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痔组织弹性纤维退变和血管生成的机制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痔组织弹性纤维的病理变化及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痔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P法),对比研究24例Ⅲ度痔患者的正常肛垫和痔两种组织内弹性纤维和MVD的变化,并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3种亚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在两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痔组织存在显著的新生血管形成,痔组织与相对正常肛垫组织间的MVD计数、VEGF、MMP9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痔组织中iNOS明显增高,但与正常肛垫组织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痔组织弹性纤维出现断裂、扭曲、变形、玻璃样变等异常,而正常肛垫组织中弹性纤维形态较规则、密集,断裂和变形少见。结论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痔的发病机制之一;MMP9对肛垫纤维支持结构的直接降解作用可能是痔形成和加重的一个重要机制;痔组织中iNOS表达增高还提示炎症因素和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痔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阴道壁平滑肌瘤——附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道壁有肌瘤的来源、误诊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65-199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阴道壁平滑肌瘤的病例7例。结果 7例术前均误诊,主要误诊为阴道壁囊肿及子宫内膜异位结节等,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阴道壁平滑肌瘤。结论 阴道壁平滑肌瘤是临床少见的阴道壁良性肿瘤,易引起误诊,此病手术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GSTM1基因型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为胃癌高危人群的确定和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分子生物学手段。方法:501例,分为胃癌(GC)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胃溃疡(GU)组、十二指肠溃疡(DU)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肿瘤家族史等。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GSTM1基因型测定组的基因型频率,ELISA法测定Hp感染,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HP感染、吸烟、GSTM1空白基因型,其中大蒜为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P感染、GSTM1空白基因型,大蒜仍为保护性因素。HP感染与GSTM1空白基因型对胃癌的发生存在协同作用;吸烟与GSTM1空白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结论:具有GSTM1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该基因型可以认为是胃癌易患性的标志。检测该基因型能够对胃癌高危人群的确定,对胃癌的早期发现和一级预防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总结无孔处女膜的诊断要点,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余收治的5例无孔处女膜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均无月经初潮,仅有程度不同的下腹疼痛,尤其是周期性的下腹疼痛。3例表现为急性下腹痛并急性尿潴留。2例误诊为卵巢囊肿、卵巢畸胎瘤。结论 少女己进入月经来潮年龄,但无月经初潮,仅有程度不同的下腹疼痛,尤其是有周期性的下腹疼痛,应想到无孔处女膜的可能。肛诊触及盆腔囊性包块,不活动;B超探查子宫与附件形态正常,相当于阴道的解剖部位有液性暗区,提示经血潴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免疫因素在特发性门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因素在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PH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19+B细胞,IPH和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可溶性TNF α受体 II( sTNF α r II)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的水平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在肝脏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PH组CD3+、CD4+、CD8+明显降低(P<0.05), CD4+/CD8+明显升高(P<0.05),CD19+无差别(P>0.05);IPH组血清中sTNF α r II 和sVCAM 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8.84±8.38)ng/ml vs (28.14±7.37 )ng/ml;(44.06±17.28)ng/ml vs (32.18±8.72)ng/ml,P均<0.05],与肝硬化组无明显差异[(38.84±8.38)ng/ml vs(36.33±11.06)ng/ml;(44.06±17.28)ng/ml vs(34.78±11.32)ng/ml,P均> 0.05];IPH组sTNF 和sVCAM 1水平呈正相关 (r=0.556, P<0.05);VCAM 1在IPH和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中均有明显的表达,但IPH患者在汇管区周围表达明显,而肝硬化患者表达散在,正常肝脏则几乎无表达。结论:IPH患者细胞免疫降低,在IPH发生中VCAM 1介导了炎症细胞对肝内门脉损伤,最终导致纤维化,sTNF α r II可独立也可通过上调VCAM 1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儿童肝母细胞瘤手术后胆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医者对该病的临床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接受治疗的12例肝母细胞瘤术后胆瘘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信息、临床特征、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情况、胆瘘临床表现、胆瘘并发症以及胆瘘治疗措施。结果 12例中,男7例,女5例,中位发病年龄为2(1,2.3)岁。原发肿瘤10例,复发肿瘤2例。7例(58.3%)为PRETEXT Ⅲ至Ⅳ期,8例(66.7%)肿瘤与第一肝门关系密切,11例(91.7%)肿瘤手术过程涉及肝中叶。术后出现胆瘘的中位时间为术后第7(7,8.3)天,胆瘘患儿接受治疗的中位时间为3.5(1.5,7.1)个月。胆瘘可通过检测腹腔引流液的胆红素浓度、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腹腔穿刺或手术诊断。腹腔引流液的颜色可随胆瘘量的增加而加深。9例(75%)伴有包裹性积液,其他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3例)、电解质紊乱(1例)、全身感染(2例)、梗阻性黄疸(1例)、肝硬度升高(1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以及肠梗阻(1例)。10例(83.3%)可通过非手术方法(单纯腹腔外引流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治愈; 2例(16.7%)患儿经过非手术治疗后,胆瘘量仍持续超过100 mL,且合并严重并发症,后经胆道重建手术治愈。结论胆瘘多发生在PRETEXTⅢ期至Ⅳ期及肿瘤累及肝中叶的患儿中,手术涉及肝叶越多、手术部位越靠近胆道主干,术后出现胆瘘的可能性越大。胆瘘多出现在术后1周左右,应常规检测腹腔引流液中胆红素浓度,对术后有包裹性积液的患儿应定期监测,大多数胆瘘患儿不伴有严重并发症,胆瘘量100 mL,非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若患儿经非手术治疗后胆瘘量仍持续100 mL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尽早行胆道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对1 040名72岁以上男性部队离退休干部进行T2DM及AD患病率调查,其中T2DM要求患病时间在1年以上,并分析T2DM患AD的风险.结果 调查对象中病史1年以上的T2DM患者共有262名,AD患者29名,同时患有两种疾病者13名,778名无T2DM者中发现AD16名,两组间AD患病率差异显著,年龄分层后发现在72~81岁年龄段两组间AD患病率差异显著,但在82岁以上年龄段两组问AD患病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T2DM可能在一定年龄段内增加男性患AD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发病逐年升高,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已不单单是一种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种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胍丁胺作为一种咪唑啉受体内源性配体,具有抗抑郁作用。本文梳理了胍丁胺的生物学特点、胍丁胺、咪唑啉受体与抑郁症的关系,为胍丁胺抗抑郁作用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西北某大学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教职工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状况,比较其差异,为不同民族血脂异常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5月以学院为单位对教职工进行面对面询问式的问卷调查,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水平。结果 HDL-C水平汉族(χ2=4.383)、藏族(χ2=3.970)、蒙古族(χ2=2.953)、回族(χ2=2.627)男性均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脂水平HDL-C不同年龄组均男性(χ2=8.232)明显低于女性(χ2=0.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C不同年龄组女性(χ2=2.940)均明显高于男性(χ2=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组TC(χ2=4.617)、TG(χ2=5.537)、LDL-C(χ2=3.240)水平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尿酸组TC(χ2=4.723)、TG(χ2=7.792)水平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脂肪肝组TC(χ2=4.959)、TG(χ2=10.153)水平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DL-C水平高血压组(χ2=2.951)、高尿酸组(χ2=9.837)、脂肪肝组(χ2=623.93)均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TG是西北某大学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主要异常血脂类型,血脂异常与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