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实验性骨折愈合研究中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的技术与方法。方法以成年兔胫骨骨折外固定为模型,术后分别以Tetracydin(TC,黄色,25mg/kg)、Calcein(CG,绿色,10mg/kg)、Xylenal(XO,桔色,90mg/kg)、Alizarin—complen(AE,红色,30mg/kg)四种荧光染料于兔颈部皮下定期注射;并于术后第3、6、12及24周活杀动物,解剖出胫骨,梯度乙醇脱水、脱脂,甲基丙烯酸甲脂包埋,切片厚度40~100μm,打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摄像;同时通过组织学观察、X线摄片了解骨愈合速度与质量。结果顺序性荧光标记显示,加压组中钙化的内、外骨痴均于术后第2周出现于截骨处的远、近断端,但尚未形成骨性连接。亦无骨皮质的改建。外骨痴增生停止于术后12周,且骨皮质的改建至12周已渐减少.至术后24周已基本完成;对照组:内骨痴于术后第3周出现于截骨处远、近断端,无钙化的外骨痴形成,亦无骨皮质的改建;外骨痂增生停止于术后12周,骨皮质改建至24周尚未完成,其结果与组织学观察、X线摄片具有一致性。结论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技术可以从细胞水平判断新骨的开始时间、骨生长速度及生长方向,并能节约实验动物数量,是实验性骨折愈合研究中较为理想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点,为利用猪的实验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从猪的髂嵴穿刺取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后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的细胞.检测细胞周期,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 12~14d达到融合,传代后仍具有分化成骨的能力,细胞周期显示有80%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体外培养猪的MSCs具有分化成骨的潜能,生长稳定,传代后仍保持未分化状态.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为基础研究和组织工程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60Coγ射线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放射性骨损伤的发病机制,探讨骨折合并射线损伤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用^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3、6、9、12Gy,以建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受射线作用的实验模型;同时,观察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改变,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胞质内表达量,以及细胞内钙离子的含量。结果:成骨细胞受射线照射后,其ALP活性明显降低,且与照射剂量呈明显量效关系,3Gy组抑制率为31.59%,而12Gy组则为84.95%;BMP、TGF-β1的表达量下降,但与照射剂量无明显量效关系;胞质内钙含量亦降低,但受照各组间的抑制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射线对成骨细胞具有直接损害作用,放射性骨损伤的重要方面就是射线对成骨细胞的主要功能酶ALP活性的损害,抑制BMP、TGF-β1等生长因子的合成,且干扰细胞内第二信使钙离子,从而致骨组织的再生重建机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骨损伤愈合能力降低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放射性骨损伤 (RBI)愈合能力降低的机制。方法 6 0 Coγ射线 15Gy单次照射并致兔右胫骨骨折 ,以半环槽氏外固定器固定 ,未照射组为对照组。术后 3d、1、3、6、12、2 4周通过组织学、血流量测定及免疫组化 (BMP与TGF β1)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骨折愈合较对照组晚 12~ 16周 ,且骨折端血流量明显降低 ;BMP与TGF β1的表达亦低于对照组。结论 RBI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是骨组织血运障碍与抑制BMP与TGF \| β1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轴向加压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特别是经皮穿针骨外固定加压具有对骨折端血供无明显干扰,术后可对加压量进行调整,及应力遮挡小等优点已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轴向加压量与骨愈合的相关性尚鲜有报道。本实验旨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条件下,通过组织学结构观察和生物力学测试等手段,了解不同的加压量对骨愈合的影响规律,探讨其最佳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医学教育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基础医学理论、临床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医疗实践是培养未来医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教学方式有:见习课程、实习、专科进修、临床研究生教育等,而见习是医学生首次接触临床的桥梁课.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学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近五年来本科医学生在我院的见习教学为资料,简要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提高临床见习课程教学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严重脊柱骨折是致残率较高的损伤之一.我院1976~1986年共收治脊柱损伤180例,其中113例合并脊髓损伤.近年来对脊柱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加深了对不稳定骨折的理解,从而能正确的选择手术适应证.为此,本文试图对我们应用的几种内固定器材进行比较,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猪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潜能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建立猪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点,为利用猪的实验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猪的髂嵴穿刺吸取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后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的细胞。检测细胞周期,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12~14d达到融合,传代后仍具有分化成骨的能力,细胞周期显示有80%的细胞处于GO/G1期。结论:体外培养猪的MSCs具有分化成骨的潜能,生长稳定,传代后仍保持未分化状态.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为基础研究和组织工程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10.
在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抽取小型香猪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及培养扩增后,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5-BardU)标记技术进行细胞标记。将已标记的细胞以注射方式回植到提供骨髓的香猪的皮内及皮下,分别于注射后1,2周取材,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5-BrdU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研究。结果:大多数5-BrdU阳性细胞聚集在真皮中的小血管周围。但有少数5-BrdU阳性标记细胞出现在表皮的棘层和颗粒层,并同时表达角蛋白,结论:在皮肤微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表歧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