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中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该院ICU近3年血培养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时间、ICU时间、临床结局等。结果在检出的12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1株(73.4%),革兰阳性菌29株(23.4%),真菌4株(3.2%)。引起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46株(37.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株(17.0%),大肠埃希菌15株(12.1%),肺炎克雷伯杆菌13株(10.5%)。病原菌中耐药菌96株(80.7%),其中多重耐药菌83株(69.7%),广泛耐药菌13株(10.9%)。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后,患者的ICU时间明显延长(20d vs.12d,P=0.025),且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病菌感染(54.3%vs.34.6%,P=0.031)。结论 ICU血流感染致病菌耐药率高,G-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较其他病菌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预警及预后判断的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纳入各中心收治的ARDS与ARDS高危病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患者在入组24 h内的血清学指标(sRAGE、CC16、Ang-2、sICAM-1、PAI-1、SuPAR、HMGB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高危ARDS患者发展成为ARDS危险因素和影响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比较单个危险因素或联合多个危险因素对ARDS发生的预警及ARDS死亡预后的预测效果,计算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共纳入ARDS患者59例,ARDS高危患者41例.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HMGB1、sICAM-1、Ang-2、CC16、PAI-1.其中HMGB1预测效果最好(AUC=0.908),其次根据AUC大小顺序为CC16(AUC=0.861),Ang-2(AUC=0.858),PAI-1(AUC=0.801),sICAM-1(AUC=0.773).单指标分析中,敏感度最高的单指标为HMGB1与sICAM-1,皆为79.7%,特异度最高的指标为HMGB1、CC16与Ang-2,皆为87.8%.在联合预测中,HMGB1与Ang-2联合预测,特异度最高,为95.1%,其AUC也为最高(0.92).HMGB1、Ang-2与PAI-1指标联合预测,敏感度最高,为89.9%.多指标联合预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ARDS诊断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ARDS预后分析,sRAGE与Ang-2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RAGE(AUC=0.791)比Ang-2(AUC=0.67)对ARDS患者死亡预测效果好.两指标联合可以提高ARDS死亡预测的特异性.结论 在ARDS高危患者中,HMGB1、sICAM-1、Ang-2、CC16、PAI-1是其发展成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HMGB1与Ang-2联合预测有较好的特异性,HMGB1、Ang-2与PAI-1联合预测有较好的敏感性.对于ARDS患者,sRAGE与Ang-2的增高预示着ARDS患者预后不良,两者联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腹腔感染是多发伤后常见并发症,临床诊治难度大,本文探讨其发生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09年3月间收治多发伤中发生严重腹腔感染的42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18~71岁,平均38.46岁;道路交通伤29例,高处坠落伤9例,刀刺伤4例。38例伤后经当地医院紧急治疗,于伤后2~55天转至我院,其中18例有伤后剖腹探查手术史;另4例直接入我院。经体格检查、腹腔穿刺、腹部超声或CT等检查确诊。行腹腔脓肿穿刺置管引流5例次、腹腔脓肿剖腹手术引流15例次、肠管损伤外置或造口18例次、坏疽胆囊切除4例次、坏死肝组织清除5例次、腹部切口负压封闭引流12例次、腹部切口负压封闭辅助关闭4例次。结果在入院后24小时内确诊并确定性治疗18例,24~48小时内9例,2~7天内6例,8~21天内9例。腹腔感染及远隔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6例、大腿脓肿1例、腹膜后脓肿3例、腹腔内脓肿3例、肺部感染5例。腹部损伤相关的其他并发症发生8例次,包括肺梗塞1例、应激性溃疡2例、胸腔积液5例。除1例药物依赖者刀刺伤后2个月死亡,其余并发腹腔感染的伤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感染与漏诊肠道损伤、首次手术处理不当以及伤后就诊较晚等有关,应严密观察腹部临床表现,反复腹腔穿刺、CT检查等以明确诊断,积极手术处理腹腔感染灶、引流脓肿。对于脓毒症恶化持续加重的患者应多方寻求证据,必要时果断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提高严重创伤患儿综合救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7例严重创伤患儿在ICU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验。结果17例患儿全部于撤离呼吸机、休克纠正、循环稳定、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内环境稳定、病情平稳、无明显其它并发症后转回原科室。结论严重创伤患儿经外科处理后应转至ICU综合治疗,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应严密监护,紧急处理休克、创伤、呼吸衰竭等主要问题,同时尽量兼顾全身情况,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和LL37抗菌蛋白的融合蛋白(BPI-LL37)表达载体,获得针对脓毒症治疗的多效抗菌融合蛋白,为脓毒症治疗提供新的措施.方法 通过PCR方法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和LL37基因的cNA中扩增并修饰获得需要的rBPI21和LL37活性片断,构建rBPI21-LL37/LL37-rBPI21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构建的表达载体(pLVX-Tight-Puro)上的BPI和LL37基因之间通过柔性片段(GGSGG)连接.之后使用PolyJetTM体外DNA转染试剂转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真核细胞A549表达融合蛋白的水平,通过抑菌试验验证此融合蛋白的分泌与抗菌能力.结果 经限制内酶切酶切、DNA电泳和DNA测序证明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LVX-Tight-Puro-BPI-LL-37)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融合蛋白rBPI21-LL37/LL37-rBPI21能被真核细胞A549细胞表达,融合蛋白大小介于25~30×103;抑菌试验进一步验证此融合蛋白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生物学效应.结论 构建的两种rBPI21-LL37/LL37-rBPI21表达载体能够成功转染入人的体细胞,并表达和分泌具有抗菌活性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有潜力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非免疫缺陷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特色医学中心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确诊肺隐球菌病患者的病历资料39例,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和临床结局。收集患者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和痰液样本,分析是否存在隐球菌感染,对部分患者进行了隐球菌抗原检测,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39例患者,男21例,女18例。20例(51.28%)体检发现肺部结节,19例(48.72%)有咳嗽、咳痰、发热临床症状,39例患者均确诊肺隐球菌病。32例(82.05%)行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后辅助于抗真菌治疗药物,手术切除肺组织均行病理检查确诊隐球菌感染;7例(17.95%)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者中,有3例行肺穿刺活检证实肺隐球菌,1例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测试呈阳性,1例痰液培养提示肺隐球菌,2例肺泡灌洗液检出隐球菌。随访中发现手术切除联合抗真菌治疗相比单纯药物抗真菌治疗者,疗程短。 结论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检测血清或呼吸道标本中的隐球菌抗原或肺组织活检是确诊隐球菌感染的诊断手段。手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是治疗隐球菌肺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创伤在世界范围内仍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出血是创伤致死的首要原因.创伤后早期(24 h内)死亡的患者中,30%~40%死于难以控制的出血[1-2].外科止血、液体复苏及输血是创伤患者的主要救治措施,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比较系统化的专门针对严重创伤患者的输血指南.笔者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有关各种严重创伤患者输血实践,参考《临床输血进展》、《输血治疗学》[3-4],结合2010年欧洲《严重创伤出血处理指南》(新版)、美国血库协会(AABB)《临床输血规范与实践》(第三版)、美国红十字会《输血实践指南》(第二版)、英国皇家血液中心《临床输血手册》(第四版)[5-8],以及中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版)和卫生部令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南.希望为广大医师对严重创伤患者大量失血后的紧急处理及复苏早期的输血治疗提供指导意见,以科学合理用血、规避风险、优化输血治疗、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