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PET-CT明确18F-氟脱氧葡萄糖在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中摄取程度,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60例受检者,包括正常对照者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病例54例。测定主动脉壁粥样硬化部位标准化摄取值(SUV)和CT值,并依据CT值将54例主动脉壁局部18F-FDG高摄取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例分成3组,软斑块组CT值小于60HU,中等斑块组CT值介于60 ̄100HU之间,钙化斑块组CT值大于100HU。第4组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软斑块组42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553±0.486;中等斑块组30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393±0.296;钙化斑块组36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354±0.189;正常对照组33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102±0.141。多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8.909,P=0.000);正常组与各斑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摄取,其中软斑块对18F-FDG的摄取最高,提示18F-FDG PET-CT是诊断不稳定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价值方法。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显像在鼻咽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在鼻咽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5例鼻咽癌PET与同期CT、MRI、骨ECT诊断结果比较分析,全部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35例鼻咽癌PET与临床和CT、MRI、骨ECT诊断相符31例(88.6%),诊断不符4例(11.4%),其中真阴性2例和假阴性2例,1例ECT疑为多处骨转移,PET未发现核素浓聚改变,随访排除了骨转移;1例MRI疑为复发,PET未发现核素浓聚改变,病理及随访排除了复发;1例CT诊断肝转移,1例MRI诊断桥脑转移,PET均未发现核素浓聚改变.PET检测出CT、MRI和ECT未发现的转移灶6例(17.1%).结论:18F-FDG PET对鼻咽癌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在诊断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方面优于CT和MRI;诊断肝、脑转移有假阴性表现,提示PET应结合CT、MRI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PECT/CT 心肌灌注显像在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观察组)的SPECT/CT MPI结果,并将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功能参数与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6例心肌缺血患者均为可逆性心肌缺血,共计70段,其中多壁段缺血的患者占83.3%(30/36)。(2)70个缺血壁段中,心尖部缺血占25.7%(18/70),前壁缺血占31.4%(22/70),下壁缺血占27.1%(19/70),侧壁缺血占12.9%(9/70),间壁缺血占2.9%(2/70)。缺血评分为1分、2分、3分者分别占85.7%(60/70)、11.4%(8/70)和2.9%(2/70)。(3)两组的左心功能参数:负荷LVEF、静息LVEF、负荷EDV、静息EDV、SSS和SDS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SPECT/CT MPI特点是以多壁段受累为主的、可发生在任何壁段的可逆性心肌缺血,缺血程度较轻,且可能同时伴有左心功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谭家驹  冯彦林  朱正 《广东医学》1999,20(8):600-601
目的 采用^99mTc-培谱利欧霉素进行SPECT肺癌显像,分析^99mTc-PPM在体外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及与肺癌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28例肺癌与14例良性病变患者均进行SPECT早期及延迟平面及断层显像。结果 ^99mTc-PPM肺癌延迟摄取比值对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为85.7%,肺癌DNA含量指数与延迟UR相关系数r=0.36,异倍体细胞的发生率为84.2%。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ROC曲线比较18F-FDG PET/CT、99Tcm-MDP骨显像及二者联合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方法 296例恶性肿瘤患者在2个月内同时接受了18F-FDG PET/CT和99Tcm-MDP骨显像,对2种显像结果 按5分法(0分:骨转移阴性,1分:可能阴性,2分:不能确定,3分:可能阳性,4分:肯定阳性...  相似文献   
6.
PET/CT在肿瘤放疗和疗效评估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放射肿瘤学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愈显重要。X线、CT、MRI、B超等传统形态学检查往往不能可靠地用来进行肿瘤分期和肿瘤疗效的评价。PET/CT将PET功能代谢信息与CT解剖结构信息结合在一起,更准确地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在肿瘤放疗前分期、放射敏感性及预后判断、放疗计划的优化及放疗后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显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临床怀疑肺部肿瘤患者术前18F-FDG符合显像结果,观察各种病变摄取18F-FDG的情况及特征.结果98例被怀疑肺部肿瘤的病例中确诊为肺癌60例,其18F-FDG符合显像结果全部为阳性;肺部良性肿瘤9例,8例为阳性;确诊为肺结核20例,11例显像阳性;炎症9例,4例显像阳性.结论18F-FDG符合显像诊断肺部肿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肺癌的分期亦具有重要的价值,但须结合临床对显像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肺癌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PET/CT显像的图像融合精度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模拟和临床实际应用状态,测试3D全身显像方式PET/CT显像图像融合精度.方法:用测试模型及其配套的22Na固体点源,模拟人体宽度和厚度,采集点源PET/CT图像数据;然后将相同的点源置于检查床两测的床垫下,在检查床无负重和负重85 kg时,分别采集PET/CT图像数据.重建图像后,在PET/CT融合图像的三个断层面分别寻找CT和PET点源图像的中心,测量二者中心偏差的mm数,即PET/CT图像融合精度.结果:PET和CT两种模态融合图像肉眼可见较明显的错位.模型点源PET/CT融合图像最大偏差为(4.25±0.26)mm、检查床无负重时为(3.96±0.26)mm,检查床负重85 kg时为(5.36±0.26)mm.结论:本研究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测量PET/CT图像融合精度,并有效地指导PET/CT仪器的验收和故障检测等.  相似文献   
9.
