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58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途径组(R组,n=294)和股动脉途径组(F组,n=288),分别记录、比较两组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首选导管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间造影成功率、首选导管成功率、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R组穿刺成功率低于F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可替代股动脉途径成为冠状动脉造影的常规血管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n=8):术前给予生理盐水干预;血塞通治疗组(X,n=8):术前给予血塞通注射液600 mg/(kg·d)腹腔注射给药3天;假手术组(S,n=8):术前处理同MIR组.MIR和X组大鼠在结扎左前降支30分钟后行再灌注240分钟.S组所有操作同MIR组,大鼠仅穿线不结扎左前降支.分别于缺血再灌注240分钟采血,S组取相同时点采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变化.结果 与X组和S组比较,MIR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01),MDA、cTnI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S组比较,X组血清SOD、MD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cTnI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血塞通可能通过减少MDA的产生,增加SOD活性,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近年才用的一种新途径,多应于择期PCR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R中应用较少,我们严格选择了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改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R,并对其可行性、器材选择、技术操作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运重建术对心肌复极指标--QT离散度及T波振幅的影响.方法: 3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75%并行PCI术,于术前,术后1天、3天、1周、1个月同步记录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并计算各项心室肌复极心电学指标:QTd、QTcd、总T波振幅(ΣT)、总正向T波振幅(ΣT )、总负向T波振幅(ΣT-).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QTd、QTcd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ΣT、ΣT 在1个月明显增大,与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有显著差异(P<0.001),ΣT 术后1 d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ΣT-术后1个月负值减小,与术前至术后1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1).结论: PCI后QT离散度与T波振幅、极向呈非同步性改善,可作为PCI后不同时期的心室肌复极改善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 β1 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 ( esmolol)的临床效果 ,探讨其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方法 选择二尖瓣置换术患者 18例 ,随机均分为两组 ,每组 9例。对照组 :采用常温心肺转流 ( CPB)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实验组 :在心内直视手术开始前 ,给予艾司洛尔调整并维持心率在 3 0~ 5 0次 /分 ,其余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 CPB前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 ( ATP)、丙二醛 ( MDA)和超微结构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术后实验组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术中心率和心肌张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心肌组织 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两组心肌超微结构手术前、后同时间点比较 ,心肌形态和线粒体结构均无明显差别 ;手术结束时实验组心肌糖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结论 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艾司洛尔 ,能明显改善手术操作条件和提高心肌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12 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 5 0 %的CHD患者血清VEGF水平 ,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CHD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 93.2± 12 6 .3)ng/L∶(12 0 .1± 31.5 )ng/L ,P <0 .0 1〕 ,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单支组〔(2 83.4± 85 .0 )ng/L ,(398.1± 10 5 .5 )ng/L∶ (191.7± 2 7.3)ng/L ,P <0 .0 1〕 ,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 ,血清VEGF水平升高越明显 ,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r =0 .78,P <0 .0 0 1) ,CHD并发高血压和 (或 )糖尿病对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结论 :CHD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 ,其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ABCB1)3435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01-2017-12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714例,复查冠脉造影判定ISR,将患者分为ISR组(82例)和non-ISR组(632例),用PCR-RFLP法检测ABCB1 3435CT基因型,并分析其在ISR和non-ISR组的分布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435CT的3种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ISR组和non-ISR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等位基因在non-ISR组的分布比例高于ISR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和服用钙通道阻滞剂(CCB)与ISR风险降低相关(OR=0.52,95%CI:0.297~0.904,P=0.021;OR=0.47,95%CI:0.255~0.863,P=0.015)。在高血压患者亚组分析中,服用CCB的CT/TT型患者ISR发生率显著低于服用CCB的CC基因型患者(4.8%:15.8%,P=0.002);未服用CCB的两组基因型间IS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CB与携带ABCB1T等位基因高血压患者的ISR风险相关,机制可能与T等位基因降低P糖蛋白表达水平和CCB抑制P糖蛋白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6月。纳入有关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相关性的临床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1 611例患者,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组772例,对照组8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虽有个别研究显示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T、C相关,但将已报道的中国人群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的所有研究结果综合来看,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无明显相关性。T等位基因与C等位基因[OR=0.39,95%CI:(0.11,1.31),P=0.13]、基因型TT+TC与CC[OR=0.33,95%CI:(0.06,1.76),P=0.19]、基因型TT与CC[OR=0.50,95%CI:(0.12,2.13),P=0.35]、基因型TC与CC[OR=0.25,95%CI:(0.03,2.21),P=0.21]均与血小板抵抗无明显关系。结论:中国人群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蛋白受体基因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改变及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资料与方法:CHF组:住院CHF病人45例,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1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RHD)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HD)15例,冠心病(CHD)11例;心功能(NYHA)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20例,病程均在3年以上。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献血员,性别、年龄与CH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II受体(sIL2R)、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