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儿童肝母细胞瘤手术后胆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医者对该病的临床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接受治疗的12例肝母细胞瘤术后胆瘘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信息、临床特征、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情况、胆瘘临床表现、胆瘘并发症以及胆瘘治疗措施。结果 12例中,男7例,女5例,中位发病年龄为2(1,2.3)岁。原发肿瘤10例,复发肿瘤2例。7例(58.3%)为PRETEXT Ⅲ至Ⅳ期,8例(66.7%)肿瘤与第一肝门关系密切,11例(91.7%)肿瘤手术过程涉及肝中叶。术后出现胆瘘的中位时间为术后第7(7,8.3)天,胆瘘患儿接受治疗的中位时间为3.5(1.5,7.1)个月。胆瘘可通过检测腹腔引流液的胆红素浓度、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腹腔穿刺或手术诊断。腹腔引流液的颜色可随胆瘘量的增加而加深。9例(75%)伴有包裹性积液,其他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3例)、电解质紊乱(1例)、全身感染(2例)、梗阻性黄疸(1例)、肝硬度升高(1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以及肠梗阻(1例)。10例(83.3%)可通过非手术方法(单纯腹腔外引流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治愈; 2例(16.7%)患儿经过非手术治疗后,胆瘘量仍持续超过100 mL,且合并严重并发症,后经胆道重建手术治愈。结论胆瘘多发生在PRETEXTⅢ期至Ⅳ期及肿瘤累及肝中叶的患儿中,手术涉及肝叶越多、手术部位越靠近胆道主干,术后出现胆瘘的可能性越大。胆瘘多出现在术后1周左右,应常规检测腹腔引流液中胆红素浓度,对术后有包裹性积液的患儿应定期监测,大多数胆瘘患儿不伴有严重并发症,胆瘘量100 mL,非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若患儿经非手术治疗后胆瘘量仍持续100 mL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尽早行胆道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2.
早期血乳酸测定在严重脓毒血症与感染性休克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志云  叶纪录 《临床荟萃》2008,23(21):1557-1558
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性感染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近年来,以早期有效抗生素治疗和早期目标性复苏治疗为核心的早期加强治疗得到广泛重视。同时早期血乳酸水平的监测亦相当重要,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很有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47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早期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内静脉穿刺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体急性失血超过全身血容量的 2 0 %时 ,即出现休克。多见于腹部损伤所致的肝、脾破裂 ;胃、十二指肠出血 ;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宫外孕等。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两个方面 ,及时、快速和足量补充血容量 ,多能使休克迅速纠正 ,为处理原发病及手术赢得了时间。我们于 1995年 7月以来施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6 2 8例 ,其中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 2 0 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15 6例 ,女 5 2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76岁 ,平均 45 .5岁。外伤性脾破裂 75…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阴道出血7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飞  朱志云 《吉林医学》2009,30(23):2979-2980
目的:探讨绝经后发生阴道出血的年龄、绝经年限、子宫内膜病理类型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78例绝经后又发生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出各种原因所占的比例。结果:最常见的原因为子宫内膜呈单纯性增生反应27例(34.6%),老年性子宫内膜炎18例(23.1%),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共5例(6.4%)。结论:多种原因引起子宫出血,其机制各有不同。子宫内膜癌并不是绝经后阴道出血主要原因,但占一定比例,提示临床上发现绝经后又发生阴道出血的病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胃肠外营养(TPN)和中心静脉压(CVP)测定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因血管管径粗(1.2cm),解剖变异少,穿刺成功率高,血胸、气胸等并发症少,成为目前采用最多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1]。我院自1996年8月以采用国外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病人痛苦,现将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门诊输液室工作繁忙、紧张、节奏快,病人流动量大,环境嘈杂,且护患接触时间短、病人期望值高,是护患冲突高发科室。因此善于沟通和交流的高情商应成为输液室护士的必备品质之一;也是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有力措施。文章从语言艺术、人文素养、情绪调控等角度探讨了输液室护士情商培养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志云  李凌  叶纪录 《医学争鸣》2008,29(20):F0003-F0003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4-08/2007-12我院ICU收住严重脓血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81(男45,女36)例,年龄20~81(50.0±8.4)岁,纳入标准根据美国ACCP/SCCM联席会议(1991)制定的严重脓毒血症是指由致病微生物所引起,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并伴有器官功能不全、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  相似文献   
8.
<正>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一个危险因素,而反映心室复极不稳定的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对判定心肌缺血程度和预测危险心律失常事件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用吲哒帕胺治疗45例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旨在观察其对高血压性LVH及QTcd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阶段应用碳酸氢钠对感染性休克致低灌注性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将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本院65例感染性休克致低灌注性乳酸酸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碳酸氢钠分阶段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分阶段治疗组先静脉滴注(静滴)碳酸氢钠使pH值≥7.15,6h后再次静滴碳酸氢钠使pH值≥7.25;对照组静滴碳酸氢钠使pH值≥7.15.观察两组患者衰竭器官数、机械通气时间、最高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SOFA评分差值、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住院天数、ICU病死率;分别于入院0h、8h测定患者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分阶段治疗组衰竭器官数(个)、机械通气时间(d)、最高SOFA评分(分)、SOFA评分差值(分)、住ICU天数(d)、住院天数(d)及ICU病死率均明显降低(衰竭器官数:2.68±0.79比3.28±0.80,机械通气时间:10.32±2.26比13.80±2.56,最高SOFA评分:11.01±2.26比13.11 ±2.26,SOFA评分差值:1.71±1.25比3.43±1.27,住ICU天数:14.0±3.6比20.0±3.7,住院天数:28.3±12.9比41.9±13.2,ICU病死率:34.28%比60.00%,P<0.05或P<0.01).两组入院0h时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差异;8h时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分阶段治疗组血乳酸(Lac,mmol/L)明显降低(1.50±1.08比2.93±1.09),pH值、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摄取率(O2ER)、心排血指数(CI,ml ·s-1 ·m-2)、氧供(DO2,ml·min-1·m-2)明显升高(pH值:7.29±0.05比7.20±0.05,SvO2:0.75±0.18比0.66±0.17,O2ER:0.32±0.06比0.25±0.06,CI:113.36±13.34比83.35±13.34,DO2:840±170比630±171,均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致低灌注性乳酸酸中毒患者分阶段使用碳酸氢钠可明显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中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开展护理培训实践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在中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建立中医护理培训考核管理组织,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制定培训计划与目标,通过院内外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护士进行中医理论和护理技能培训。结果:对活动开展前(2008年)与开展后3年(2011年)护理人员的中医基础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中医特色护理开展情况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系统培训方法,促进了中医护理培训工作的开展,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