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细胞凋亡与冠心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凋亡是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细胞自我解体的过程,心肌细胞凋亡常见于冠心病,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有两种途径:死亡受体和线粒体扩大。凋亡由促凋亡和抗凋亡刺激因素、细胞内凋亡信号激活剂和抑制剂所调节。心肌细胞凋亡的治疗靶标为抑制促凋亡因素、破坏凋亡途径、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心肌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和瓦解凋亡信号。  相似文献   
2.
兔慢性肾衰竭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结扎兔肾动脉分支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为慢性肾衰竭组(CRF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CRF组结扎左肾动脉分支同时切除右肾,术后动态观察兔主动脉、残余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肾功能等指标。结果:CRF组兔术后血清BUN、Scr逐渐升高,肾脏病理逐渐出现明显的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主动脉逐渐出现内皮细胞脱落、脂纹、粥样斑块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结论:通过结扎兔左肾外动脉分支和切除右肾一次完成的方法可成功建立CRF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与心力衰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 胞凋亡 (cellapoptosis) ,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 grammedcelldeath) ,是多细胞生物体细胞自我有效解体的一种过程。自细胞凋亡概念提出之后有许多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近年来 ,细胞凋亡与心力衰竭关系研究成为热点之一。1 细胞凋亡的鉴别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凋亡细胞经历一系列生化反应 ,许多生化指标在检测凋亡细胞方面是有用的。特别是凋亡细胞特异性膜磷脂能被标记蛋白所检测 (如磷脂酰丝氨酸被荧光标记annexinV所检测 ) ,DNA断裂成特异性片段是酶联反应的基础 (如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ermi…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急性压力超负荷后心肌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和心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变化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与不伴水肿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 将病理诊断明确的170例DN患者分成水肿型DN组(edema DN,E-DN)和非水肿型DN组(nonedema DN,NE-DN),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差异.结果 与基线值比较,E-DN组肾脏病理改变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BP)、总胆固醇(TC)、24 h尿蛋白定量>3.5g的百分比等均显著高于NE-DN组(P <0.05,P<0.01),而eGFR和血浆白蛋白(ALB)、尿比重、尿渗透压等均显著低于NE-DN组(P <0.05,P<0.01).随访2年,E-DN组eGFR下降速率均显著大于NE-DN组(P<0.05),肾脏终点事件发生率、肾外并发症发病率也显著高于NE-DN组(P<0.05).生存分析显示E-DN组预后差(X2=17.460,P<0.01).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肾活检时ALB(RR=0.938,P=0.004)、eGFR(RR=0.985,P<0.01)、肾脏间质病变(RR=1.236,P=0.012)、TC(RR=1.192,P=0.015)、水肿(RR =6.412,P<0.01)是DN肾脏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有水肿的DN患者较不伴有水肿的DN患者血糖控制较差、ALB低、脂质代谢紊乱、肾脏间质病变重、肾脏中位生存时间短,水肿为影响肾脏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腰穿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 5~ 10 ml,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置换 5~ 10轮 ,每次置换出脑脊液总量为 4 0~ 10 0 ml,总疗程为 3~ 7次。结果 :10 4例经脑脊液置换后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迅速缓解 ,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明显减少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或 P <0 .0 5 )。结论 :应用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迅速缓解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及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按冠脉主要分支最大狭窄程度不同将冠心病(CHD)分为明显狭窄 组(OS)和杉反狭且(MS),探讨血脂(CH、T G、HDL-ch)、载脂蛋白(apoAI、 aboB)及纤维蛋白原(Fg)对红细胞流变特性的作用。结呆显示:CHD两组的红细 胞集率升高与Fg相关;TG可能是影响红细胞变形指数(DI)重要因素之一。随冠 脉狭窄程度加重,HDL-ch、apoAI、apoB对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影响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兔血清对其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核因子κB (NF-κB)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建立慢性肾衰竭兔模型,采集血清。采用原代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慢性肾衰竭兔血清刺激不同时间,四甲基偶氮噻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慢性肾衰竭血清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观察NF-κB p65核转位。 结果 (1)在较低浓度(≤10%)时,慢性肾衰竭兔血清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但血清浓度继续增加后,对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却明显减弱,与正常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Hoechst33342染色表明,慢性肾衰竭血清在低浓度时(≤10%)细胞凋亡率和正常血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高浓度(>10%)时,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增加,与正常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慢性肾衰竭血清刺激24 h后,低浓度促进PCNA、NF-κB p65蛋白表达,高浓度抑制PCNA、NF-κB p65表达,与正常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4)10%慢性肾衰竭血清与平滑肌细胞孵育24 h后免疫荧光显示,NF-κB p65发生了核转位。 结论 不同浓度的慢性肾衰竭兔血清可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或凋亡,其促增殖作用可能与其活化了NF-κB有关。本研究为防治慢性肾衰竭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化学分子伴侣4-苯基丁酸(4-PBA)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5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肾病组(DN)和4-PBA治疗组(4-PBA),每组各18只。在治疗第4、8及12周末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肾质量指数(KI)、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47phox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p47phox和硝基酪氨酸(NT)的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与NC组大鼠比较,在4、8和12周时,DN大鼠的KI显著增高(P < 0.05),UAER(mg/24 h)也显著增高(4.92±0.70 比 0.26±0.07、 5.29±0.83 比0.28±0.08、5.54±0.81比0.29±0.04,均P < 0.05)。12周时病理显示DN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积聚;而与DN组大鼠比较,4-PBA治疗组大鼠KI显著降低(P < 0.05),UAER(mg/24 h)亦显著降低(4、8和12周分别为3.71±0.37、3.47±0.36和3.28±0.40,P < 0.05),4-PBA能显著减轻肾脏的病理变化。在4、8和12周,与NC组大鼠比较,DN大鼠肾组织p47phox mRNA表达分别升高了154.72%、148.60%和91.95%(均P < 0.05);p47phox蛋白表达分别升高了118.00%、140.10%和177.82%(均P < 0.05);硝基酪氨酸蛋白表达分别升高了45.29%、59.13%和89.28%(均P < 0.05);尿MDA含量分别增加了2.05倍、2.26倍和2.43倍;尿SOD活性分别下降了64.78%、71.29%和79.32%。与DN组比较,在8和12周时,4-PBA治疗组DN大鼠肾组织p47phox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均P < 0.05);硝基酪氨酸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 0.05),且与NC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在4~12周,4-PBA治疗可显著减少DN大鼠尿中MDA含量,增加尿SOD活性(均P < 0.05)。 结论 4-PBA能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