99mTc-HL91肺显像在肺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 99mTc -HL91肺显像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7例肺良性病变及 90例肺部恶性肿瘤 (81例原发性肺癌 ,9例肺部转移性瘤 )患者在给药 99mTc -HL91(92 5MBq)后 180min完成前位和后位静态显像。计算病灶和对侧正常肺组织摄取 99mTc -HL91的放射性计数比值 (T/NT)。结果  99mTc -HL91在肺良性病变的T/NT值为 1.15± 0 .2 5 ;肺恶性病组T/NT为 1.4 5± 0 .2 2 (与良性组比较P <0 .0 0 1,t=4 .998) ,其中鳞癌 1.4 7± 0 .2 7(与良性组比较P <0 .0 0 1,t =4 .137) ,腺癌为 1.4 0± 0 .2 5 (与良性组比较P <0 .0 1,t=3.2 74 ) ,转移性病变为 1.4 6± 0 .2 2 (与良性组比较P <0 .0 1,t =3.12 8)。目测法分析 99mTc -HL91肺显像诊断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 93.3% (84 / 90 ) ,特异性为 6 4 .7% (11/ 17) ,准确性为 88.8% ;炎性假瘤是最主要的假阳性病变。结论  99mTc -HL91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病变具有明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18F-FDG标准化摄取值在不同衰减校正方式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应用X线CT和Cs透射数据对PET发射数据进行衰减校正时,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差异。方法以Philips圆柱体空心SUV校正模型和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PET/CT全身三维显像模式中,分别用X线CT和137Cs透射数据做PET发射数据的衰减校正(CTAC和CsAC)。分别在CTAC及CsAC均匀水模的中心15层横断面图像的相同位置,以及所有患者相同部位的肌肉、脂肪、肠道、肝脏、肺、心肌、脑、骨等不同密度的正常组织中,划取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通过计算机自动测量各ROI的平均SUV,并在CT横断面图像的相应位置测量人体组织的平均CT值。然后将所有被测人体组织分为软组织和骨组织两组,分别比较分析各组中CTAC和CsAC平均SUV的差异,及这种差异与CT值的相关性。全部采用临床全身显像的三维重建算法来重建图像。结果模型研究结果:在不同活性时,CsAC方式均能得到稳定可靠的SUV。而CTAC方式得到的SUV随着放射性活性水平降低,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单位活度6.253MBq/kg至4.292MBq/kg之间,即制造商推荐的标准给药活性(5.18MBq/kg体重)附近,CTAC和CsAC方式测得的SUV相同;患者研究结果:除脑组织以外的所有软组织中,CTAC的平均SUV较CsAC者低17%(t=-5.328,P=0.000),相应部位所测得的CT值为-850~68Hu[平均(-87±295)Hu],平均SUV的差异与相应的CT值呈负相关(r=-0.237,P=0.000);在骨组织中,CTAC的平均SUV较CsAC者高16%(t=7.960,P=0.000),相应部位所测得的CT值为105~550Hu[平均(334±151)Hu],平均SUV的差异与相应的CT值呈正相关(r=0.539,P=0.000)。结论①不同活性水平时,CsAC方式的SUV稳定、可靠,而CTAC方式的SUV稳定性和可靠性差;②模型模拟标准临床显像程序来测试PET/CT定量指标的稳定性具有明确的实用价值;③呼吸运动和组织衰减系数由低能向高能转换过程所带来的误差等,也是影响CTAC方式SUV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