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行MRI或CT检查,将数据输入导航系统,进行头颅或脊髓三维模型重建,设计手术切口和入路,术中实时定位。1999年11月-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 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 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和脊髓手术,尤其是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岛叶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微创手术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总结岛叶病变的临床长期持征及其手术治疗的技巧。方法 对经侧裂手术入路治疗的30例岛叶病变病人的症状、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病变发生于优势半球212例;胶质瘤26例(低分级23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结论 岛叶病变常以癫痫为首发表现,病理以低分级胶质瘤和其他良性病变为主,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56,自引:22,他引:34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8月本组进行微创手术364例,其中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177例,微骨孔入路123例,微骨孔入路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64例。350例开颅手术中颅内占位病变158例,其中脑膜瘤51例,胶质瘤45例,垂体腺瘤12例(经蝶入路5例),神经鞘瘤10例,颅咽管瘤6例,血管网织细胞瘤5例,转移瘤5例,其它24例;动脉瘤108例,动静脉畸形53例,海绵状血管瘤31例。脊髓手术14例。结果: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血肿和神经功能损害分别为1例和22例,占6.0%,无手术死亡。结论:微创手术对脑和脊髓外科,尤其对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Insular lesions are known to be very difficult to locate. They are often misdiagnosed as frontal lesions, temporal lesions, frontal-temporal lesions, and thalamic lesions.1 Moreover, because of the complex anatomy surrounding the insular lobe, sever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 considered. Removal of the temporal lobe plus a subtotal tumor resection is carried out even biopsy 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is advocated.  相似文献   
5.
6.
透明膈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透明膈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重点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透明膈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病人具有高颅压征。采用经额中回造瘘25例,半球问经胼胝体人路5例。手术死亡5例(16.7%);术后失语及偏瘫10例,单纯失语6例。病理显示中枢神经细胞瘤15例。术后因迟发性脑积水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2例。结论透明膈肿瘤常以高颅乐症状为主要表现,发现时肿瘤体积多已很大。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选择适宜的手术人路,注意深静脉的保护和严格的手术止血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效果评价(附20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未经历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207例未经历SAH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44例未行任何手术治疗者作为Ⅰ组,163例行手术治疗者作为Ⅱ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出院后对其行横断面随访调查。结果 随访125例(60.4%)患者。Ⅰ组26例,男、女各13例,平均46.06岁,随访平均4.02病人年(brn);Ⅱ组99例,男50例,女49例,平均46.70岁,随访平均4.87brn。Ⅰ组5例在出院后(平均1.22年)发生动脉瘤破裂而死亡,破裂率4.79人/100brn。Ⅱ组6例在出院后平均2.37年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破裂率1.25人/100brn。结论 对于未经受SAH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热量限制联合心理引导及高压氧治疗对胶质母细胞瘤(GBM)全切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5例行GBM全切术患者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30例),手术时间为2007年11月至2011年5月,术后均经普通放疗+化疗(替莫唑胺150 mg/m2,5/28 d方案,即第1~5天用化疗药,第6 ~ 28天休息).试验组行热量限制联合心理引导及高压氧治疗,其中2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患者加行贝伐珠单抗治疗(5 mg/kg,2周1次,连续4次),1例第2次手术术中应用卡莫司汀贴片.对照组患者自行设计饮食,不进行心理引导,行放疗+化疗(方案同试验组),其中3例VEGF++患者加行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同试验组),2例第2次手术术中应用卡莫司汀贴片.比较2组患者生存时间,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体积、肿瘤累及脑叶数量、肿瘤位于优势半球与否、手术次数、67蛋白标记指数(Ki-67)、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VEGF阳性率、卡莫司汀贴片、贝伐珠单抗与GB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生存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3)个月比(19±11)个月,P =0.000].热量限制联合心理引导及高压氧治疗和手术次数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r=0.559,P=0.000;r =0.313,P=0.036);肿瘤体积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0.436,P=0.003);Ki67、MGMT、VEGF的阳性率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r=-0.497,P=0.001;r=-0.377,P=0.011;r=-0.540,P=0.000);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累及脑叶数量及肿瘤是否位于优势半球与生存期无相关性(r=0.166,P=0.276,r=0.134,P=0.380;r =0.005,P=0.972;r =0.018,P=0.908);术中应用卡莫司汀贴片和术后应用贝伐珠单抗并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r =0.144,P=0.345;r =0.098,P=0.522).结论 热量限制联合心理引导及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延长GBM患者的生存期;肿瘤体积越大、患者生存期越短;手术次数越多,患者生存期越长;MGMT、Ki-67、VEGF阳性率越低,患者生存期越长;累及脑叶数量、年龄、性别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术中应用卡莫司汀贴片和术后应用贝伐珠单抗不能延长GBM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热量限制(CR)和超低热量限制性(LCR)饮食辅助的治疗对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50例GBM全切病例,术后均经放化疗。15例行热量限制饮食(5040-5 880 KJ/d)+心理引导+高压氧同步辅助化疗(CRPH);5例行超低热量限制饮食(2 091-2 509KJ/d)+心理引导+高压氧同步辅助化疗(LCRPH)。30例对照组病例自行设计饮食,不进行心理引导,行放化疗。随访一直持续到患者死亡。统计分析CRPH及LCRPH对GBM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以及CRPH和LCRPH哪个作用更显著。结果 CRPH组及LCRPH组生存期均比对照组生存期长,且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0.000和0.000)。而CRPH组与LCRPH组生存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92)。结论 CRPH和LCRPH均可明显延长GBM患者的生存期;但CRPH和LCRPH对GBM预后的影响似乎无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0.
幕上恶性胶质瘤的脑脊液播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脑肿瘤的颅内播散 ,除了局部侵润外 ,还存在着远离原发部位的转移 ,这种转移可以是肿瘤细胞沿着固有的解剖结构 ,也可是沿着脑脊液的播散和种植 ,后者是脑肿瘤所独有的。然而这种播散多见于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和脑室系统的肿瘤。恶性胶质瘤的复发主要在局部 ,可占 90 %以上。在临床上 ,肿瘤通过CSF的远处播散或软膜扩散并不多见 ,然而在这类患者死后的尸解中这种情况并非罕见。近些年来由于影像学的发展 ,已可通过MRI/CT检查来较早发现这些播散的存在 ,并为这类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