定量和定性研究混合或结合到一个单一的研究中。近年来,MMR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与单独使用定性或定量研究相比,MMR可以用来说明某一特定现象的不同方面或从不同的角度阐明问题,获得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而MMR系统综述(MMSR)也被研究者青睐,因为通过MMSR可以综合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大量信息,并产生指导决策的证据。严格评价工具使MMSR研究人员能够评估所纳入原始研究的可信度和相关性。混合方法评价工具(MMAT)为MMSR严格评价阶段的一种工具,可以对定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研究、定量描述研究和MMR 5类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针对每个纳入的研究,在回答两个筛选问题后,选择适当的研究类别进行评估,然后依照所选类别的标准进行评分。本文全面介绍新版MMAT,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MMR和MMSR在我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 维生素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骨折、跌倒和肌无力等相关。此外,其与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关联性也逐渐被关注。 目的 探讨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该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生活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和丰台区开展的BEYOND研究数据库,纳入≥60岁的1 066例老年人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资料,包括人口和社会经济学特征、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左右手握力、坐立试验、随访2年的跌倒史和骨折史。依据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将受试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并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对受试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1 066例受试者中,维生素D缺乏组729例(68.39%),维生素D不足组291例(27.30%),维生素D充足组46例(4.32%)。三组受试者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ST)、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左髋整体T值、右髋整体T值、左手握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疼痛不适维度和EQ-5D效用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维生素D充足组EQ-5D效用值均高于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不足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水平是老年人EQ-5D效用值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分别为68.39%和27.30%,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人骨密度、握力与EQ-5D总效用值相关。尽早筛查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并及时补充足够摄入量对维持并提高该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饮品摄入对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共筛查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10个社区中老年人1 642例,问卷内容包括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和饮品饮用习惯(奶制品、豆浆、红茶、绿茶、咖啡及碳酸饮料)等。结合骨密度检测结果,对比分析骨量正常与骨质疏松人群的一般特征、饮品摄入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被调查人群骨量疏松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1 540例符合研究方案,其中骨质疏松人群521例,骨量正常人群305例,男性208例,女性618例,平均年龄为(63.0±7.2)岁。两类人群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是否绝经、绝经年限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χ2检验,骨质疏松人群经常饮用红茶与绿茶的比例低于骨量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全人群中经常饮用奶制品可能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β=?0.44,OR=0.64,P=0.017),女性人群中经常饮用咖啡可能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β=?1.46,OR=0.23,P=0.032)。结论 北京市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除受到性别、年龄、 体质指数、绝经年限等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居民饮品摄入习惯密切相关,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独活-桑寄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活性成分,并通过筛选分析阐述独活-桑寄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中药独活、桑寄生的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中药数据库TCMSP、BATMAN检索出,骨质疏松症的预测靶点通过疾病靶点数据库Gene Cards检索出,将药物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利用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3.6.0整理并筛选出核心成分及有效靶点,再将有效靶点通过Omic Share云平台进行GO富集分析、David6.8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独活和桑寄生活性成分根据筛选条件得到核心成分共3个,分别为槲皮素、蛇床子素和补骨脂素;核心靶点24个,包括PTGS2、PTGS1、ESR1、ADRB2等;获得2 509条GO生物过程,包括对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对有机物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反应等; 193条分子功能,包括对酶结合、同一蛋白结合、信号受体结合等; 113条细胞组成,包括膜筏、膜微区、膜区等;获得KEGG信号通路12条,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关键通路。结论独活和桑寄生配伍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通过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邹本责教授重视临床表现及其相关疾病,以中药、中成药、西药互补,应用手法治疗,颈椎牵引等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无效后明确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治疗,灵活选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虹教授是山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专家,主任中医师,教授.其精通经典,博览中医各家学说,临证经验丰富,尤擅用经方治疗妇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蒲地蓝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SinoMed、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中的蒲地蓝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名研究者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资料提取,再使用RevMan 5.3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对符合Meta分析标准的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71篇文献,最终纳入63篇文献,选取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3个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单用蒲地蓝口服液或者联合西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但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用利巴韦林。结论:蒲地蓝口服液或者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西药治疗,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具有较大异质性,其结果不能作为临床参考证据,还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s去获取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